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31
天大、清华固态电池研究新突破,成果登上 Nature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IT 之家 10 月 31 日消息,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被誉为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的圣杯。然而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固态电解质 / 电极固 - 固界面稳定性差,特别是在大电流密度和低温充放电等严苛工况下的界面失效难题制约了其产业之路。

大量研究表明,锂金属负极表面传统富无机组分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具有高杨氏模量,然而其 " 本征脆性 " 使其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 " 脆性断裂 ",导致界面锂离子传输动力学缓慢、锂枝晶生长与界面副反应严重,使得固态电池难以实现严苛工况下的长效稳定

天津大学 Nanoyang 团队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教授、贺艳兵教授团队通过联合攻关,创新性地提出了 " 塑性富无机 SEI" 的设计理念,开发出兼具优异机械性能、锂离子传输性能和梯度亲锂 / 疏锂特性的新型塑性 SEI,突破了固态电池在大电流密度和低温工况下循环稳定性差的瓶颈

相关研究成果于 10 月 29 日以 " 用于固态电池的塑性固态电解质界面 "(A ductil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上。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侯廷政助理教授、吕伟副教授、贺艳兵教授、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鹏瑞起航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IT 之家附论文链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固态电池 界面 电解质 清华大学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