南风窗 14小时前
可以免中考?家长押宝贯通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者 | 施晶晶

编辑 | 向现

9 月开学前,成都市教育局在 8 所中小学启动了一项 " 贯通培养 " 改革试点,这些学校在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设置了 2 个贯通培养班,报名贯通班的学生可以从小学一年级或初一直接读到高三。

10 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也发布政策文件,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

从升学的视角来看,不同于过往 " 贯通 " 集中在 9 年义务教育阶段,此次成都、上海贯通 " 高中 " 的培养机制,打破了义务教育的边界,弱化了中考升学节点,成为关注焦点。

与此同时,舆论场上不少声音将 " 贯通高中 " 夸大和误读为 " 试点取消中考 ",以致 10 月 22 日,成都、上海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辟谣。

10 月 22 日成都、上海相继发布说明

10 月 22 日成都、上海相继发布说明

成都市教育局回应称," 成都市试点取消中考 " 系误读,当前推行的贯通培养试点是一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不影响全市中考制度的正常实施。上海市教委辟谣称:长周期贯通培养的实质是对课程进行统一设计,实现资源的贯通使用,并非取消中考。

" 取消中考是很多家长一直以来的呼声,他们希望这能走进现实。而从高中阶段教育的现实看,推进贯通培养改革,只是对中考的有限改革。" 教育智库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熊丙奇告诉南风窗。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学副校长对南风窗分析,比起 " 取消中考 ""12 年义务教育 " 的社会期待,贯通培养和普通分段式培养以及过往为掐尖提前锁定优秀生源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它想要引导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实际当中怎样实施,怎样避免在实践当中走样,是更为现实的问题。

试点学校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杨阳的孩子在成都一所贯通培养班的试点校读初一。8 月下旬,听校长宣讲贯通班政策,学校分别在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设置贯通培养班,报名入班的学生可一直读到高三。

杨阳认为,这意味着可以不用卷中考,给孩子报了名。和他一样报名的家长," 有 200 名左右 ",超出了定额,最终他家孩子摇号进了贯通班。

" 感觉有点和国外学,会做课题。" 另一所试点学校的初一家长告诉南风窗。

但这位妈妈最终没有给孩子报名,在她看来,最想报名的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孩子,而学校直言不会派最好的老师来打造这个班,"(听下来)老师其实也不知道怎么教,都不强调考试了 ",她不看好 " 一个没有好生源没有好老师的班 "。

即便如此,同年级不少家长对此感兴趣,报名人数同样超额,启动了摇号程序。

《小别离》剧照

吸引许多家长的是这样一条政策规定:贯通培养班学生数只减不增,学生中途可自愿申请退出,但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学生退出——不想鸡娃的家长视其为普娃保底普高、减少备考压力的路径。

其实免中考升学并不稀奇。

2025 年,成都市有 3.26 万名指标到校生以无需中考的方式升入重点高中,一些中职学校的自主招生也允许学生无需参加中考入学,但摇号贯通普高的遴选方式突破了许多人对高中升学的认知。

多年来,绝大多数学生按照中考成绩排名升入高中,即便是过往重点中学以 " 家校私下签协议 " 心照不宣掐尖牛娃或竞赛类特长生的另类 " 贯通班 ",也以成绩作为选拔依据。

而此次成都教育局在通知当中明确:贯通培养旨在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打破学段壁垒、减轻学生升学压力。试点面向(小一或初一)全体学生,不搞选拔掐尖,采用电脑随机录取方式确定,学校不得通过考试方式遴选生源。

包括小学一年级在内的多位学生家长称,程序上确实是自愿报名和摇号。

但试点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样受关注。

8 所中学 2025 年的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明显高于普高线,涵盖了公办、民办两种类型,然而,这些学校大多并非家长追捧的重点中学。

当地一升学机构辅导员告诉南风窗," 七中八一、列五会比较好,其他中等 "。

列五中学初一(11)班正在上体育课 / 图源:川 · 观新闻

公开信息显示,8 所试点校 2025 年中考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成都七中八一学校,以 618 分名列全市高中第 16 位,而分数线最低的学校只比普高线高 10 余分。

" 成绩中等的娃娃(报名试点贯通班)会多些。" 杨阳佐证了升学机构的这一推断," 听校长意思牛娃没必要报,数学厉害的可以冲数高班 …… 和好班同样的数学老师同样的题目,第一周测试好班有一半同学得 A,本班只有 2-3 个。"

但分数并非试点的关键。在公告中,成都市教育局将贯通培养班的理念转变提炼为:从 " 育分 " 到 " 育人 ",强调综合素质培养。

但政策倡导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地,不同地区、学校有各自的选择。

" 在升学方面,初高中一贯制打破了义务教育的分界,比义务教育阶段 9 年一贯制的意义更显著。" 中部某省会城市某高中副校长程芳对南风窗分析。

成都之后,同样提出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的上海也备受关注。尽管上海尚未给出具体的试点学校名单和方案,但其在政策文件当中提示的方向是:" 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 此外,聚焦 STEM 的科学高中将成为一大发展特色。

