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前天
AI家教赛道升温,互联网大厂与教育巨头开启攻防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财经新知 -AI 科技组,作者 | 主木,编辑 | 茯神

2025 年秋,教育类 AI 应用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期。多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一赛道的月活用户与下载量双双创下纪录,部分产品的下载量环比增速甚至逼近 1000%,头部产品月活用户规模更是突破亿级大关。

这股热潮的背后,是 " 双减 " 政策实施后家庭教育需求结构的深刻重构。校外培训的收缩让家长的辅导压力陡增,对高效便捷的家庭教育工具的渴求日益强烈。而生成式 AI 技术的成熟,尤其是 " 大模型 +RAG+ 海量题库 " 技术架构的普及,为这种场景提供了完美的落地载体。

教育场景所具备的高频、刚需、可复制的独特结构性优势,让其成为 AI 技术落地的黄金赛道,同时也让 AI 应用的落地少了许多试错成本。AI 家教赛道正站在爆发与迷茫的十字路口,其发展走向不仅影响着千万家庭的教育选择,更将重塑未来教育的生态格局。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互联网大厂与传统教育巨头纷纷重兵布局。字节跳动推出 " 豆包爱学 ",阿里旗下夸克上线 " 夸克学习 ",猿辅导、作业帮等教育大厂则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全面 AI 化。

这场巨头之间的较量,不仅关乎产品的市场份额,更折射出两种不同发展逻辑的碰撞。它们的布局存在哪些本质差异?谁家的产品更能满足用户核心需求?在技术迭代的狂欢与教育本质的坚守之间,各大玩家又该如何寻找平衡?

AI 冲击下,互联网大厂下场分蛋糕

教育类 AI 应用的集体狂飙,绝非偶然的市场现象,而是需求端与供给端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位教育 AI 从业者透露,9 月份的开学季以来,其产品注册用户数环比增长了 50%," 学生一开学,作业批改、搜题这些需求就跟潮水似地涌过来 "。

从供给端来看,生成式 AI 技术的成熟为教育场景的智能化提供了关键支撑。过去,教育类 APP 多停留在题库查询、作业批改等基础功能层面,而大模型的介入让 "AI 家教 " 真正具备了交互式、个性化的辅导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对比实验显示,AI 家教能通过知识图谱、思维模式、学习习惯三个维度锁定学生薄弱环节,这种精准化的辅导能力,是传统教育工具无法企及的。

需求的迫切性与技术的成熟度形成了完美契合,再叠加开学季的自然流量助推,教育类 AI 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也就顺理成章。

从全球市场来看,教育 AI 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报告显示,全球教育 AI 市场规模在 2024 年约为 58.8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增长至 322.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1.2%。

高速增长之下,要判断谁真正吃到了 AI 教育的红利,产品的下载量和月活无疑是重要且最直观的衡量指标。因为下载量代表着产品触达到了多少学生以及家长群体,月活则能验证产品是否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留住用户。

从下载量来看,字节跳动的产品断层式领跑,出海产品 Gauth 下载量 675 万,面向国内的豆包爱学下载量为 481 万,并且两者的环比增长都超过 100%。而这也被认为是字节跳动本身的流量优势带来的成效。

图 /2025 年 10 月美国 App Store 教育类免费榜(图片来源:FoxData)

排在后面的是作业帮和猿辅导,两家传统教育企业的产品矩阵也吸纳了不少用户。作业帮产品下载量总合来到 637 万,并且均有较高的环比增长速度;猿辅导凭借小猿口算和小猿搜题也有 336 万下载,且增长同样迅猛。

图 /APP store 截图

不过与其他赛道不同的是,教育类 AI 产品更侧重于长期交互、引导思考,因此月活指标的重要性往往被认为要高于下载量。

从榜单数据来看,国内 9 月月活用户超 2000 万的教育类 AI APP 共 5 款,且均为教育大厂产品,字节跳动的豆包爱学虽然下载量高居前列,但在月活表现上并不出色。

具体来看,月活最高的为作业帮,虽然出现了 1.94% 的环比下降,但 9863 万的月活,仍然是断层式领先,并且其旗下的另一款产品大学搜题酱也位居第三;而猿辅导的两款产品小猿搜题和小猿口算,月活均在 3000 万以上,且环比均超 16%,增势更为突出。

教育大厂的月活优势,源于其多年积累的用户基础和品牌认知。猿辅导、作业帮等企业深耕 K12 教育领域多年,当这些传统产品完成 AI 化升级后,原有用户自然实现了迁移,并展现出强大的存量用户粘性。

综合来看,互联网大厂凭借流量优势吃到了 " 拉新 " 红利,而教育大厂则依靠存量用户和产品生态吃到了 " 留存 " 红利。两种红利的差异,本质上反映了两类玩家不同的布局逻辑:互联网大厂追求短期流量爆发,教育大厂则着眼长期用户价值。

那么不同逻辑下,各家产品又有何差异呢?

