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商业观察 昨天
打工人的“职场发小”,其实是QQ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不久前," 一直没明白为什么微信能取代 QQ" 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掀起了 2 万多条讨论和 6 万多次互动。在微信早已成为超级国民应用的今天,没想到这个话题竟然还能引起这么多人的讨论。

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中,最为集中的声音,不是 QQ   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而是 " 设计稿再大都能传 "" 群文件永不过期 " 等各种打工人特别喜爱的功能点。

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都认为 QQ 是最被低估的 " 打工神器 "。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表明有多少人在工作中会使用 QQ,但只要在社交媒体上搜索 "QQ+ 办公 ",确实就能看到许多人的 " 现身说法 "。

我们很好奇,在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 " 三分天下 " 的情况下,到底都是什么人在用 QQ 办公?他们为什么坚持用 QQ 来办公?

QQ,打工人的 " 邪修 " 神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上学时" 挂号 "" 换皮肤 "" 养宠物 " 的 QQ 好像跟办公并不沾边,但实际上,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使用 QQ 办公的用户分布非常广——

从国企、学校、出版社,到建筑、设计、广告公司从 20 多岁的新人到 40 多岁的老职工都有。

43 岁的王力(化名)是某国企员工,使用 QQ 超过 20 年:" 之前办公过程中一直有在使用 QQ,因为 QQ 历史比较久、受众比较广,虽然部门内没有明确规定,但大家约定俗成就都用 QQ 了。"

建筑行业工作人员小王(化名)平时也会使用 QQ 办公,而且越用越喜欢:" 以前收到 PDF 要先转格式再编辑,还容易乱码,用 QQ 截图就方便多了,截图后可以直接提取图片上文字,还能直接翻译 ",感觉办公体验更 " 丝滑 " 顺畅了。

对王力和小王 QQ 等老用户来说,QQ 早已不只是一个聊天软件,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QQ就像他们的 " 职场发小 ",那个蓝色气泡图标是 " 开始一天 " 的信号。

而对年轻人来说,QQ 更配得上 " 职场发小 " 这个昵称,陪伴着她们从学校走入职场。

毕业后就去出版社工作的 00 后小清(化名)向我们表示:"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很多通知都是在 QQ 群里发的,进入出版社以后,也经常用 QQ 和排版公司、印刷厂的老师群聊。"

" 我每天到工位的第一件事,不是冲咖啡,而是登录 QQ",小清调侃道。

一些小型创业团队也很爱用QQ,因为QQ不仅能让他们省下一笔购买办公软件的开支,也能让他们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在用户基数庞大的 QQ 上,创业者早苗狐(化名)会通过搜索行业群聊,围观其他项目组头脑风暴,"QQ 就像一个开放包容的赛博人才市场 "。

曾经有一次,早苗狐的团队在项目上遇到了一个很复杂的瓶颈," 它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崩溃,而我们的技术全部都没有办法,直到我们在一个专门讨论技术的群里找到了一位大神,才顺利解决了问题 "。

(在 QQ 搜索关键词,能找到很多行业群)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打工人会在上班的时候,同时使用其他办公软件和QQ

分析师关晚月(化名)分享:" 我们公司规定用钉钉沟通,但我也会打开 QQ,因为 QQ 有些功能也挺难被替代的,比如我会用 QQ 长截图的功能保存一篇文章、资料,用一张截图就能搞定,后续方便查找,发给别人的时候也不用连续发好多张截图,避免顺序混乱。"

(分析师使用 QQ 长截图,截图时,左边会显示长截图的页面,右边是原文件 / 图源受访者)

QQ 解决了哪些行业打工人的痛点

在我们的采访中,大家使用QQ 办公的原因不是出于情怀,而是因为好用。

QQ 的 " 好用 ",藏在每个行业具体的使用场景里。它不是 " 全能的工具 ",但能在关键的细节上,解决打工人的痛点。

在老师这个行业,有人会直接使用微信和家长沟通,有人则同时使用微信和QQ,甚至坚持只使用QQ

在采访中,不少老师认为,微信虽然沟通便捷,毕竟大部分家长都在用,但 QQ可以拓展的功能更丰富,而且可以比较好保持个人生活的边界。

小学数学老师郑老师(化名)喜欢 QQ" 群相册 " 功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郑老师会让家长将孩子的视频作业上传至群相册里,不仅能丰富课程形式,也能 " 记录学生每一次完成作业的成长 ",就像一个电子作品墙,也增加了家校互动的温度。

中学老师小婷(化名)则更喜欢 QQ 的 " 临时会话 " 功能。它不需要先添加好友,既方便学生联系老师,也让老师能在朋友圈中更自在地分享生活。" 学生放假回家期间,有问题需要问老师的话,可以发起临时会话。这样不用加好友,学生也能找到老师。"  

这个贴心的功能,在 " 工作 " 和 " 生活 " 之间划出了一条恰到好处的界线,让小婷不管是在微信还是 QQ 空间,都可以自在地分享个人生活的内容。

对建筑、设计广告和出版行业的打工人来,QQ最饱受好评的功能当属 " 传文件 ",而且 QQ就像一个 " 无损传输器 ",画质不怕糊,也不会轻易过期。

因此,用 QQ 发图纸不仅是习惯,更是行业默认的 " 基操 "," 你会发现大部分打印店和公司建联沟通用的都是 QQ"。

看到今年QQ将传文件功能升级为 " 闪传 " 后,能传送 10GB超大文件、在线预览、跨应用、跨系统、跨设备互传等实用功能,让原本就用QQ传文件的打工人直呼 " 好牛 ",还让平时使用其他办公软件的打工人也对QQ" 上头 " 了。

(用 QQ 闪传大文件的摄影师 / 图源受访者)

一家广告公司向我们分享,团队平时主要是用微信、企业微信而非 QQ 进行工作沟通,每天要向品牌方客户、项目合作的自媒体作者传输 2-5 次图片素材、视频、设计稿等等,如果传输的文件太大、传输太慢,团队就得花钱充网盘会员来提速。

但在使用 QQ 闪传后,过去传输文件的痛点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解决,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收到了合作者和客户的点赞,让外部合作整个流程都更丝滑。

(摄影师用 QQ 闪传 1.55GB 的视频 /   图源受访者)

QQ 背后,那些低调、坚实的存在

和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对比,QQ 在办公场景的声量没那么高——毕竟它的定位不是 " 专业办公软件 ",也很少主动宣扬自己的办公能力,以至于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它更多是那个承载着许多青春记忆、年轻人爱用的 Q 萌产品。

但使用 QQ 办公的人,远比想象中要多元。

他们可能是设计师、教师、出版社编辑,也可能是印刷厂、加工厂等各种小微企业。

他们或许不是流量话题里的焦点,却在中国大地上,如点点星光,在各自的专业岗位上默默运转。

QQ 也是如此,它不喧闹、不张扬,却在不知不觉中贯穿了无数人的生活和工作。

从校园到职场,从少年到中年,似乎很少有一款产品能像 QQ 这样,持续陪伴一个用户的成长,在聊天、传文件、团队协作中,提供稳稳的支撑。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使用 QQ 办公的人,和 QQ 本身有着某种相似——他们不追逐概念,不刻意造势,只在各自的节奏里,低调地把事情做好。

因此,当我们穿过那些时髦的口号和响亮的名字,细看那些安静却可靠的日常时,或许就更能理解,为什么还有数亿人坚持用 QQ、喜欢用 QQ。

作者  /  郑晓慧 @mersailles

设计 /  戚桐珲    

运营  /  苏洪锐

企划 /  潘志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qq 职场 微信 国企 王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