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10-29
转转放弃C2C:不敢靠近闲鱼,不能成为爱回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新立场 Pro

上月底,转转以一纸公告,为自己长达九年的 C2C 探索按下了停止键。

这家曾以 " 自由市场 " 模式与闲鱼正面对垒的二手交易平台,正式宣布将逐步关停个人对个人交易业务(C2C),未来全面转向以 " 官方验 " 为核心的 C2B2C 模式。官方将这场转型定义为 " 战略聚焦 ",承诺为用户打造 " 更有保障的二手消费新选择 "。

这场关停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今年 7 月,就有用户察觉转转开始全面收紧自由市场的商品品类,仅有手机、明星周边、兴趣玩具、游戏交易和票务卡券可以自由交易,随后,大量用户已上架的闲置商品在未经沟通的情况下被平台单方面下架,引发诸多不满。

随着本月底客服与售后通道的彻底关闭,转转的 C2C 时代将正式落幕。这已是转转发展历程中的第三次重大战略转向,但与前两次不同,这次它切断的是平台最初的生命线——那个曾经承载着打造 " 更专业二手交易平台 " 梦想的自由市场。

转转的处境颇具象征意义:在闲鱼以 " 社区 + 生态 " 筑起高墙的 C2C 赛道,它始终难觅突破口;而在爱回收用 " 供应链 + 闭环 " 构筑壁垒的 C2B2C 领域,它又要面对更残酷的资源消耗战。关闭 C2C 看似甩掉了持续亏损的包袱,实则也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平台最宝贵的流量源泉。

在失去了最具活力的 C2C 生态后,这个曾经的挑战者要如何证明自己能在更狭窄、更艰难的赛道上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01、向左转,打不赢闲鱼

在二手电商这片江湖里,C2C 始终是个让人纠结的生意。它像一座富矿,蕴藏着流量的无限可能;又像一个泥潭,让无数平台在盈利的难题中越陷越深。

故事要从 2014 年说起。那一年,脱胎于淘宝二手的 " 闲鱼 " 独立上线,凭借 " 鱼塘 " 这一独特的社区化设计,在阿里生态的滋养下迅速聚拢海量用户,构建起强大的网络效应。仅仅一年后,从 58 同城二手频道孵化出的 " 转转 " 也登上赛场,带着腾讯系资本的支持和微信九宫格的流量入口,俨然一副挑战者姿态。

初登舞台的转转确实展现过黑马之势。公开资料显示,2017 至 2021 年间,转转完成四轮融资,累计金额超 10 亿美元,腾讯、小米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背靠腾讯的流量扶持,接入微信支付入口,转转一度被视为最有可能挑战闲鱼的选手。

然而,这场看似势均力敌的较量,从一开始就暗藏玄机。

起步阶段,转转选择与闲鱼正面交锋,同样主打 C2C 模式,同样以 " 更专业的二手平台 " 自居。但很快,转转就尝到了生态劣势的苦果——在阿里体系内,闲鱼享受着淘宝的天然导流和用户习惯的自然延伸;而转转虽然坐拥腾讯的流量入口,却始终难以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意识到正面战场难以突破,转转开始尝试迂回战术。先后涉足二手书、潮鞋等垂直领域,希望以细分市场打开局面。遗憾的是,这些尝试大多浅尝辄止,既未能建立起核心优势,反而消耗了宝贵的资金和精力。

2018 年成为转转战略的又一个转折点。或许是受到 Boss 直聘成功案例的启发,转转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营销战役。线上魔性洗脑的 " 二手手机上转转 " 广告无孔不入,线下热门综艺赞助频频亮相,甚至豪掷千金押注世界杯营销。与此同时,为破解二手交易的信任难题,转转推出 " 一元验机 " 服务,几乎以免费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专业验机,所有风险由平台承担。

这场不计成本的豪赌,最终以惨淡收场。转转 CEO 黄炜后来回忆,到 2019 年公司已 " 接近死亡,账上的钱只够发 6 个月工资 "。烧钱营销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用户增长,却未能形成可持续的粘性。当补贴退潮,用户也随之散去。

