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午间,针对宝宝巴士 App 产品跳转不良广告一事,宝宝巴士官微发布致歉整改声明。
声明称,已第一时间下线了相关平台广告,并立即停止合作,同时迅速开展全面自查自纠、举一反三。针对内部审核出现的问题,已对审核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针对广告合作方无法监控的广告,立即组建研发团队着手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对其实施强制拦截。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 " 宝宝巴士儿歌 "App 时,开屏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引发家长担忧。
然而,这并非宝宝巴士第一次陷入争议,其近年来多次陷入知识产权相关纠纷,还曾在海外被判赔偿上亿元侵权费。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 6 月,宝宝巴士的创业板 IPO 申请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但一年后,其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的上市审核。
10 月 29 日," 宝宝巴士低俗广告 " 话题登顶微博热搜,亿万家长的愤怒被点燃。多位用户曝光截图显示,打开宝宝巴士安卓版 App 后,开屏广告会自动跳转至 " 三女共侍一夫 " 等露骨内容,主播衣着暴露、标题充满性暗示,且关闭按钮设计隐蔽,儿童误触后会进一步跳转至擦边直播或强制下载页面。有家长描述,3 岁孩子因无法关闭广告而哭闹,屏幕上的低俗画面已对幼儿造成心理冲击。
面对上述问题,宝宝巴士官方客服向《BUG》栏目表示,很抱歉给您带来困扰,由于第三方平台接入广告,暴露的漏洞与不足以第一时间下线相应平台的所有广告,我们也在完善审核机制。希望广大用户家长继续监督我们,让我们能够做得更好,为小朋友带来一个快乐的启蒙童年。
今日午间,宝宝巴士官微发布致歉整改声明。称已第一时间下线了相关平台广告,并立即停止合作,同时迅速开展全面自查自纠、举一反三。针对内部审核出现的问题,已对审核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针对广告合作方无法监控的广告,立即组建研发团队着手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对其实施强制拦截。
有法律人士向《BUG》栏目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四条: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广告业务的承接登记、审核、档案管理制度。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
深究背后的根源,或许逃不开宝宝巴士这家企业高度依赖广告的盈利模式。
2021 年宝宝巴士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 — 2020 年其 96% 以上的收入来自 App 广告推广和内容授权分成,其中 App 广告收入从 1.85 亿元飙升至 4.98 亿元,涨幅达 169.19%,占比超 70%。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 " 免费内容 + 广告变现 " 的模式,使得平台为追求营收增长,对第三方广告联盟的审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讽刺的是,宝宝巴士官网赫然标注 " 传递真善美 " 的企业使命,而如今低俗广告的入侵,恰恰成为对这一使命最尖锐的反讽。
广告争议尚未平息,宝宝巴士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引发关注。天眼查显示,2025 年 8 月及 10 月,该公司先后因 " 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 "" 侵害作品发行权纠纷 ",被月亮迷娱乐有限公司、于某分别诉至法院,两案均未宣判。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其在国际市场的版权败诉早已敲响警钟。
2023 年,美国法院陪审团裁定,宝宝巴士旗下 "Super JoJo" 频道 " 逐帧复制 " 知名儿童频道 CoComelon 的动画视频,角色、歌曲、场景高度相似,构成故意侵权,需赔偿约 234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1.67 亿元)。耐人寻味的是,宝宝巴士自身也曾是知识产权受害者,2022 年福州鼓楼法院审结全国首例微信小程序侵犯著作权案,昆山某公司盗取其小程序源代码添加广告牟利,最终被判处刑事处罚。
作为以 " 奇奇 "" 妙妙 ""Super JoJo" 等 IP 为核心资产的企业,宝宝巴士的发展根基在于内容原创性。但频繁的侵权诉讼暴露其 IP 开发中的短板。有行业人士指出,儿童内容赛道竞争激烈,IP 抄袭、模仿成本低,但长期来看,版权纠纷不仅会消耗企业资金,更会摧毁品牌在家长心中的信任,动摇其衍生品、授权业务的根基。
此外,《BUG》栏目发现,近年来,宝宝巴士在数字内容之外,开始发力童书与智能硬件,点读笔成为重点推广产品,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让家长们失望。
在黑猫投诉平台和小红书,不少家长发帖反映,购买的宝宝巴士点读笔使用数次后便出现无法开机、按键失灵等故障,而官方售后统一将问题归因于 " 进入液体 ",要求家长承担维修费用。一些家长表示,售价二百多、三百多的点读笔,维修费用一百元,对此不能理解。
而类似的投诉并非个例。在京东平台 " 宝宝巴士旗舰店 " 中,一些用户在购买点读笔之后给出差评并表示," 买回来一天就失灵了,只能换货 ",还有家长称 " 三四天就开始死机了,啥也不是。"
值得注意的是,点读笔等硬件产品本是宝宝巴士拓宽营收渠道、降低广告依赖的重要尝试。但质量问题的爆发,不仅影响硬件业务的发展,更会牵连核心的内容业务。当家长对品牌的硬件产品失去信任,其数字内容的使用意愿也会大打折扣,形成连锁反应。
说起宝宝巴士创始人唐光宇,很多人或许并不熟悉,据市界报道,这位 1978 年出生的连续创业者,在创立宝宝巴士之前做过软件外包、IT 培训,他曾在上海等地待过很长时间,2010 年,唐光宇做培训亏了五六百万,团队濒临解散之际,这位程序员爸爸因为两岁儿子学不会辨认颜色,开发了 " 宝宝学颜色 "App。这款 App 不仅解决了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也意外获得了市场认可,通过用户付费下载,唐光宇每天能收获 300 美元。
自此,唐光宇找到了儿童早教这一巨大的蓝海市场,带领宝宝巴士迅速扩张。到 2020 年时年收入 6.49 亿元。然而,这种扩张背后隐藏着商业模式的抉择。唐光宇曾直言," 程序员出身的创业者,在专注程序和产品的同时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商务的薄弱 "。正是这一认知,让宝宝巴士选择了完全依赖广告联盟的变现路径,也造成了广告收入占比超 70% 这一情况,但如今,面对被广告伤害的众多家长,广告模式的问题正在不断凸显。
行业分析师张书乐认为,作为一个早教 App,主要依靠广告营收,本身就已经很怪异。大多数广告的针对目标群体都不涵盖婴幼儿,哪怕是针对婴幼儿的产品,也是以父母为驱动消费目标,而宝宝巴士的使用者是婴幼儿,婴幼儿不但无法直接消费,还可能被广告引入各种认知误区,即使没有成人广告、擦边视频,当代广告用语的各种话术,各种借用俗语、成语制作的谐音梗,都对婴幼儿早教不利。
他向《BUG》栏目表示,宝宝巴士 App 一开始在产品模式和盈利方式的 " 技能树 " 就点歪了,出现此次舆情,恰恰说明了产品设定上就缺少对婴幼儿实际需求的深切考量和人文关怀。这不是一个审核把关不严,就能交代过去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