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新势力 10-30
纯电最多的一届东京车展,主角是比亚迪和中国供应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毓肥

今天是东京车展媒体日的最后一天,今天过后,参展车企在两天展示的新车,就要接受观众的检验了。

这次,日系品牌仍旧拿出了形态各异的概念车,但当我们将目光从炫目的设计语言上移开,聚焦于最核心的动力形式时,习惯了国产品牌在概念车阶段就描绘大致图景的中国观众,或许会对新车有许多疑问。

从丰田可油可电的换代卡罗拉、纯电跨界车艾睿雅,到马自达的混动轿跑 Vision X-Coupe、概念车上新能源特征众多的雷克萨斯 LS 系列等,日系车企这次在东京车展上拿出了不少新能源车。

只是,这些登场的新车或概念车,除明确是纯电系列的本田 0 系列外,鲜少直接透露动力形式,或辅助驾驶能力,发布会上也没有类似「X 年达成新能源销量 X 台」的目标呐喊。

唯一已经落地并且畅销数月的「日系」新能源,是刚刚从中国运到日本首发的日产 N7。

而与日系品牌表现出的谨慎不同,比亚迪在车展上不仅秀出了日本专供的 K-EV,还展示了升级后的海豚、海豹、海狮 06DM-i 等,仰望 U9 也同步参展,进攻姿态明显。

一面是日系车企对未来的谨慎试探,另一面则是比亚迪的锐意攻势,这场东京车展,背后是中日车企的又一次碰撞。

本周福利:对话框回复【稳了】

可以参与现金红包的抽奖活动。

史上最来电?

从这届东京车展的「全面通电」可以看到,即便是立足全球市场的日系三强,如今也到了认真审视前景的时候了。

譬如丰田 2025 财年至今,仍旧处在增收不增利的状态,造血能力遇到考验。

刚刚过去的 2025 财年第一季度(即 2025 年 4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丰田营收同比上升 3.5% 至 12.25 万亿日元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却分别同比下降 11% 和 37%,至 1.17 万亿日元与 8413 亿日元;

又譬如,本田从 2025 财年的增收不增利,变为 2026 财年第一财季的营收和利润齐跌,净利润 1966.7 亿日元,同比降低 50.2%;更不用说正在经营重建日产,已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可以说,这三家日本车企的乘用车业务正处在深度结构调整状态中,销量和利润率都遭受到了新能源时代的冲击。

现实摆在面前,这两年日本车企已经鲜少表达对电动化的排斥,而是更主动地拥抱新能源。

于是,和过去只有零星纯电概念车撑场面的情况截然不同,今年日系主流品牌无一缺席,展现出规模攻势,电动化似乎从零星的技术探索,上升至日系汽车工业的集体战略。

今年东京车展,丰田携造型电动化十足的换代卡罗拉概念车、雷克萨斯的纯电概念轿跑和预计电动化的六轮 MPV、以纯电形式归来的 Midget X 概念车登场,大部分车型定位不低,或有意提升中高端市场竞争力;

本田则亮相了备受期待的 Super-ONE 概念车与 0 系列的「入门车型」本田 0 α 概念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Super-ONE 作为 K-Car 将以日本市场为主,而本田也表示本田 0 α 将销往日本和印度市场,全球属性不明显;

日产不仅从中国「带回」了日产 N7,以及欧洲专供的 Mirca,还发布了焕新纯电艾睿雅、搭载第三代 e-POWER 混动系统的君爵等新车。

说到日产新能源,就不得不提 Model 3 尚未发布之前,全球新能源曾经的希望——第三代纯电聆风,也希望在东京车展打一个翻身仗。

这些新车的亮相,让我们看到了,日本车企投身电动化赛道的同时,依旧存在自己对大空间、对用车经济性,以及对性能的追求,即便新车更具体的能力与配置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披露。

更重要的是,上至前二后四轮的雷克萨斯概念 MPV,到小巧且本土化特征明显的 K-Car,日系车企展现出了「全场景覆盖」的能力。

他们所计划的电动化战略不是单一地追求单价或走量,而是更健康的多元务实结构。

日系车企已经在 2025 东京车展预告了,它们将在接下来几年用电动化新车「反扑」对手,并且已经做好了姿态,静待蓝图的铺开。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日系车企的这些大部分仍处于概念化的产品,未来无论是待在日本国内,还是走出去,都要面对从国内卷到海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届时,就是看产品力的时候了。

