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帮 10-31
当小沈阳表演完之后,我拥抱了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0 月 31 日,电影《象山发光事件》艺联专线公映。这是导演赵域的长片首作,入围了今年第 19 届 FIRST 青年影展主竞赛剧情长片单元。

《象山发光事件》预告

赵域在做导演之前,一直从事广告及美术设计相关工作,偶然间看了寺山修司的短片集,便萌生创作影像的想法。对于该片上映后的结果,他希望观众能够喜欢这部电影,他谈到电影本质上还是创作,创作本身就是对这个世界可能性的探索。

地摊文学与科幻杂志是创作的起点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解锁《象山发光事件》这部影片,想必就是悬疑、惊悚、超自然现象。

《象山发光事件》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十年前张鹏的好友在一次超自然发光事件中神秘失踪,十年后,张鹏跟随摄制组重返事发地寻找真相,在探寻真相过程中,一行人遭遇了一连串恐怖离奇的经历,而他们最后触及到的真相,远比所有预想更加骇人。

该片构建的是一个完全迥异于常规的惊悚世界,它以费城实验为引,巧妙地将观众导向至科幻设定。而这背后,正是导演赵域一以贯之的创作母题,用理性和科学视角诠释恐惧与未知。

赵域早年从事美术设计和广告行业。2009 年,在一次偶然看到寺山修司的短片集后,他开始萌生了创作影像的想法。凭借多年积累的视觉审美经验,他拍摄了首部实验影像短片《晶体》,在艺术形式与观念上进行探索。在当代艺术领域,他的后续的创作获得了很多肯定。

2013 年起,赵域转向了叙事领域,在尝试拍摄了几部叙事短片后,开始撰写长片剧本。

2021 年底,一部更大的电影项目在筹备中因疫情环境条件的限制搁置后,他很快转向推进规模更小、更易实现的项目,而这正是《象山发光事件》的开始。

在赵域的导演作品谱系中,科学、逻辑、虚构与真实这类主题一直是其作品的重要叙事载体,短片《晶体》探讨了物理结构的异化,《象山发光事件》涉及超自然现象的发光体,两者均可划归于物理概念的影像化延伸。

这一独特构思的源头,可追溯至八九十年代的地摊文学与科幻杂志。彼时的社会掀起了一股科学思潮,科普杂志与科幻小说迎来黄金时期。新中国首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便改编自《人民文学》杂志上的同名科幻小说,随后在文学热潮的高涨下,《霹雳贝贝》《魔表》《潜影》等科幻影片也相继问世,共同构成了一代人对科幻的集体想象。

赵域认为,这些科幻小说,包括都市传说都提供了一个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提供了进入故事的可能性," 自己身处那个时代,而且很年轻,这种井喷式的文学热会让我产生很多思考 "。

他进一步提出," 叙事和电影需要面对更多的观众,一个有效的或者有共同经历的切入口很必要,科幻一直是我关注的东西,我觉得它提供了我们看待世界、生活和当下的一种视角,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这些独特的部分是其他题材和类型无法做到的。"

环境与时代的影响,总是细密无声。那些年轻时不经意的喜好、盘旋于心头的念头,如同一颗深埋在心里的种子,最终总要破土而出,成为创作的有力抓手。

从东北到西南,地域环境塑造影片气质

赵域是东北人。在他看来,西南地区是一个充满奇幻设想的地方,它的地貌、人文与历史,可以为影像提供丰富素材,这种天然环境带有的神秘感能够给影片增添许多可能性和可看性。

在这片原始丛林中,手电光会被浓稠的夜色吞没,远处不可见的黑暗仿佛一种无声召唤,让那个行踪不定、无从捉摸的 " 发光体 ",成为悬在所有人心头的终极威胁。

幽暗深邃的山林,潮湿泥泞的小路,淅淅沥沥打在肩头的雨点,暗处窸窣的生物,这些元素无声交织,共同构成了《象山发光事件》神秘、危险而又诡谲的视觉基调。

关于片尾人工洞穴的选址,导演称事先勘察了很多地方,但都不满意,最后是重庆的一个出品方帮忙联系到了这个地方。

这座特殊的人工洞穴是重庆 60-80 年代三线时期的一个巨型工程,叫做 "816 核工程 ",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建筑遗迹。

当回忆起堪景过程时,赵域直言非常震撼," 这么大体量的人工工程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我一进这个山洞就感受到,一定就是这里了,它的环境与剧本设想的环境极度接近,像是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制的。这个地方能给影片提供很多氛围感受,包括那种强大的空间压迫感和巨物恐惧感 "。

置身于这座巨型建筑,赵域获得了新的叙事灵感,并结合实地环境对原有的剧本构思进行了调整。" 这里很像是一个潜意识的迷宫,各种各样的拱顶、方顶,潮湿的墙壁和裸露的地面,都在为找寻真相这一最终目标提供创作延展的条件。"

他举例提到,原剧本中有一场戏是摄影师突然闻到某种气味后情绪骤变,当团队看到实景中那条深水沟时,便当即决定根据这个环境特征调整人物的反应和摄影机调度,让整场戏的情绪在具体的场域中找到更生动、更彻底的释放方式。

从剧作角度而言,剧本是文字的、概念的,而电影需要的是视听化的呈现,所以拍摄势必是一个不断转译的过程,需要合理地将抽象描述变成摄影机可捕捉的具象画面。在这个过程中,现场的在地感往往成为转译的关键,幽深起伏的地貌、潮湿迷蒙的空气,需要与影片渴望表达的不安与未知紧密相连,由此形成内在的同频与呼应。