就在转转苦苦挣扎之时,闲鱼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

依托阿里生态的天然优势,闲鱼不断强化其社区属性。在 " 鱼塘 " 的基础上,孵化出从潮玩到古着、从数码到家居的众多垂直兴趣圈层。这里不只是交易场所,更是兴趣社群、是生活方式展示空间。你可以在闲鱼淘到心仪的二手物品,也可以找到人帮忙遛狗、请教专业知识,甚至只是闲逛打发时间。

这种独特的社区生态,让闲鱼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得愈发稳健。今年 3 月,闲鱼宣布日均 GMV 突破 10 亿,坐拥 5 亿注册用户、1.62 亿月活。相比之下,转转的月活仅有两千多万,差距不止一个量级。

当然,如果我们跳出具象的竞争,会发现转转与闲鱼的十年缠斗,更像一场关于 " 工具 " 与 " 社区 " 的哲学分野。

转转始终扮演着一个尽职的 " 管理员 "。它信奉规则与保障,通过 " 一元验机 " 这样的服务承担风险,试图用确定性来消除二手交易的不信任感。它的逻辑是我提供一个安全、专业的 " 场 ",你们来交易。这本是一条康庄大道,可惜,它面对的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

闲鱼从一开始就没想只做个 " 管理员 ",它想成为一个热闹的 " 市集主理人 "。在中国做二手,交易的基石往往不是冰冷的条款,而是滚烫的 " 人情 "。一个 " 鱼塘 ",就是一个基于兴趣或地理的微型社区。在这里,先有关于潮玩的讨论,才有玩偶的转手;先有对家具美学的共鸣,才有旧物寻得新主的缘分。交易,成了社交的副产品。

转转试图用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方案,解决互联网时代的社群化难题;闲鱼则选择拥抱复杂性,在混沌中建立秩序。一个追求绝对的掌控,一个相信生态的力量。

这种根本理念的差异,决定了二者的不同命运。

当然,闲鱼并非高枕无忧。过于开放的社区生态,如同一片沃土,难免杂草丛生。职业卖家泛滥、灰色交易频现、监管压力如影随形,这些都让阿里在享受闲鱼流量红利的同时,也必须持续投入巨大的治理成本。闲鱼的 " 宽 ",是它的护城河,也成了它商业化道路上难以逾越的 " 天堑 "。它是一座流量金矿,但开采起来,却处处需要小心雷区。

颇具讽刺的是,闲鱼今日的 " 治理烦恼 ",恰恰是转转昔日梦寐以求的 " 成长甜蜜 "。一个苦于无人问津,一个困于人气太旺;一个在寂寞中坚守规范,一个在喧嚣中维持秩序。

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互联网一个深层的悖论:纯粹的、干净的流量几乎不存在,真正的规模化必然伴随着复杂的混沌。 转转曾想绕过混沌直接抵达纯净的商业化,而闲鱼则接受了混沌,并在与混沌共舞中寻找秩序。

两者并无绝对的对错,只有选择的不同与代价的早付晚付。

02、向右转,拼不过爱回收

当转转在 C2C 战场上节节败退之时,它早已为自己预留了另一条路。2016 年,转转悄然推出验机服务,这是其向 C2B2C 模式迈出的第一步试探。不过,当时的转转对 C2C 仍心存幻想,真正的战略转向,还要等到营销大战之后。

经历高强度的营销投入却收效甚微,转转开始实施战略性收缩。它果断地从全品类扩张转向聚焦二手手机这一垂直赛道,同时合并 B2C 平台找靓机,正式完成从 C2C 向 C2B2C 的转型。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交易平台,而是要成为连接消费者与二手商品的 " 专业中间商 "。

转型后的转转开始重金投入产业链建设:设立标准化质检中心,布局线下门店,将品牌口号从直白的 " 买卖二手手机上转转 " 升级为更具情怀的 " 二手拯救世界 "。2024 年,通过收购红布林切入奢侈品赛道,转转试图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的二手生态。