上海对 " 优质 " 的强调和成都对中等水平学校的选择,显示出不同的探索路径。

在程芳看来,成都的退出机制,更多贴合一般学生和家长的保底需求,而上海突出 " 优质 " 的立场,共享优质资源的同时,或对学生和学校有更高的要求。

《欢乐家长群 2》剧照

对贯通培养试点来说,这可能带来微妙的处境。

" 如果选择当地的优质高中、顶尖高中,贯通培养就很可能变为这些高中‘掐尖’,进一步刺激升学竞争,很多家长会争着让孩子进入直升顶尖高中的贯通班。而选择一般普高进行贯通培养,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有限,报名贯通班的学生,就可能是成绩处在中下的学生。" 熊丙奇对南风窗分析道。

程芳认为,有了贯通培养,学生可以多一条升学渠道,也节省小升初和中考长达 2 年的备考磨损,不必长期陷在填鸭式备考的压力。" 这个事儿有听起来很积极的一面,但它是受限的,它其实仍然是在高考的大框架下,升学压力仍然存在,目前来看确实有一个矛盾在。"

更早之前的 2022 年,北京曾在东城区、西城区试点 " 普通高中登记入学 ",也是对贯通培养的一次探索。

5 所高中拿出了 420 个登记入学名额,而登记入学的报名门槛很低,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 B 等及以上,地理、生物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卷面成绩需达到及格水平。

《你好,旧时光》剧照

然而,与成都不同的是,北京这 5 所试点学校中的 4 所普通高中,2021 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分别在东城区、西城区垫底,距离排名最高的名校相差近 100 分。同时,登记入学录取的学生与中考录取的学生混合编班,并非成都一般单独编班、单独授课。

当年,北京两所试点学校的工作人员对媒体回应称,登记入学可以给那些中考可能考不上普通高中,但又不想读中职的学生一个机会。有当地论坛称之为 " 学渣的福音 "。2025 年,这一项目仍在试点。

但北京的名校也在探索自己的 " 小初高贯通式教育 "。

今年 3 月,一场圆桌会上就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根据各牛校校长的发言纪要节选," 拔尖人才培养 " 成为高频词," 院士实验班 ""AI 实验室 "" 周边紧邻五所知名高校 " 成为普通地市学校难以企及的资源。

对比三地试点,程芳认为,成都的挑战更大。但她愿意往好的方向去想,既是投石问路,应当突破卷分数的旧格局,而整个体系需要学校设计专门的路径贴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这从官方政策上是看不到的,只能看学校如何落实。" 程芳说。

认真备考的学生 / 图源:图虫 · 创意

" 最直观的就是看他们的课表。" 程芳对南风窗举例,要看学校给试点班设置了几节素质类型的课程,编程、AI、或者劳动教育都可以;更直观的是高考学科,试点班将来在初三用的教材是初中的还是高中的,学校怎么调节课时,是不是按照原来的一些地下操作?

如果初三上学期一开学就已经全面接入高中课程的话,就没区别,纯是为了高考继续卷了。倘若学生中途退出,怎样和非试点班级衔接,需要学校很负责任地去做 ……" 真的落实到学校里面,可能会有很多弯弯绕绕 "。

不同地区、学校实践贯通培养的不同路径,让程芳在意起另一些褶皱:" 我们到底是以谁为主体做考量,是那种凤毛麟角的尖子,还是有灵气的孩子,还是说以绝大多数的学生为重点?"

现实中,不乏家长、学者乃至两会代表都曾呼吁取消中考,伴随中考的普职分流让许多家长倍感焦虑。

可试点中的贯通班,即便提供了免于中考的升学机会,其实不足以缓解分流焦虑,这份隐忧更可能以另一种可预见的方式解决。

据最新的《2024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 年,无论统计招生人数,还是在校生人数,普高人数占比都超过 7 成,而中职占比不足 3 成。

熊丙奇对南风窗解释,当前,中国的普职比已经超过 7:3,很快就会达到 8:2,普职分流很快就不再是问题。

《欢乐颂 3》剧照

对试点的初一学生来说,3 年后的中考人数仍然有一波高峰,仍有一定作用;但对现在的小学一年级而言,9 年后,按照出生人口减少与普高办学规模扩大、中职学校继续收缩的态势,到 2034 年,普高学校可能都招不满,不需要贯通培养提供渠道。

熊丙奇认为,即便普及了普高,也不意味着取消中考的时机成熟。扩大贯通培养,以及取消中考的难点都在于,除了高中阶段实行普职分流外,我国普通高中还有重点高中制度,各地的普高有超级高中、示范高中、重点高中、特色高中、一般公办普高与民办普高等。

