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系 AI 生成
10 月 28 日,口子窖(603589.SH)交出史上最惨淡三季报,第三季度营业收入 6.43 亿元,同比下滑 46.23%;归母净利润仅 2696.51 万元,同比暴跌 92.55%。
即便白酒行业的秋天格外寒冷,口子窖的业绩 " 暴雷 " 仍远超同业水平,成为本轮财报季中跌幅最惨烈的白酒股,其核心根基大幅动摇,产品战线从高端到中端、市场从省内到省外均全线失守。
这不仅意味着其将很难追回 " 徽酒老二 " 之位,并且 " 打造百亿口子 " 的战略目标与全国化蓝图也将渐行渐远,全面暴露的系统性危机,让口子窖陷入前所未有的 " 至暗时刻 "。
高档战线受阻,大本营濒临失守
对于业绩变化,口子窖表示:2025 年以来,白酒行业市场分化与渠道变化加剧,产量持续萎缩,销量增幅放缓。尤其受到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整体承压,需求下降、动销不畅、库存高企等成为行业常态。
三季度经营数据显示,口子窖核心业务——高档白酒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减少 27.98%,是拖垮整体营收的核心因素。

图源:公司公告
核心高档产品实现营收 29.61 亿元,同比大幅减少 27.98%;中档产品营收 4130.47 万元,同比下降 15.38%;低档产品营收 1.13 亿元,同比增长 25.09%。被寄予厚望的兼 10、兼 20 等高端新品,实际成交价已跌穿指导价区间,面临动销困境。
安徽作为口子窖 " 大本营 ",省内收入常年占总收入的 80% 以上,前三季度口子窖安徽省内市场下滑 27.24%,甚至高于省外市场 23.93% 的下滑幅度,可见其基本盘市场的拓展困难、毛利下滑形势严峻。
因此,口子窖现金流表现也 10 年来首次转负,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 3.9 亿元,销售回款不畅,亦或为维持渠道而对经销商提供了更多信用支持。

作为白酒企业的 " 蓄水池 ",公司合同负债也来到近五年最低点 3.38 亿元,同比下滑 4.43%。经销商拿货的积极性并不高,前两个季度分别下滑 28.12%、5.95%。同时,公司存货周转天数来到 1768 天,再创新高。
渠道失速,改革滞后
其危机本质在于随着行业进入去库存周期,销售压力增大,口子窖原有的大商制在加速资金回笼方面的优势显著减弱。
打响全国化的征程以来,口子窖在省外市场仍沿用大商制,缺乏对终端的精细化运营,导致产品渗透率低。2024 年,公司虽提出 " 加快启动上海运营中心建设,打造省外样板市场 ",但目前省外经销商数量占比过半,却仅仅贡献了 15.46% 营收,渠道效能低下问题突出。
另一方面,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口子窖的大商制是企业粗放型运营的典型标志,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尽管在管理层面仅需对接大商,但从市场下沉与精准运营的维度审视,其难以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口子窖销量下降,原因在于原来安徽酒厂所发明的 " 盘中盘 " 营销模式是通过包场、终端拦截产生销售," 这种方式在白酒行业已经行不通了 "。
该模式下厂家对渠道的掌控力极为薄弱,而大商追求短期利润,尤其是在已获得丰厚利润的情况下,在产品推新时容易出现惰性。

图源:口子窖官网
而在公司决策端,口子窖的高端化战略也持续失焦。尽管公司提出 " 中国兼香高端白酒第一品牌 " 的目标,但在具体执行中却突围艰难。2023-2025 年间推出的兼系列新品多达 7 款,导致资源分散、定位模糊。而 " 徽酒一哥 " 古井贡酒则聚焦 " 年份原浆 " 单一品牌,通过古 5 到古 20 的精准卡位,在安徽市场实现超 120 亿营收,是口子窖省内收入的 2.4 倍。
二季度以来,口子窖也出现加速改革趋势,表示继续推行 " 三管齐下 " 战略部署:一方面推进渠道体系深度变革,夯实市场根基;另一方面强化内部管理效能,同时动态优化包括营销体系创新、产品战略升级、供应链提效在内的多维竞争策略,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能。
但如此低谷之下,口子窖实控人再度发起减持套现,给本就脆弱的市场信心带来沉重一击。
8 月 13 日,口子窖公告,收到实控人刘安省《关于一致行动人内部大宗交易的告知函》。因个人原因,其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另一实控人徐进转让公司股份量合计 650 万股,占总数 1.08%,刘安省减持套现额超 2.2 亿元。
转让后,刘安省持股比从 11.66% 降至 10.58%,徐进持股比从 18.26% 升至 19.34%,两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保持 42.01% 不变,但质押比例接近五成,或合计套现 3.38 亿元。 ( 文 | 公司观察,作者 | 黄田,编辑 | 曹晟源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