这些努力确实带来了回报。据转转 CEO 黄炜透露,集团在 2022 年实现首次年度盈利,并已连续多年保持盈利状态。然而,就在转转以为找到新蓝海时,却发现这个赛场早有强敌等候——那就是深耕行业多年的爱回收。

爱回收的故事始于 2011 年。从成立之初,它就锚定 C2B 回收赛道,2015 年京东的战略入股成为关键转折。通过京东的 " 以旧换新 " 场景,爱回收获得了稳定的客源与货源。此后,它相继推出 B2B 分销平台 " 拍机堂 ",合并京东旗下的 " 拍拍 ",最终构建起 "C2B+B2B+B2C" 的全链路闭环。2021 年,其母公司 " 万物新生 " 登陆纽交所,市值一度突破 40 亿美元。

与爱回收相比,转转在供应链上的短板显而易见。爱回收背靠京东,拥有稳定的货源供给;而转转的货源更多依赖个人用户主动售卖,需要持续投入营销费用进行引导。这不仅意味着更高的获客成本,更代表着货源稳定性的根本差异。

在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爱回收拥有自己的 B2B 分销平台 " 拍机堂 ",能够快速完成对非标品手机的定级与流通,有效消化回收产生的冗余库存。转转则缺乏类似的外部流转能力,在货品周转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处于下风。更严峻的是,转转在销售端依然严重依赖自有平台,需要重复投入营销费用吸引买家,陷入 " 双端买量 " 的困境。

随着线上流量成本持续攀升,线下门店成为必争之地。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爱回收线下门店数量已达 2092 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转转的线下门店规模仅为其一半。与此同时,爱回收通过社区智慧回收箱的广泛投放,从用户家门口开始构建回收网络,覆盖更广泛的年龄群体。

线下扩张意味着重资产投入。据爱回收创始人陈雪峰测算,一家简易门店的一次性硬件投入约 7 万元,月均运营成本约 3 万元。对于近几年未获得新融资的转转而言,这种投入压力不言而喻。砍掉持续亏损的 C2C 业务,成为其在无法 " 开源 " 时最直接的 " 节流 " 手段。

从这个角度看,转转的转型更像是一次从 " 流量迷思 " 向 " 效率信仰 " 的回归。它不再执着于无法掌控的社区氛围,转而追求更实在的货品把控和标准化服务。这本是明智之举,但商业的残酷在于:当你千辛万苦找到新路,却发现早有对手不仅起跑更早,还穿着更合脚的跑鞋。

爱回收构建的是一个精密的 " 循环生态 ":京东的 " 以旧换新 " 是稳定的 " 进水口 ";自营的 B2B 平台 " 拍机堂 " 是高效的 " 分水池 ",能够快速分流不同等级的货品,保证资金流健康;最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网络实现价值变现。在这个闭环中,每个环节都紧密咬合,协同增效。

反观转转的 C2B2C 模式,则像一座需要不断从外部 " 挑水 " 的 " 精美孤岛 "。它既要在 C 端投入重金 " 收手机 ",又要在 B 端砸钱 " 卖手机 "。" 双端买量 " 的模式让它如同始终高速空转的引擎,大量利润在过程中被摩擦损耗。

当然,爱回收的胜利也并非没有代价。超过两千家线下门店是其护城河,也是最沉重的铠甲。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这种重资产模式对运营效率和现金流提出极限考验。爱回收赢得的,是一场 " 苦行僧 " 式的胜利。而转转此刻全力押注线下,无异于在对手最熟悉的战场上打一场资源悬殊的巷战。

若将视野放得更远,会发现爱回收更深层的壁垒在于,它成功地将自身业务嵌入了一个高频的消费场景。通过与京东 " 以旧换新 " 的深度绑定,回收不再是独立、事后想起的行为,而是用户购买新机流程中的一个顺理成章的环节。这种基于场景的便利性,为其构筑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当然,这种优势有其明确的边界。它并未让爱回收成为全民级的回收 " 代名词 ",更多是在特定渠道内提升了用户的优先选择概率。一旦脱离京东生态,或是用户处理与换新无关的闲置物品时,爱回收面临的竞争环境依然激烈。

因此,转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弥补供应链的硬实力差距,更多的是要破解这种 " 场景依赖式 " 的便利性。它需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在缺少类似京东的天然流量场景支持下,如何靠自己打造一个足够吸引用户、甚至能改写其消费习惯的 " 强理由 "?