" 如果普高存在不同的等级,怎么取消中考?拿北京来说,取消中考,用摇号方式进人大附中吗?普及普高后,中考的竞争将集中为进更好高中、重点高中的竞争,事实上,这也是目前中考竞争的主要因素。(如果)让每所重点高中都实行贯通培养,这不是让‘幼升小’择校热、学区房更热吗?" 熊丙奇说。

《小舍得》剧照

当中,熊丙奇警惕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 " 等级化思维 "。学校被划分成不同等级,学生按成绩分层,以升学率为导向配置资源,以致教育均衡化频频受阻,即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倡议已逾 20 年,迄今还有 " 幼升小 "" 小升初 " 择校热,何况高中。

" 如果我们接受学校分等级、教育被分层,对职业分三六九等,那我们怎么破除职业歧视、就业歧视、学历歧视?" 熊丙奇说," 教育本身是要破除社会的等级意识。"

程芳认为,一些家长下意识觉得少一次考试,尤其是取消节点性的中考,孩子总会通过别的渠道输送到高中,可以在中考这里喘一口气,但这其实是盲目的呼吁,并不现实。" 没有中考,竞争和选择会以更残酷的形式出现。" 围绕分数与升学率,矛盾与危机藏得更深。

近年来 " 县中塌陷 " 成为热议话题,而县中其实是 " 唯分数唯升学率 " 最大的受害者。

程芳告诉南风窗,现在这个趋势已经蔓延到市一级:" 市一级的重点高中很多已经徒有其表,十多年没出现什么好成绩了,好学生好老师被某一所超级中学虹吸走了。"

在这当中,一些学校很新,却迅速崛起,花重金建现代化的教学楼,通过教培机构找到尖子生,重金请这些学生临时入读,借他们的成绩一炮而红。他们一边争抢尖子生,重金挖老师,不够就聘更有精力的年轻老师,而后招收复读生、高额卖学位,强化升学率指标,乃至中考的招生分数线对标当地最好的公办学校。

《高考》剧照

" 这已经是常见套路了,这些学校做起来很快,三年,都不需要费力招生,人自然就来了。有的学校很夸张,刚成立一年,靠把好学生临时买过来,就成了出‘状元’的学校。第二年招生,大批家长慕名而来,感受到了这个学校的财大气粗和背景,甘愿承担高额学费,这些学校就会以滚滚之势吸走越来越多的资源。" 程芳说,很多老牌重点高中抢不过,而一个地区只要有一所这样一上来就砸重金、抢人、冲升学率的学校,生态一下就失衡了,一些重点高中被掏空,好几年都缓不过来。

学校乃至家长都慌不择路,对 " 升学率 " 盯得更紧了。" 有些家长绑架学校,要求一定要(按分数)分班,把分层分班当成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应该是把数学人才培养成数学人才,音乐人才培养成音乐人才,技能人才培养成技能人才,地位是一样的。"

程芳认为,无论 " 分层 " 还是 " 分类 ",前提是出路都需要保障。" 因材施教在当下语境里很现实的一个要求,是至少在保障学生的升学途径,也能匹配上你的教育过程。" 而分类教育的成本很高,很多家长和学校无力负担," 有的学校办着办着就黄了 ",不如分层教育易于操作,既孤注一掷,也命悬一线,承担 " 出口单一 " 的苦果。

" 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无法摆脱升学模式,离开了升学率,我们已经不知道怎么办学了。" 熊丙奇说,2020 年,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破除唯分数唯升学,推进过程评价、综合评价,但现实异常艰难。

《青春派》剧照

用什么来替代单一的评价尺度,仍然缺乏共识。面对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资源投入不均衡的现实,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能否带来更好的出路,仍是雾里看花。

程芳告诉南风窗,一个或许尚好的消息是,如今纯裸分高考考上北大清华的,在很多省份里大约只占 1/3,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但听起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允许人扬长避短,通过艺体特长、科技竞赛、对农村生源的政策倾斜等往上走," 但背后其实也是被人虎视眈眈着的资源,也有很多人在里面钻营,最后又还是变成钱的问题 "。

程芳也很无奈,她看到一个个类似的怪圈。即便聚焦个体,家长不惜重金砸向兴趣班、辅导班、研学团,高考这条路仍然是在拼财力、拼资源,而资源却持续涌入到已有很多资源的人那里。我们投射在教育上的焦虑,其实反映出贫富分化、差距扩大的问题。

《小舍得》剧照

" 中国人对教育是有原始尊重的,我们信奉的不是升学率,而是我们相信后天的力量,努力成就自己。" 在程芳看来,教育最大的魅力是说出 " 肉食者鄙 ",是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 " 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 ",但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每个人都得围绕 "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给出自己的回答。

教育承载了太多期冀,每一次改革与试点,都是一次反思与作为的契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唯愿在那些细小的褶皱里,打破既定秩序的同时,也给更多人喘息的空间、绽放的生机。

(杨阳、程芳为化名)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考 成都 上海 高中 初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