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1-01
事关地方营商环境大局 “接管”民企须守法合规秉公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又有民企反映被当地政府强行接管。

据大象新闻报道,近日,甘肃岷县宏源公司董事长张永称,他通过政府招商引资途径前往当地进行投资,并与岷县政府签订了 30 年供热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此后,企业陆续投入 3.7 亿元,保障了岷县城区集中供热的需求。然而,仅经营 5 年时间,宏源公司便被政府主管部门以一纸文件强行接管。

在宏源公司之前,重庆泰克公司在贵州仁怀市投资 8 亿元建白酒废水处理厂,也被当地政府强行接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遵义市已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

拆解这两起事件不难发现,其中有诸多巧合之处:都是 30 年长期特许经营,特许权的授予及存续均高度取决于当地政府决策;接管的主体为当地国资;企业投资金额巨大;接管的时间恰好处于企业步入良性发展阶段,比如宏源公司在经历了疫情和高煤价的压力之后,终于等来煤价回落成本大幅下降,重庆泰克是在刚完成环保验收之后被接管,企业预计达产后 " 年纯利润 8000 万到 1 亿元 "。

上述两起事件目前尚无官方调查结果,我们也不能偏听偏信企业家的讲述。值得注意的是,环保、供热都属于公用事业,前期投入巨大,需要长期的特许经营权保障后续收益才能覆盖前期支出,特许经营权是企业财产权的一部分,受到法律严格保护。

无论是宏源公司称收到的解除《供热特许经营协议》的律师函,还是仁怀市直接下达的 " 解除合同通知书 ",其理由是否正当,行政流程是否规范,用行政手段替代法律程序是否合法,接管之后是否会有补偿,是否为企业留有救济渠道等,都存在巨大疑问。

接管企业不仅关乎企业的生死,更关系到当地营商环境的优劣,若做不到公开透明,有理有据,让企业心服口服,毁掉的将是几代人的发展机会。

从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宏源公司被地方指 " 涉诉多、负债多……群众投诉量居高不下 ",但企业的回应是 " 公司在定西市 23 家供热公司中投诉涉访率排在倒数第二 "" 负债多因为是投资大 "。让企业 " 口服 " 尚且做不到,又如何能让民营企业群体 " 心服 "?

营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需要地方政府付出巨大努力,还需要市场主体长时间的检验,但毁掉营商环境往往只需要一次 " 接管 "、一次失信。" 投资黑洞 " 的标签一旦被贴上,恐怕就很难再轻松取掉。当 " 寒蝉效应 " 传递至民营企业,用脚投票大概率会成为集体的选择。

市场的归市场,地方政府应当管好自己的手,克制直接插手微观经济活动的冲动,避免直接无端中断企业的正常运行。

地方政府的 " 公心 " 不能是狭隘的。如果只以短期利益最大化为考量,这实则是官本位的 " 私心 " 作祟。真正的公心,应当是专注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公正执法。

从民法典到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完善,各地优秀的营商环境案例也不胜枚举,为何还会有民企被 " 接管 " 的事情接连发生?笔者认为,根子仍然是在观念上。

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本就不会是一片坦途,常常是十数年筚路蓝缕才能攒起资本金。此外,民企经营面临的风险也很多,包括原材料涨价对利润的摊薄、高财务杠杆对现金流的考验等。

对此,地方政府应当有基本的认知,并抱以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民企的收入和利润是其努力奋斗、敢于冒险的结果,不是予取予求的无偿资源。民营企业更不是 " 鸟尽弓藏 " 的过渡工具,需要时就好言好语奉为座上宾,不需要时就予以惩处甚至 " 接管 "。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容侵犯,更不能被无端占有,这是常识,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 重庆 回落 甘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