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纪年  11-03
央视预定!36集谍战大剧来了!张若昀联手陈道明,这剧会爆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今天,咱们重点聊一聊,国产谍战剧。

先说几个最具 " 争议 ",最多人讨论的话题。

首先第一个,国产剧的 " 黄金年代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说个不冷不热的知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 1981 上映的《敌营十八年》,导演为王扶林。

也就是老版《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导演。

而这部 " 开天辟地 " 的《敌营十八年》,正是一部谍战剧。

当然,还有一部作品,不得不提,那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无悔追踪》,由王志文和刘佩琦主演。

正是这部作品,让国产谍战剧,真正开始登堂入室。

不过国产谍战剧的黄金时代,其实只有大约十年左右,那就是 2005 年到 2015 年前后。

无论是《潜伏》,还是《暗算》《悬崖》和《黎明之前》,皆出自这一时期。

大家讨论热烈的《风筝》,虽然真正上映是在 2017 年,但柳云龙真正创作这部剧,是在 2012 到 2013 年左右。

国产谍战剧 " 黄金十年 " 结束的标志,就是《伪装者》。

至于为什么是 2015 年的《伪装者》,具体原因咱们先小卖一下关子,稍后再细说。

之后再说说,国产谍战剧逐渐式微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三点。

其一,因为当今娱乐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短剧的强势冲击,让长剧市场不断萎缩。

大河都没水了,支流又能怎样呢?

其二,优秀剧本和编剧的缺失。

这其实不是谍战剧的问题,也甚至不是国产剧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影视圈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魔戒》三部曲,能成为影视史上经典之中的经典?

本就优秀的小说,然后辅以好莱坞强大的工业化制作能力,一个读者心中的 " 中土世界 ",就被完美的呈现了出来。

现在灵魂没了,就剩下了无聊的躯壳。

其三,创新乏力,早就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现在,咱们终于可以聊一聊,我为什么要说,《伪装者》上映的 2015 年,就是谍战剧黄金时代的结束。

在《潜伏》《暗算》《风筝》,以及《悬崖》《风声》等作品之后,国产谍战剧已经很难突破 " 抓内鬼 " 和 " 办公室政治 " 两大传统元素。

可即使不能本质上突破,那也得求新求变不是?

于是,《伪装者》以 " 偶像式谍战 " 的大旗,为国产谍战剧黄金时代的终结,划上了一个争议不小的句点。

彼时,传统谍战剧,已经很难有大的声响。

比如柳云龙的《风筝》,被压了五年之久,于 2017 年删减过后才得以上映,而《伪装者》就为后来者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谍战模式。

无奈的是,后来者们,只学到了偶像的 " 皮 ",却完全丢了谍战的 " 魂 "。

直到今年,前不久于和伟主演的《沉默的荣耀》,才以 " 纪录片式谍战 ",赢得了线上线下一片好评。

那么问题来了,2025 年马上到年底了,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还有没有可看的谍战大剧?

我的答案是,有的,还是有的。

36 集谍战大剧《千里江山图》,预计已经进入拍摄中,并且同时入选了鹅厂和央视的大剧片单。

上星平台,不出意外就是央视。

那么这部《千里江山图》,具体 " 何德何能 " 呢?

先简单聊一下故事。

1933 年腊月十五,准备在上海开的一场中共地下党员的秘密会议还未开始,12 名与会者就已有一半被抓,党员们认识到他们的秘密行动走漏了风声,内部可能存在叛徒。

共产党员陈千里临危受命,来到上海,他要从那 12 人中找出叛变者,肃清队伍,并在敌人的步步紧逼下完成另一项绝密任务。

陈千里从过往的人和事中抽丝剥茧,拨开迷雾,以坚定的信仰保卫党的秘密转移行动—— " 千里江山图 " 按计划实施。

第一、剧情:把 " 历史任务 " 变成 " 极限闯关 ",敌人是时间本身。

不同于传统谍战剧的 " 正邪拉锯 ",《千里江山图》的核心冲突直指 " 时间 "。

1933 年上海,中共特科会议刚开场就因叛徒泄密被围,六人当场被捕,代号 " 千里江山图 " 的绝密交通线——中央红军唯一的补给血管,面临中断危机。

留给幸存者的只有二十天:

既要揪出内鬼,又要将交通线完整护送到位,失败代价是苏区三万伤员直面百万敌军。编剧王倦将这二十天拆解成四组 " 倒计时拼图 ":

前五天全员猜内鬼的 " 狼人杀阶段 ",中间七天三人小组互相监听的 " 密室博弈阶段 ",后五天用假电台藏真设备的 " 俄罗斯套娃阶段 ",最后 48 小时拆图纸分头传递的 " 生死冲刺阶段 "。