这关乎独立平台如何构建自身生存空间的核心议题。

03、向前看,时间会给出答案

当我们评判转转的左支右绌时,或许更应看到,它所面临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整个二手经济共同的结构性难题。

二手生意的本质,是在非标品中寻找标准化,在低频行为中挖掘高频价值。这本身就是一场逆水行舟。

第一个悖论是 " 信任的成本 "。 无论是转转早期的 " 一元验机 ",还是现在全力投入的 " 官方验 ",其核心都是在用资本的力量,为信任买单。平台把交易的风险和责任扛在自己肩上,这本是建立品牌的捷径,但这份责任过于沉重,最终会压垮盈利模型。而闲鱼用社区关系链来 " 软化 " 信任问题,虽轻巧,却也难以规模化复制和彻底根治欺诈。

第二个悖论是 " 流量的悖论 "。 C2C 是流量池,但不直接赚钱;B2C/C2B2C 可能赚钱,但需要花钱买流量。转转关闭 C2C,像是拆掉了不赚钱的 " 客厅 ",只留下能睡觉的 " 卧室 "。短期内报表可能更好看,但一个没有客厅招待朋友的家,还会是访客们常来的地方吗?它解决了当下的亏损,却可能牺牲了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只把目光局限于转转的抉择,或许会错过一个更大的图景。

转转的困境,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国内二手经济在 " 价值发现 " 与 " 价值保障 " 之间的撕裂。

在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二手文化根深蒂固,人们对物品的残值有清晰的共识,平台的核心功能是 " 连接 "。而国内的二手市场,是在消费主义狂飙猛进后催生的 " 补偿性经济 ",信任极度稀缺。这就迫使平台必须从一个简单的 " 连接器 ",异化为一个沉重的 " 信用中介 " 和 " 价值评估机构 "。

转转的 " 重 " 与闲鱼的 " 轻 ",正是对这种市场初生期困境的两种回应。 转转选择了扛起 " 信用 " 的大旗,试图用标准化的服务为非标品定价,这注定是一条更艰难、更缓慢,但一旦走通可能壁垒更高的路。而闲鱼选择了拥抱 " 混沌 ",用社交和流量稀释信任成本,路径更轻,天花板也肉眼可见——难以切入高客单价、需要强信任背书的核心品类。

从这个角度看,转转的挫折不止是战略失误,更是作为先行者在为不成熟的市场提前支付学费。它的 " 官方验 " 和线下门店,都是在为整个行业修建 " 信任的高速公路 "。可惜,修路成本太高,而当前的 " 车流量 "(用户愿意为信任支付的溢价)还不足以覆盖其成本。

即便是看似找到出路的爱回收,也远未高枕无忧。它的模式严重依赖 3C 数码这类标准化程度高、贬值曲线明确的品类。一旦试图将这套模式复制到奢侈品、服饰等更依赖审美和主观判断的领域,其供应链优势将大打折扣。它本质上是一个在特定赛道里极其锋利的 " 钻头 ",而非一个可以覆盖全领域的 " 万能工具 "。

转转收购红布林,或许正是看到了这条潜在的突破路径,但如何将两套基因不同的体系融合,又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纵观全局,二手生意的核心矛盾始终在于:既要解决信任问题,又要控制成本;既要创造流量,又要实现盈利。转转的挣扎,闲鱼的困境,爱回收的局限,都是这个本质矛盾的不同体现。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不必急于为转转的 " 断腕 " 下定论——是壮士之举还是无奈败退,时间会给出答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转转 闲鱼 腾讯 淘宝 挑战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