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日晚间,第一创业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 一创投行 ")已于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此次立案所涉事项,正是一桩已退市公司的陈年旧案——鸿达兴业 2019 年可转债项目。公告明确指出,立案原因是一创投行在该项目中 " 涉嫌持续督导业务未勤勉尽责 "。
鸿达兴业已于 2024 年 3 月被摘牌退市,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方的责任就此终结。就在 2025 年 6 月,江苏证监局查实,鸿达兴业在 2019 年可转债发行后,存在严重财务造假和违规行为,包括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达 16.91 亿元,以及在 2020 年至 2023 年间合计虚增利润总额高达 40.78 亿元。该案最终以鸿达兴业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 5780 万元、实控人周奕丰被处以终身市场禁入告终。如今,监管的目光正式转向了当年的保荐机构。第一创业方面回应记者称,此系 " 历史项目 ",目前公司与子公司经营情况正常。
监管 " 倒查 ":第一创业子公司
因 2019 年历史项目被立案
《立案告知书》显示,因一创投行在鸿达兴业 2019 年可转债项目中,涉嫌持续督导业务未勤勉尽责,中国证监会于 2025 年 10 月 29 日决定对一创投行立案。据记者了解,一创投行在该项目中获得承销保荐收入 1132.08 万元。
对此,第一创业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此次立案所涉事件是子公司一创投行历史可转债项目。一创投行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公司将严格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第一创业及子公司一创投行的经营情况正常,相关信息以公司公告为准。"
投行业务作为券商的核心板块之一,其合规风控情况始终备受瞩目。从第一创业刚刚披露的 2025 年三季报来看,公司整体业绩保持增长。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85 亿元,同比增长 24.32%;实现归母净利润 7.71 亿元,同比增长 20.21%。具体到投行业务板块,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1.97 亿元,同比增长 15.13%,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为 6.60%。
一创投行目前在股权融资业务方面,正持续聚焦和布局北交所 IPO 业务。2025 年上半年,一创投行成功申报 1 单北交所 IPO 项目;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北交所 IPO 在审项目共计 2 单。第一创业在半年报中曾表示,一创投行将继续聚焦北交所业务机遇,加强优质上市项目储备及申报,同时强化内部协同,拓展未盈利企业 IPO 储备,以精准服务优质科创企业。此次因历史项目被立案调查,是否会对其当前业务,特别是北交所 IPO 业务的推进节奏产生影响,仍有待观察。
鸿达兴业擅改募资用途
8.48 亿 " 虚假归还 " 手法曝光
此次立案调查的核心,直指一创投行在鸿达兴业 2019 年可转债项目中的 " 持续督导 " 责任。记者了解到,2019 年 12 月,鸿达兴业完成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工作,由一创投行担任保荐机构,募集资金总额达到 24.27 亿元。
然而,这笔巨额募资的实际流向却出现了严重偏差,而这正是在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内发生的。
根据江苏证监局在 2025 年 6 月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鸿达兴业存在严重擅自改变 2019 年募集资金用途的行为。经查明,自 2019 年 12 月 31 日(募资刚到账不久)至 2020 年 7 月 23 日期间,鸿达兴业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涉及金额高达 16.91 亿元。而这部分资金,主要被公司的控股股东鸿达集团及其关联方占用。
更严重的是,对于这一重大影响债券持有人利益的事项,鸿达兴业选择了隐瞒。处罚决定书指出,公司未在 2019 年至 2022 年的年度报告、2023 年半年度报告以及相应期间的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中,如实披露募集资金的真实使用情况,导致前述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除了直接挪用,鸿达兴业在募集资金归还上也 " 动手脚 "。2020 年,公司曾累计从募集资金专户以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名义转出 8.48 亿元。至 2022 年,公司公告称已将该笔资金全部归还至专户。但监管查明,这笔归还事实上并未实际归还,而是公司以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通过子公司及第三方银行账户,经过多次资金循环,虚假归还至募集资金账户,上演了一出 " 资金空转 " 的戏码。
从公开上市到黯然退市:
鸿达兴业虚增利润 40 亿,遭重罚
挪用募集资金只是鸿达兴业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的冰山一角。
2025 年 6 月江苏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详细揭露了鸿达兴业 " 系统性 " 造假的惊人细节。经查,鸿达兴业通过虚增营业收入、虚减营业成本和费用等方式,大肆虚增利润总额,导致公司 2020 年至 2022 年的年度报告,以及 2023 年半年度报告涉嫌存在虚假记载。上述期间虚增利润总额分别占公司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高达 94.11%、94.42%、618.70% 和 12.84%。涉案期间虚增营业收入合计 35.05 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合计 40.78 亿元。
除上述违法行为外,鸿达兴业还存在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仲裁及重大担保事项进展的情况。
这一系列恶劣的违法行为,最终导致了鸿达兴业的覆灭。鸿达兴业于 2004 年 6 月在深交所上市,在资本市场沉浮近二十年。最终,在 2024 年 3 月,鸿达兴业的股票和可转债被深交所予以终止上市并摘牌。
对于这场性质恶劣、持续多年的造假大案,监管部门也开出了重磅罚单。江苏证监局最终对鸿达兴业和 8 名相关董监高人员开出合计 5780 万元的罚单。其中,鸿达兴业公司被罚款 1850 万元;时任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周奕丰,被处以 2200 万元罚款,同时还被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在鸿达兴业及主要责任人已被严惩之后,监管的 " 倒查 " 问责机制正式启动,指向了当年未能有效履行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不难看出,一创投行此次被立案,再次向市场释放了中介机构必须压实责任、真正扮演好 " 看门人 " 角色的强烈信号。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 |陈晨
编辑 | 段炼 叶锋 杜波
校对 | 陈俊杰
封面图片: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 nbd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