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昨天
纳芯微二闯港交所:三大产品平均售价下降拖累整体毛利率,身背超5亿元商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日,A 股科创板上市公司纳芯微(SH688052)向港交所递交了 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文件,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纳芯微在今年 4 月 25 日首次递表,这是更新数据后再次向港交所递表。就在上周二(10 月 21 日),纳芯微港股 IPO 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其拟在港交所发行不超过 4097.69 万股普通股。

图片来源:中国证监会官网截图

招股书显示,纳芯微拟将港股 IPO(首次公开募股)募集资金投入以下用途:提升公司底层技术能力及工艺平台;丰富公司产品,重点扩大汽车电子应用中的产品;扩展海外销售网络及在海外市场推广产品;战略投资及 / 或收购;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简称每经记者)梳理纳芯微港股招股书发现,公司以电源管理芯片为代表的产品过去几年平均售价均呈下降趋势,这也拖累了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同时,纳芯微采取 Fabless 模式运营(指只从事芯片设计与销售,不从事生产),导致其供应商集中度高。今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两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 60% 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已于 2022 年 4 月在科创板上市,作为当年的 A 股 " 最贵新股 ",公司股价曾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处于整体震荡下行状态,并在 2024 年的较长时间里低于发行价。

三大产品平均售价下降影响毛利率

招股书显示,纳芯微专注于芯片研发和设计,同时将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外包给第三方晶圆厂。公司围绕汽车电子、泛能源及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纳芯微招股书截图

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称,以 2024 年模拟芯片收入计,纳芯微在所有模拟芯片公司中位列第 14 名,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中的中国厂商里位列第五名,占 0.9% 的市场份额。

按照产品应用领域划分,纳芯微的产品主要用于泛能源领域,在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下简称报告期内),泛能源领域产品的收入最多,占公司总营收的 69.3%、58.8%、49.8% 和 52.7%,其次为汽车电子领域产品,报告期内收入占比分别为 23.1%、30.8%、36.7% 和 34.0%。

按产品类别划分来看,报告期内纳芯微收入主要来自信号链芯片,对应营收分别占总营收的 62.6%、53.8%、49.1% 和 38.4%,其次为电源管理芯片。来自传感器芯片的收入只排第三,但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从 6.7% 逐步上升至 27.1%。

然而,每经记者注意到,纳芯微的上述三款产品,在报告期内的平均售价整体均呈下行趋势。例如,营收占比最高的信号链芯片平均售价从 2022 年的 0.92 元 / 颗降至今年上半年的 0.5 元 / 颗,累计降幅 46%。同期,营收占比第二高的电源管理芯片从 2.16 元 / 颗降至 1.47 元 / 颗,累计降幅约 32%,传感器芯片的平均售价则从 2.09 元 / 颗降至 0.66 元 / 颗,累计降幅达 68%。

平均售价的下降,导致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持续下滑。例如,信号链芯片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52.9% 降至今年上半年的 35.8%,累计降幅 17.1 个百分点。同期,电源管理芯片的毛利率降幅则更大——累计降幅达到 18.2 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毛利率的下降,也导致纳芯微报告期内整体毛利率从 48.5% 降至 33.9%,累计下降 14.6 个百分点。对此,纳芯微在招股书中称,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领先的模拟芯片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导致纳芯微调整产品价格,以保持价格竞争力。

纳芯微的产品主要通过经销渠道销售,公司绝大部分收入来自经销商。具体来看,公司报告期内来自经销商的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 83.9%、74.5%、71.5% 和 80.3%。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纳芯微拥有 161 家经销商。

上半年向前两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超 60%

报告期内,纳芯微分别实现营收 16.7 亿元、13.1 亿元、19.6 亿元和 15.2 亿元,各期净利润约为 2.5 亿元、-3.1 亿元、-4.0 亿元和 -7801. 万元。

对于净亏损,纳芯微解释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调整产品价格以维持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在研发、市场拓展方面投入较大,且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产生了相关付款。纳芯微还预计,随着公司继续发展业务、开展技术基础设施投入及创新、进一步扩大公司服务范围和拓展地区覆盖范围,公司的销售成本及营运支出在可预见的未来将进一步增加。

纳芯微的客户主要包括经销商及直接客户,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各期总收入的 43.8%、43.0%、36.9% 和 28.8%,同期,公司来自最大单一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 13.0%、16.6%、9.7% 和 9.5%。

由于纳芯微采用 Fabless 模式运营,因此供应商主要包括晶圆厂及提供芯片封装测试服务的厂商。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 90.5%、86.8%、82.3% 和 86.4%。

此外,公司还明确表示,报告期内依赖供应商 A 提供大部分的晶圆供应,向供应商 A 采购的金额分别占公司报告期内各期采购总额的 40.1%、39.9%、25.8% 和 34.3%。同时,纳芯微依赖供应商 B 提供大部分封装测试服务,报告期来自供应商 B 的采购额分别占报告期内各期采购总额的 34.1%、28.1%、32.8% 及 26.0%。

这就是说,报告期内纳芯微向前两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就分别占各期总采购额的 74.2%、68.0%、58.6% 和 60.3%。

身背超 5 亿元商誉赴港 IPO

纳芯微历史可追溯至 2013 年,由王升杨和盛云在苏州市成立。公司曾于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9 月在新三板挂牌,随后于 2022 年 4 月登陆科创板。公司科创板 IPO 时发行价为 230 元 / 股,当时被媒体称为 " 最贵新股 "。公司上市不久后股价一度涨至 331.03 元 / 股(前复权,下同),创历史新高。然而,纳芯微 A 股股价自 2022 年 8 月开始了近两年时间的整体震荡下行,并在 2024 年 4 月盘中触及 78.09 元 / 股的历史低点,该价格较上市首日开盘价(177.43 元 / 股,前复权)跌去约 56%。在 2024 年,公司股价较长时间处于 " 破发 " 状态。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9 日收盘,纳芯微 A 股股价报 182.07 元 / 股。10 月 28 日晚间,每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纳芯微,对于公司当前 A 股股价,公司投资者关系人士表示:" 目前我们没有破发。因为我们有做过分红,(因此)需要对股价进行调整。"

纳芯微上市以来月 K 图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页截图

纳芯微早在 3 月 26 日就发布公告称拟在港股上市,距今已过去 7 个月有余。当时的公告提及,赴港上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同时更好地利用面向国际的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每经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纳芯微还有 5.04 亿元的商誉。这部分商誉主要来自 2024 年收购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麦歌恩股份 ")。纳芯微 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依据评估价值与麦歌恩股份原股东协商一致确定的收购对价(约 10 亿元)与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4.94 亿元)的差额确认了商誉。

对于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平均售价整体均呈下行趋势,上述公司投资者关系人士表示,这与公司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竞争有关。

对于公司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问题,上述人士称:" 因为国内包括海外能够提供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的厂商确实是有限的。而且我们就一些工艺可能也需要和代工厂磨合。这个(供应商)集中度,我们判断认为也是比较理性的状态。"

" 我们肯定是和质量上、工艺上还有技术都比较成熟的这些厂家去合作。" 上述人士补充道。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芯片 港交所 招股书 ipo 港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