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莱雅又要 IPO 了。
投资界获悉,近日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 IPO 申请书,冲击中国最 大本土化妆品集团 "A+H" 上市。
时间回到 2003 年,温州人侯军呈和他的妻弟方玉友在杭州创办珀莱雅,彼时国际大牌林立,珀莱雅一路突破重重困难,最终跻身国内美妆百亿俱乐部。直至去年 9 月,珀莱雅迎来新掌门——二代侯亚孟正式接班。
目前,珀莱雅在 A 股市值超过 290 亿。目睹今年的赴港上市潮,这位年轻二代迅速带着珀莱雅出发了。
珀莱雅 IPO
二代接班,市值 292 亿
珀莱雅的故事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1992 年,侯军呈离开温州老家来到义乌,做起化妆品批发生意,新公司名叫 " 燎原日化 "。那时化妆品市场鱼龙混杂,且假冒伪劣遍地,燎原日化第 一年就亏了不少钱,后来才慢慢站稳脚跟。
彼时正值外资品牌大举进军国内市场,诸多国货品牌被收购,做品牌代理更是充满不确定性。侯军呈意识到,想把事业做得长久,就要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于是在 2003 年,侯军呈和他的妻弟方玉友在浙江杭州创办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听起来既具有国际感,又易于消费者理解,但也常常被看作 " 山寨欧莱雅 "。
那是海外品牌天下的年代,珀莱雅想杀出重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侯军呈和方玉友选择从三四线城市切入,设立专营店,走性价比路线。但公司成立的前几年始终不温不火,没给市场留下太多印象。
转折点是 2007 年左右。珀莱雅开始建立和补水之间的联想,还请来大 S 徐熙媛代言," 深层补水专家 " 的形象开始深入人心。2008 年,珀莱雅首次做到 1 亿营收,渐渐进入百货商场,与国际品牌正面对决,2013 年左右跻身国内化妆品品牌头部阵营。
2017 年,珀莱雅登陆 A 股。而在看到线上电商的红利后,公司将经营重心全面转向主攻线上,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珀莱雅与头部主播合作,打造不少爆款产品,如红宝石系列、双抗系列、" 早 C 晚 A" 等,尝到了大单品策略的甜头。
2023 年,珀莱雅以 89.05 亿元的营收超越上海家化(65.98 亿元)、华熙生物(60.81 亿元)和贝泰妮(34.31 亿元),成为国产美妆的业绩龙头。截至 10 月 31 日收盘,珀莱雅在 A 股市值为 292 亿元 。

家族二代开始走到台前。去年 9 月,长期在公司一线的方玉友宣布不再续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原珀莱雅公司副总经理侯亚孟被聘任为公司总经理——出生于 1988 年的侯亚孟是侯军呈之子,曾留学于加拿大,后来进入珀莱雅任职。
至此,珀莱雅正式完成换帅,这位温州二代来到舞台中央。
一年卖 100 亿
最近投了花知晓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这是摆在每一个接班人面前的难题。在侯亚孟正式执掌珀莱雅的 2024 年,公司全年营收达到 107.78 亿元,成为国内罕见的一家跻身 " 百亿俱乐部 " 的美妆企业。
透过招股书,2022-2024 年珀莱雅实现收入分别约为 63.85 亿元、89.05 亿元和 107.78 亿元,同期年利润分别约为 8.31 亿元、12.31 亿元和 15.85 亿元。2025 年上半年,珀莱雅营收 53.62 亿元,同比增长 7.21%,净利润 7.99 亿元,同比增长 13.80%。

不过,珀莱雅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速,创下自 2017 年上市以来的最 低水平。如果再对比去年同期 37.9% 的营收增速和 40.48% 的净利润增速,增长速度大幅放缓。
同时,珀莱雅 A 股股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今年以来,珀莱雅股价下跌超过 10%,市值蒸发约 40 亿。以 2023 年高点来计算,珀莱雅市值至今蒸发超 200 亿元。
这背后难逃管理层变动带来的信心不足。创二代接手不久后,公司多位高管离职,过去一段时间珀莱雅发布了首席研发创新官、首席数字官、产品开发负责人兼孵化品牌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官等一系列新的任命。
至今,珀莱雅集团旗下拥有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CORRECTORS、INSBAHA 原色波塔、优资莱、韩雅等品牌,覆盖大众精致护肤、彩妆、洗护、高功效护肤等领域。招股书披露,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是规模超过 5 个亿的明星品牌,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隐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9 月彩妆品牌花知晓正式宣布完成 B 轮融资,背后独 家投资方正是珀莱雅。
另一幕也令人印象深刻——招股书显示,IPO 前侯军呈直接持有珀莱雅 1.367 亿股,占比为 34.53%。此外,公司前总经理方玉友曾持有大量股份,但其自 2020 年底以来已进行超过 60 次减持,退出金额超 35 亿元。
美妆上市潮
放眼望去,国货美妆公司正掀起一轮资本化浪潮。
今年 5 月,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有望缔造港股 " 国货高端护肤第 一股 "。
20 年前,孙来春创办林清轩,如今除线上电商外,还在全国开出 506 家门店,同时身后站着 SIG 海纳亚洲创投、头头是道、碧桂园创投、分享投资、凯辉基金、启承资本、雅戈尔等投资机构。
无独有偶,上个月绽妍生物正式在新三板挂牌。成立于 2015 年,绽妍定位为专注皮肤屏障分阶修护的皮肤学级护肤品牌,至今形成了由绽妍、德菲林、绽小妍等多个品牌组成的品牌矩阵。
据不完全统计,2025 年上半年就有约 17 家美妆及产业链公司冲击 IPO,包括今年 3 月正式启动 A 股 IPO 进程的谷雨、多肽原料商维琪科技等。
也许同行们都受到了刺激——毛戈平的股价亮眼表现。今年 10 月 16 日港股收盘后,毛戈平总市值达到 521.56 亿港元,首次超越巨子生物的 446.35 亿港元,成为港股美妆板块新一代股王。
回想 2024 年 12 月 10 日,毛戈平正式在港交所鸣锣,上市首日股价高开近 60%,此后股价继续攀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毛戈平市值一度总突破 600 亿港元,大幅超越了珀莱雅、上海家化等同行,成为国内美妆企业市值 " 一哥 "。
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消费赛道,一场更为轰轰烈烈的赴港上市潮上演。自年初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老铺黄金一起组成 " 港股三姐妹 " 爆红,港股大门前排起一支长长的消费队伍。
"5 亿利润起步,10 亿利润开始,20-30 亿利润的消费公司在港股能够吸引国际资本的青睐。" 大大小小的消费公司都在争抢时间窗口。
时机稍纵即逝,留给大家的时间愈发紧张了。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继云,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10/556695.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