没有拖沓铺垫,每一集都藏着 " 命悬一线 " 的紧迫感,让观众跟着角色同步心跳。

更难得的是剧情的历史质感。

剧中 " 假电台换真电台 " 的关键情节,并非虚构而是复刻 1933 年中央特科 " 灯笼行动 ",剧组甚至拿到瑞金纪念馆存档的真实档案复印件,一比一还原了藏在报废收音机里的 7 瓦电台。

历史细节的扎实,让这场 " 闯关 " 更具重量。

第二、人设:英雄没有光环,都是 " 被推着走的普通人 "。

这部剧最打破刻板印象的,是对 " 英雄 " 的解构。

张若昀饰演的核心角色陈千里,不是无所不能的特工,而是 " 被时间追着跑的项目经理 "。

他随身携带三块 " 职场道具 ":永远快五分钟的怀表,用来抢出机动时间;写满 " 如果—那么 " 预案的路图录,堪称 1933 版 " 甘特图 ";笔帽里藏着氰化钾,随时准备为任务 " 销号 "。

这种将 " 信仰 " 转化为 " 具体行动 " 的设定,让英雄卸下神性,多了让观众共情的烟火气。

女性角色更非 " 花瓶工具人 "。

刘诗诗饰演的凌汶,原型是上海特科女战士黄慕兰,剧中刻意弱化美貌,以 " 齐耳短发、指甲带机油 " 的朴素形象亮相,凭 " 过目即忘 " 的特质在舞厅传递密码本。

她既是左联作家,文字里藏着情报密码,又是关键牺牲者,平静赴死时的决绝比嚎啕大哭更戳人。

关晓彤饰演的董慧文则以龙华烈士为原型,飒爽利落的行事风格中和了剧情压抑感,成为团队的 " 热血担当 "。

就连王传君饰演的反派易容之,也跳出 " 脸谱化坏 ",用 " 喝廉价蔬菜汤、把面包边泡软吃净 " 的细节,暴露 " 因穷怕而叛变 " 的底层逻辑,让观众看懂反派的 " 恐惧账 "。

但真正压箱底的,还是本剧的监制兼主演陈道明。

啥也不说了好吧,认真期待这 " 神之一手 " 吧!

第三、制作:砸钱砸在 " 看不见的地方 ",1:1 复原 1933 年上海。

单集千万的成本,没有花在流量演员片酬上,而是投入到 " 历史还原 " 的细节里。

剧组搭建 8000 平米实景,按 1933 年英制标准 1435 毫米铺设南京路铁轨,小到店铺招牌、路灯样式,都参照当年老照片复刻。

道具更是 " 强迫症级别 ":电台戏用的是能实际发报的真设备,摩斯密码的指法、节奏都由现役无线电教官把关,确保符合当年上海地下电台 " 短促突跳 " 的特征 .

为还原雨天的真实质感,剧组连续十天拍摄雨戏,用掉 120 吨自来水,只为让演员袖口永远带着泥渍。

这些 " 看不见的用心 ",让观众一帧入戏,仿佛穿越回 1930 年代的上海租界。

第四、班底:王倦 + 汪俊 + 陈道明," 正剧天花板 " 配置。

一部好剧的底色,藏在幕后班底里。

编剧王倦凭借《庆余年》《琅琊榜》证明了自己的 " 强情节把控力 ",这次他跳出 " 权谋套路 ",用 " 职场逻辑 " 解读谍战任务,让年轻观众秒懂 " 信仰的重量 "。

导演汪俊曾执导《如懿传》,擅长用细腻镜头刻画人物情绪,无论是陈千里战友牺牲时的克制落泪,还是凌汶被捕后的平静眼神,都能通过镜头语言传递深层情感。

更有陈道明担任监制压阵,从历史细节到角色塑造全程把关。

演员阵容则实现 " 演技与适配度双在线 ":张若昀的 " 隐忍感 " 贴合陈千里的高压处境,刘诗诗的 " 清冷文艺气 " 完美匹配左联作家身份,王传君的 " 细节流演技 " 让反派立体可信。这样的配置,几乎杜绝了 " 翻车 " 可能。

五、新意:从屏幕到线下,谍战剧玩起 " 沉浸式延伸 "。

《千里江山图》的野心不止于 " 拍一部好剧 ",更在于打造 " 可参与的谍战 IP"。

制作方透露,大结局当晚将同步上线 " 沉浸式戏剧 ",观众可自选角色进入 1933 年南京路场景,亲自参与 " 传递情报 "" 破解密码 " 等任务,替剧中角色完成 " 未竟的项目 "。

这种 " 剧终但故事未完 " 的设计,让谍战从 " 被动观看 " 变成 " 主动体验 ",极大拉长了 IP 生命力。

说认真的,你会去追这部《千里江山图》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