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19小时前
借鉴多元化老年教育创新实践 拓展“教联体”发展路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教联体 " 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要更有力地实现 " 教联体有效协同 ",需要多主体、多路径、多模式之间打破藩篱,开展系统联动。正在展开各种创新实践的老年教育,可以为 " 教联体 " 充分引入各方资源,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辅相成,从而拓展 " 教联体 " 发展路径。

" 教联体 " 之 " 联 " 面临诸多问题

建设 " 教联体 "," 联 " 是一大关键,着力点在于 " 联责任 "" 联资源 "" 联空间 "。但在现实中,协同机制不健全、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为 " 联 " 制造了障碍,需要有效解决。

资源联动亟待填补空白。目前中小学与社区、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存在大量合作,但相对社会资源的丰富性而言,开掘度不足、整合度不高。同时,联动模式中也存在空白点,比如现在许多校社协同只是以 "1+1" 方式开展,即一所学校对应一个社会机构,但《家校社协同育人 " 教联体 " 工作方案》指出," 教联体 " 建设有赖于科技、民政、文旅、卫生等不同力量的共同支撑,既表明 " 协同 " 可以在哪些领域内实现,也提示可采用多主体联手的方式,创新资源组合方式和利用路径,丰富协同教育的可能性。

空间联动亟待打破边界。资源联动往往以空间联动为桥梁。然而 " 联空间 " 不仅是点位、场所的变化与互通互联,也是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的改变,否则联动就容易停留在表面。同时,联动既发生在实体空间,也发生在虚拟空间。不少教育主体能认识到这一点,比如文博场所的数字化探索,让学生在手机端就能欣赏精彩有趣的文化内容。但不能否认的是,人们对于线上、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缺乏进一步认识与探索,以至于 " 各唱各的戏 ",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盘活和教育方式的再创新。

责任联动亟待创新机制。学校是 " 教联体 " 的圆心,但家庭、社会同样要成为教育主体,承担教育责任,行使教育权力。在实践中,责任共担不足、权责边界不清,是阻碍家校社协同的常见问题。比如社会应承担的教育责任究竟是什么、如何避免仅成为 " 内容供应商 "?怎么共同保障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权益?这些都需要对家校社在角色扮演、内容承担、权力行使等方面进行细分,从定义、分工、推动到评估形成闭环,构建完整机制,把协同落实到位。

老年教育创新实践带来启示

老年教育存在广泛、深入的家校社协同,对 " 教联体 " 建设有相当的参照价值。老年教育有以下创新特点:

围绕老年大学形成资源联动。在老年教育中,老年大学的活动占据相当比例。老年人首先可以接入国家或本地开放大学的优质课程。与此同时,随着办学触角向社区等城市细部延伸,老年大学也得以与政府、社区、高校乃至媒体等力量形成广泛合作。比如一些老年大学就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文化机构携手,引入高等教育师资力量、高水平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其中不乏高端化内容。" 教联体 " 建设显然可以沿着同样的路径,深挖教育资源 " 蓄水池 "。

空间联动 " 不走寻常路 "。老年教育实践中,传统教育空间在不断扩展。在一些与民办高校合作的案例中,老年群体不仅能进入教室,还能走进相关产业园、农场等空间开展更多活动。这些联动让老年人有机会共享各类资源,乃至与学生合作举办活动、促进人文交流,使老年教育从形式、内容到活动组织方式等都产生不小的变化,实现从 " 走进空间 " 到 " 融入空间 ",这也足以为中小学借鉴。

创新点为机制探索提供突破点。例如天津开放大学在助力老年群体跨越 " 数字鸿沟 " 的过程中,采用开展游学活动、志愿者走进社区、助教课堂等方式,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教育模式。此外,教养结合、医教结合等模式近年来也先后出现。这些教育模式层面上的 " 大设计 "、教学形式层面上的 " 微创新 ",都对协同教育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太原开放大学在老年教育中采用了 " 媒体跟进、团队跟进、志愿者跟进、科研跟进、共同体跟进和体系跟进 " 的 " 六种跟进 " 模式,实质就是将资源建设团队、媒体、志愿者队伍等不同的校、社力量精准纳入,再精细分工,通过各司其职产生作用互补,形成推动合力,其中折射的资源调度和利用模式,重塑了教育要素间的组织方式,不但可以被老年教育借鉴复制,也可以为 " 教联体 " 建设所转化。

借鉴不是对老年教育的简单复制

由于老年群体与中小学生天然存在差异,故而简单 " 抄作业 " 不可取,有一些问题尚需注意。首先,中小学生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故而在家校社协同过程中," 联责任 " 要更加复杂、更有难度。这需要不同教育主体在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首先达成一致性和共融性,若存在较大分歧,显然不利于厘清协同教育过程中的责任边界,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更谈不上有效保护学生权益。

其次,在 " 联资源 " 和 " 联空间 " 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也有赖于教育过程的精细设计。和老年人拥有大量自由时间不同,学生可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时间相对有限,势必要兼顾一般性学习。有教育工作者指出,应尽量利用非节假日、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到异地研学或到文博场馆参观,以和社会群体的出行与游玩 " 错峰 ",这就需要更精细的合理化安排。从深层次来看,必然涉及如何解决各教育主体在利益诉求、目标愿景和教育价值理解上的差异,显然也需要完善的协调机制来主导。

在家校社协同过程中,如何解决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不足、如何构建起家校社之间的 " 信任链 "、如何提升学校现代治理水平等等,都是 " 教联体 " 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从老年教育或其他终身教育中,多多少少都能寻找到可借鉴的做法与模式。显然," 教联体 " 建设要跳出自身看问题,与终身教育之间产生更多互通互鉴,乃至可以尝试构建 " 教联体 + 终身教育 " 双循环育人体系,更利于实现自身的蓬勃发展。

(作者为天津开放大学副研究员,本文为 2025 年度天津市家校社协同育人 " 教联体 " 研究专项课题 " 构建‘教联体 + 终身教育’双循环育人体系的研究 " 成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家庭教育 教学 中小学 事业单位 供应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