真相不重要,我想讲的是世界的不确定性

《象山发光事件》中每个人物都在寻找真相,但这恰恰是一部很难找到真相的电影。

当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暗下去,那个发光体究竟是什么 ? 是否完成了最终的转换?整个事件是布局还是事实?导演选择将这些答案悬置,他知道知道答案,但他认为每个人不同的视角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 一个确定性的结论本质上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理解的投射,你希望是什么,它就会是什么。即使给出了确定性结论,观看者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那正是我们想提出的问题。"

如果说寻找发光体是影片人物的动机,那么对世界的怀疑则是赵域的创作内驱力。他真正着迷的不是确定性本身,而是对它的反面的追问,不确定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作为惊悚悬疑片,恐惧是不确定性的变体。在赵域看来,恐惧源于人对未知的不确定性的本能反应,正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科幻杂志与科幻小说,本质上也是人类面对宇宙未知时的一种心理映照。

" 表面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逻辑、因果、确定性的世界,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未知的、不确定的、甚至是混沌的。有一种底层力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正以某种方式驱动着、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一切。"

真实与虚构,在现实之中是相互交融的,两者之间的转换存在于每时每刻。某种虚构的逻辑,在特定场域下它会变为真实的当下的一部分,而真实的部分也会突破边界,迈向虚构的场域。

新闻式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是赵域探讨真实与虚构边界的大胆尝试,也是引导观众产生思辨的重要手段。

开场时,是观众熟悉的新闻调查视角,冷静客观,带有一种毋庸置疑的真实感。但随着镜头推进,稳定镜头被手持摄影的晃动感取代,第一人称拍摄视角营造了临场感,观众逐渐成为镜头背后的亲历者,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形成互动。

对于这一影像风格的追求,导演表示 " 观众在随着摄影机探索的过程中,会主动参与叙事,完成对故事整体的建构,等到他离场的时候,他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知,这是我们想要达成的效果。"

伪纪录片手法的使用,除了给观众带来视听上激烈的感受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观众聚焦到整个发光事件本身所带来的思考,而并非沉浸于情节多次反转的悬疑漩涡中。" 通过线索的编织留白悬念,让观众参与其中并产生自己的思辨,让恐惧完成自主的内化,这种细思极恐的脑补比视听本身更让人震惊。"

在赵域的身上,有一种 " 人类观察者 " 的气质。他喜欢观察世界存在的不同形态,始终对当下的世界和环境产生怀疑,并追问其背后的成因和逻辑。

《象山发光事件》正是在这种观察和追问中提出了一个哲学性命题,在找寻真相的过程中," 找寻 " 这一行为本身,是否已经破坏或者参与了真相原本应有的样貌,或者说探寻本身也成了真相的一部分。

撕掉喜剧标签,小沈阳的形象蜕变

2009 年,春晚小品《不差钱》让小沈阳一夜爆红,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喜剧新星。

从那以后,喜剧似乎成为了他撕不掉的标签。由他所主演的《三枪拍案惊奇》《大笑江湖》《河东狮吼 2》《怪侠欧阳德》均是喜剧题材,他在其中扮丑、搞怪,以浮夸的动作制造喜剧笑料。

2018 年,他首执导筒拍摄了《猛虫过江》,斩获 2.03 亿的票房,更进一步巩固了他喜剧人的身份。

然而这一次,在《象山发光事件》中,小沈阳完成了银幕形象的彻底颠覆。

海报中的他带着一幅黑框眼镜,神情凝重,眼神深邃,丝毫不见往日笑意,透出一股阴郁气质。

他的体态佝偻,斯文的外表下藏着人物的偏执、阴险与邪恶,令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影片中后段略显癫狂的表演成就了影片高能惊悚名场面。

谈到为何会选择小沈阳饰演如此具有反差感的角色,赵域坦言,契机来得自然而然。" 小沈阳老师的团队看到了我们的项目,觉得很感兴趣,后期见面我们聊了很多有关创作和表演的话题。"

那次深入的交流让赵域发现,两人之间有一种莫名的默契,都不约而同地对片中那个身份复杂、层次丰富的角色感到着迷。

在赵域看来,小沈阳广为人知的幽默特质背后,其实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而这恰恰与角色的内核深度契合。

" 每个人都有孤独、没法和解的那一面,张鹏是一个被困在时间里的男人。我跟小沈阳老师聊了很多过往,那一瞬间我觉得他就是那个角色。"

当被问及小沈阳的表演带来了哪些惊喜时,赵域笑道:" 我觉得很多惊喜,但在电影里,观众看到的都是‘惊吓 '"。

赵域特别提及影片最后在人工洞穴的一场重头戏,拍摄完成的那一刻,他感到无比震撼和激动。

" 拍完之后,我们拥抱了一下。"

这个拥抱,不仅是导演创作探索与演员自身突破的见证,更承载了两位创作者在艺术上的彼此成就与惺惺相惜。

对于影片上映之后的反馈与评价,赵域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开放态度。他表示," 当然希望大家能喜欢这部电影,我们想做出一些尝试。电影本质上还是创作,创作本身就是对这个世界可能性的探索。"

这或许是他一以贯之的创作姿态,无论镜头内外,始终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不确定性的本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导演 文学 物理 贝贝 竞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