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0 月 28 日召开的 2025 EVOLUTION 创想大会上,四维图新 CEO 程鹏在发表年度演讲时分享了一则事例:我们给汽车做的供应链,约 75% 可复用至机器人、无人机、割草机、扫地机等产品。
盖世汽车了解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扩张中,供应链企业正享受着发展红利。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将成熟技术进行 " 跨界复用 ",以此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具身智能 " 便是备受关注的蓝海之一。
" 汽车供应链 75% 可以用到机器人上 "
在程鹏分享的 75% 这一数据背后,是汽车作为最复杂的产品之一,其供应链工业属性带来的天然优势。作为汽车供应链中的一环,四维图新无疑是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根据程鹏的分享,一台汽车平均有 2 万个零部件,每家车企的一级供应商数量在 100 家 -400 家之间,故而形成了最复杂、最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在这 2 万个零部件中,四维图新能提供 500 个关键部件,包括芯片、模组等核心产品。
程鹏,图片来源:四维图新
事实上,与程鹏持有相同观点的行业人士,并不在少数。
今年 9 月份,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作为聚合智能 " 三大件 ",本质上具有技术同源、链条相通、应用融合的特征。
据车百会披露的调研结果显示,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均可与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产业链深度衔接,60% 以上的产业链可以为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产业所用。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也曾指出,车端和人形机器人部分零部件具一定共性,供应链重合度较高,可以为汽车领域公司产业升级带来机遇,如汽车内部本身就含较多执行器,如线控制动、电驱动系统,有望实现向机器人延伸。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曾公开表示:" 车企 70% 的技术储备能直接复用到机器人。"
事实上,汽车和具身智能是关联非常紧密的两个行业,两者在传感、决策、执行以及动力新能源化等产业链环节高度相似。
此外,在应用层面,车企本身即可提供最好的应用场景,如 Optimus 最初用于超级工厂;而在 AI 能力上,在端到端大模型推进下,智能车有望早于足式机器人实现现实生活量产应用,而基于驾驶场景积累的感知 - 运控算法基础和硬件工程化能力,对车企转型机器人本体具强参考性。
目前,众多车企正在加紧布局具身智能赛道,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等企业或自研人形机器人,或与优必选等传统机器人企业合作,加速具身智能在汽车产业的落地应用。
供应链企业也不落下风。比如,地平线拆分其机器人事业部,正式成立具身智能公司 " 地瓜机器人 ",速腾聚创面向机器人行业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等。
" 汽车芯片平滑适配具身智能,2030 年或将实现 "
张永伟表示," 在发展智能机器人与低空经济这些新兴产业时,比起单干,更容易成功的路径是采用‘聚合’思维,应推动这三个产业实现融合协同发展。"
" 做汽车芯片的的候,发现 MCU 后面其实很多要加入边缘的 AI,去实现更加优化、更加高效地在本地处理。在做汽车供应链时,我们会积累很多的能力,比如 MCU 的设计能力、边缘 AI 的基础积累、以及很多驱动电机的算法等。" 在 2025 EVOLUTION 创想大会上,四维图新全资子公司杰发科技相关负责人向盖世汽车透露,这些能力实际转到具身智能,可以平滑适配。
图片来源:优必选
上述负责人表示,对于杰发科技来说,第一步是把这些能力做好并在汽车上落地,将来转移到具身智能,并指出 " 汽车芯片平滑适配到具身智能,大概会在 2030 年实现 "。
据悉,四维图新已经收到了大量跨界需求,来自两轮车、无人小车、机器人、具身智能等领域,并且需求超出预期。比如设备需要通过 " 双眼 " 识别地图、实现定位,还需要感知关节的姿态和角度,这些都能通过定位 + 惯导技术实现。
目前,具身智能热度很高,这一巨量市场爆发已是行业共识。据盖世汽车统计,9 月国内具身智能及机器人领域公开披露近 30 笔融资,已知融资金额逼近 40 亿元。其后,具身智能赛道融资呈现多重显著特征,包括头部企业持续获得多轮追加投资,新锐企业集中涌入市场,各细分赛道融资多点开花。
短期来看,在当下的具身智能赛道中,各家企业还在拼技术、能力的储备,还没那么快落地。因此,汽车芯片企业还需要在汽车领域储备技术,等待时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