「账」面实力

要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参与新能源竞争,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国新能源车和特斯拉进行一番比较。

此次登陆东京车展的新车大部分都没有透露具体的功能表现,我们只能从此前媒体披露的信息中,看到新车能力的冰山一角。

以本田 0 系列为例,此前有海外媒体在 2024 年试驾本田 0 系列原型车时称,其峰值功率为 241 马力和 67 马力,初期将主要为纯电车型提供后驱与四驱动力,后期 67 马力的电机则将用户为混动车型提供动力。

纯电车型上,当下中国市场主流 SUV 仅单个电机的峰值功率,就已经普遍在 300 马力以上,譬如小米 YU7 的 320 马力、理想 i6 的约 340 马力,以及特斯拉 Model Y 后驱版的 299 马力等等。

仅仅从原型车来看,本田 0 系列的动力表现与当下主流热门车型的表现差距非常明显。

但海外媒体对本田 0 系列的技术亮点中,还提到了逆变器尺寸、铝制电池外壳厚度等比竞争对手更小,或延续日系车的空间优势,具体表现如何仍需等待量产车信息的披露。

相较之下,马自达的混动轿跑概念车 Vision X-Coupe 则透露了更多信息。

这款混动轿跑长宽高分别为 5050/1995/1480mm,轴距 3080mm,使用双转子涡轮增压发动机 + 电机组合,输出功率 510 马力,纯电续航里程为 160km,综合续航为 800km,或为 WLTC 工况下的数据。

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国市场的混动轿车,以及双转子涡轮增压发动机这个配置中,找到这款新车的定位。

马自达这款新车在当下中国市场的对手,或许是 17 万级别的比亚迪汉与领克 10。

前者 CLTC 工况下纯电续航 230km 的版本与马自达新车相近,后者 20 万元左右的顶配与次顶配版本,在纯电续航与输出功率皆优于马自达新车。

此外,别克至境 L7   从账面实力上看,或许是它最强劲的对手之一。

至境 L7 的 CLTC 纯电续航里程可达 302km,综合续航 1420km,输出功率近 500 马力,并且这两项能力为全系车型统一,而该车的起售价为 17.39 万元。

但 Vision X-Coupe 的双转子涡轮增压发动机,或许在给其带来更好的动力性能的同时,也会给其带来能耗烦恼,弱化续航表现。

与此同时,除日产提到新款君爵会搭载最新一代的日产 ProPILOT 2.0 系统、新款纯电艾睿雅提到的核心智能化提升点是接入谷歌服务外,其他日系车企都并未提及新产品或品牌的智能化配置与目标。

和一直致力于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领域拉开与对手差距的中国新势力相比,日系车企依旧对智能化不感兴趣。

从中国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这些日系新车要提升的点,还有很多。

中国车企「反攻」

这届东京车展依旧充斥着概念车的身影,不少人所期待的日系电动化大反攻远未到来,意料之外的,人们在东京车展上看到了中国新能源,做出了两个不一样的出海选择。

这两个选择,一个来自自主品牌比亚迪,另一个则来自合资品牌东风日产。

比亚迪看到了 K-Car 在日本市场受众的广泛性与小车电动化的可行性,即将在日本市场中国新能源的首款特供车   K-EV BYD RACCO(即海獭),向 2024 年年销量达 155.7 万台的日本 K-Car 市场发起挑战。

与此同时,比亚迪还推出「纯电 + 混动」双线策略,正式引入其在日本市场的首款混动车型海狮 06 DM-i,双线并行对日本市场进行渗透。

日产则是将由中国团队设计与研发的日产 N7,带到了东京车展上,这比任何中国品牌的单独亮相都更具颠覆性。

它意味着日系巨头自身承认,在电动化领域,中国的技术、供应链和产品定义能力已经领先,并开始反向定义日本未来的汽车产品。这是一种体系性、认知层面的变化,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更是阶段性的胜利。

中国人正在用海外车企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法论,立足日本、海外市场。

内外攻势下,留给日系车企的时间还有多少?

(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比亚迪 新能源 概念车 丰田 东京车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