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康喜、焦文娟、吴晓宇 广州报道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前 8 月我国汽车产量突破 2000 万辆,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十四五 " 期间,汽车产业已跃升为中国第一经济支柱,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 GDP 的 10%。
迅猛发展的汽车产业,催生了一批 " 汽车产业大省 "。从今年前 8 个月各省份汽车产量看,广东以 177.69 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名。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汽车产业大省产量排名的背后是统计口径的变化。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正式调整了地方汽车产量的统计方式,统计口径由此前的 " 企业法人所在地 " 改为 " 生产地 "。
受此调整影响,曾连续 9 年摘取全国汽车产量桂冠的广东,目前未能继续位居第一。但是,以比亚迪、小鹏、华为等企业为代表的广东汽车产业链和创新链,正在快速发展中布局全国乃至全球,正加速在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生态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突破,力图从 " 中国汽车产量第一省 " 迈向 " 中国汽车产业第一省 "。
汽车产量统计口径之变
2024 年,广东全年汽车产量 570.74 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但从今年一季度开始,从各省汽车产量来看,广东已不是第一名。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广东汽车产业 " 缩水 "。
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正式调整了地方汽车产量的统计方式,以 " 生产地 " 作为统计口径,取代了之前 " 企业法人所在地 " 的统计方式。近年来,出于产能扩张、市场拓展等因素的考虑,比亚迪、广汽等广东车企逐步在省外设置生产基地,如比亚迪在合肥的 " 超级工厂 " 规划年产能 132 万辆,比亚迪长沙新能源汽车产量规划总产能也达每年 90 万辆。
统计口径调整后,这些外地工厂的产量便不再计算入广东的汽车产量,因此出现了数据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此番统计口径调整,有助于适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利于从全国大局了解和统筹全国汽车产能。这也意味着,单纯看产量数据,已不足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一个地区的汽车产业总体竞争力。
对广东而言,这种竞争力的一个新表现是,从 " 汽车生产大省 " 转向 " 汽车产业输出大省 "。参考国际经验,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汽车产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出现了产能布局对外输出的情况,以便降低生产、运输成本,更靠近新兴市场。其中,丰田汽车在全球构建了 14 个生产基地,并通过日本田原工厂提供技术标准,形成 " 高端技术 + 区域产能 " 的双轮驱动模式。
广东汽车产业实力升维
新统计口径下,产量数据有所波动,但广东汽车产业竞争力却仍呈加速提升之势。从产业趋势看,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更偏向科技竞争属性,智能网联早已成为汽车产业竞争的胜负手,而这也正是广东汽车产业的 " 杀手锏 " 所在。
当前,广东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构建起覆盖主机厂、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传感器等关键配套供应商、创新平台机构、网联技术服务方、第三方行业组织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作为国内探索自动驾驶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广州自动驾驶已开放 1298 条测试道路,在全国排名第一,今年广州还成为国内首个车联网车载终端应用突破 1 万辆的城市。

作为具身智能体的最佳形态之一,汽车是 AI 技术与实体产业 " 双向奔赴 " 的范例。近年来,广东汽车产业聚焦算力芯片、AI 大模型、AI 汽车、AI 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等五大领域,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商业场景落地上,均在国内居于领先。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日前表示,小鹏在物理 AI 上的投入,已经帮助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革命性能力提升,公司即将正式公布小鹏首个量产 "Robotaxi 产品 " 的最新进展。
业内人士认为,依托集群优势与政策支持,广东已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策源地。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和与全球制造业深度嵌入的优势,正在向全球输出其汽车产业竞争力。今年 9 月,小鹏汽车正式官宣欧洲本地化生产的重要规划,首个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正式启动。比亚迪也在日本构建混动与纯电共建的新能源产品矩阵,进一步拓展乘用车与商用车并行的完整生态,助力品牌与产品影响力在日本全面提升。
这是广东汽车产业发展势能积蓄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扩张现象,也表明广东汽车产业正加速切换到一个竞争力升维的新周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