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
昨晚比亚迪第三季度财报一经发布,便迅速成为海内外热门话题。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其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三成。
2025 年第三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 1949.85 亿元,同比下降 3.05%;归母净利润 78.23 亿元,同比下降 32.60%;扣非后净利润 68.91 亿元,同比下降 36.65%。
综合前三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 5662.66 亿元,同比增长 12.75%;归母净利润 233.33 亿元,同比下降 7.55%;扣非后净利润 204.90 亿元,同比下降 11.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408.45 亿元,同比下降 27.42%。
结合销量表现,第三季度成为了比亚迪的「分化期」。

前三季度售出 326 万台,同比增长 18.64%,在一二季度皆保持销量增长。
但来到第三季度,比亚迪售出 111.42 万台,同比下降 1.8%,其中 9 月份售出 39.63 万台,同比下降 5.52%,是比亚迪首次出现销量同比下滑。
巨头业绩下跌从不缺乏话题,比亚迪第三季度净利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又是否会持续下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本周福利:对话框回复【稳了】
可以参与现金红包的抽奖活动。
短期阵痛?
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观点集中在单车利润的下滑与研发投入的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的比亚迪,似乎和丰田一样,进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境况之中。
丰田在 2026 财年第一个财季,丰田营收 12.25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3.5%,净利润却同比下降 37% 至 8413 亿日元。
然而,两者的战略预期截然不同:
丰田将 2025 年的全球产量目标从 990 万辆上调至约 1000 万辆,显示出对销量的十足信心;而比亚迪则早已将 2025 年的销量目标从 500 万辆下调 16% 至 460 万辆,主动放缓了增长步伐。

对于比亚迪,或者大部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而言,单车均价与利润的提升,始终是其想解决与跨越的难题。
仅从单车下降 1.5% 至 13.78 万元的单车均价来看,关键在于,在 68.91 亿元的扣非净利润与 111.42 万台的三季度销量之下,比亚迪三季度的单车利润为 6184 元,比 2024 年同期下降了近 3200 元。
不可否定的是,这和比亚迪目前正面临的上下夹击有关。
从每月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可以看出,比亚迪的优势区间集中在 8-20 万元的中低线市场,譬如海狮 06、元 UP 等,但随着吉利银河、小鹏、零跑等切入赛道,以及燃油车反扑,对比亚迪的「统治」发出了挑战。
与此同时,20 万元以上的市场,除了老对手之外,小米、鸿蒙智行、蔚来、领克等品牌持续发力,在今年都拿出了表现亮眼的产品,进一步挤压比亚迪本就不算强势的中高线产品生存空间。
凭借着强大的整合能力,比亚迪以往能够通过推出「冠军版」「荣耀版」等方式夯实竞争力,但随着 2025 年国家对内卷式竞争、供应链账期的管控,大部分品牌让利换量的手段受到了限制,比亚迪也不例外。
再加上 2026 年起购置税条件的变动,比亚迪旗下的多款产品正处于切换期,短期的销量阵痛似乎难以避免。

只是,这仍无法完全概括比亚迪在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的原因,财报数据也表明了这不是简单的销量与定价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确保竞争力的护城河,始终是技术创新,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比亚迪研发费用的上涨是其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
比亚迪 2025 年至今共投入 437.48 亿元进行研发,同比增长 31.3%,而资本化开发支出也从 2024 年末的 5.08 亿元激增至 31.48 亿元,同比增加 519.65%,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内部研发投入,如电池、辅助驾驶等项目。

今年以来,比亚迪推出了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第二代刀片电池等技术,多方位提升技术竞争力的意图明显。
而比亚迪显然也对自身的长期发展较为乐观,相较于 2024 年末,比亚迪的在建工程费用也从 199.54 亿元提升 144.51% 至 487.9 亿元,除国内工厂与园区的建设外,海外如匈牙利工厂的建设或与其有关。
眼看中国市场的增长动能进入平缓期,比亚迪似乎选择了蛰伏提升技术与基础设施能力,等待下一次集中发力。
隐忧犹在
和国内相对较乐观的情绪相比,海外有部分用户并不看好比亚迪的未来。
在海外,部分观点对比亚迪的现金流表示担忧。
有博主计算得出,比亚迪当期的自由现金流为负 740.9 亿元,并据此质疑其「造血」能力。
然而,这种担忧忽略了两个关键事实:
首先,比亚迪截至第三季度末拥有 1174.66 亿元的现金及等价物,资金储备雄厚;
其次,1016.63 亿元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明确显示了公司正在通过融资来支持其积极的全球扩张战略。对于处于高速投资期的企业而言,这是一种常见的、主动的战略选择。

比亚迪显然更早地看到了蛰伏期的到来,但也清楚技术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持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外,它在海外市场的扩张取得了初步成果。
今年前九个月,比亚迪在欧洲售出 12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300%,持续逼近特斯拉的 17.37 万辆,其中,比亚迪 9 月份 24963 辆的新车注册量,更是较 2024 年同期的 5013 辆提升了五倍。
与中国市场不同,比亚迪在海外没有一味地采取低价策略。
或是受到出海成本的影响,以海狮 07 为例,其在英国售价为 4.7 万英镑,高于特斯拉 Model Y 4.499 万英镑的起售价,走出了一条与中国市场相异的道路。

不只是欧洲,比亚迪在巴西市场的表现同样不容小觑。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巴西售出超 5 万台新车,同比增长 53%,是其在海外的又一个潜力市场。
而这些成绩,建立在比亚迪在欧洲、美洲工厂尚未投产或仍在投产初期的情况之下,随着比亚迪下半年以来对出海业务的聚焦,其海外势能或能进一步显现。
被视为正处于调整期的比亚迪,能找到海内外市场的平衡,为下一波攻势打好基础吗?
(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