产品定位不同,用体验各异

尽管当前 AI 家教市场的技术架构已形成较为统一的范式,但不同背景的大厂基于各自的资源禀赋,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定位路径。

这种分化并非技术层面的差异,而是源于核心目标与资源储备的本质不同。互联网大厂手握流量与技术优势,教育大厂则积淀了教学内容与用户基础,两者的出发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形态。

前者核心目标是 " 流量转化与数据积累 "。

字节跳动、阿里等企业入局教育 AI 赛道,并非单纯追求教育业务的直接盈利,而是将其视为生态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提供免费的基础工具功能,吸引用户下载使用,积累教育场景的用户数据,进而反哺广告、云服务、电商等主营业务。这种定位决定了其产品必然以 " 用户体验 " 和 " 交互效率 " 为核心,力求降低使用门槛,实现快速拉新。

后者的核心目标则是教学效果与商业变现。

猿辅导、作业帮等企业深耕教育领域多年,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学内容与教研能力。它们的 AI 化转型,是为了通过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增强用户粘性,最终实现商业变现。这种定位决定了其产品必然以教学深度和提分效果为核心,力求构建完整的教学闭环,实现用户付费转化。

通过对豆包爱学、夸克爱学、小猿搜题以及作业帮的实际使用评测,我们也能发现互联网企业和教育企业的路径分化在产品设计和体验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拍照搜题、AI 讲题板块,这几乎是所有用户最关心也是最核心的功能。遇到难题,AI 能不能给到正确答案,并且像老师一样引导思考。

我们将相同的一道小学数学题目给了四款产品,从回答准确率来看,各家都给出了正确的文字答案。

后续的 AI 讲解,只有豆包爱学和作业帮有提供,且作业帮为限时免费功能。不过我们体验后也发现两家的 AI 讲解都符合引导思考这一需求,会主动停顿询问所用到的知识点。

小猿搜题是提供讲解视频,再搭配一个 AI 机器人,可以随时提问。不过视频讲解其实就是提前录制的真人老师讲题,还属于过去题库的模式,先准备好题目,用户搜索到自动调取该题目。这并不算是真正的互动,仍是教学式视频,而且需要购买 VIP 才能观看。

夸克学习也是如此,并未提供 AI 讲解功能,没法做到像豆包爱学和作业帮那样一步步引导式启发思路,但也提供了解题和知识点视频,不过用户可以免费观看。

这种差异便体现出不同类型公司对产品的不同定位,教育大厂更追求直接变现,而互联网大厂则强调引流,后续再通过其他业务进行变现。

至于作业检查、口算练习等基础功能上,各家的表现也都大差不差。不过题库丰富度上,豆包爱学不如作业帮这类有多年经验的传统教育大厂。

另外,在产品界面设置上,虽然主流产品都开始倾向以聊天式界面为主,但教育大厂大多还是保留了传统应用的多模块布局,一些核心功能仍放在显眼位置,而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则更像是通用型的助手。

互联网大厂与教育大厂的产品差异,本质上是对效率与效果的价值取舍。前者更注重效率,追求用户体验的流畅性、交互的便捷性、拉新的快速性,核心目标是让用户用得爽、用得快;后者更注重效果,追求教学内容的准确性、知识点的系统性、提分的有效性,核心目标是让用户学得会、考得好。

当然,这种差异并非绝对的优劣之分,而是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精准定位。对于需求简单、追求便捷的用户而言,互联网大厂的产品更具吸引力;对于需求明确、追求提分效果的用户而言,教育大厂的产品更能满足期待。

随着市场的发展,这种差异可能会逐渐融合,互联网大厂会不断补充教学内容,教育大厂会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最终形成 " 效率与效果并重 " 的产品形态。

付费意愿弱,AI 家教需走出 " 增长虚火 "

互联网大厂与教育大厂纷纷入局 AI 家教赛道,核心原因在于教育场景与 AI 技术的高度适配性,这种适配性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红利。教育行业是典型的 " 慢行业 ",但 AI 技术的介入让其具备了 " 快增长 " 的可能,这种矛盾的结合体让赛道充满了想象空间。

从商业价值来看,教育场景的用户付费意愿理论上较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向来不吝成本,这为 AI 家教产品的商业变现提供了基础。同时,教育产品的使用频次高、生命周期长,一旦形成用户粘性,可持续产生价值。

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教育场景的用户数据极具战略价值,能够丰富其用户画像,为生态内其他业务的交叉引流提供支撑;对于教育大厂而言,AI 技术是提升教学效果、扩大服务边界的关键抓手,能够帮助其在存量市场中实现差异化竞争。

不过,理论逻辑自洽也要面临现实挑战,AI 家教产品的实际变现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据数据显示,即便是头部产品,月收入也仅为几十万到上百万级别,与传统互联网产品的盈利规模相去甚远。

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用户付费意愿与产品价值感知的不匹配。

家长虽然重视教育,但对 AI 家教产品的效果仍持怀疑态度。在 " 双减 " 政策的影响下,家长对教育产品的选择更为谨慎,不愿轻易为不确定的效果付费。此外,互联网大厂的免费策略也加剧了行业的变现压力,当部分产品提供免费的基础功能甚至高级功能时,用户自然缺乏为同类产品付费的动力。

图 /AI 生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 AI 技术发展迅速,但 AI 家教产品的教学能力仍存在明显局限。

首当其冲的是 AI 大模型通病式的幻觉问题。《山西晚报》曾用 10 道典型题目测试 6 款热门 AI 产品,结果最高正确率仅 80%,最低只有 30%,其中部分产品甚至会出现知识点混淆、解题步骤遗漏等低级错误。

解题准确率的参差不齐影响着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行业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目前,AI 家教产品的教学效果缺乏权威的衡量指标,企业多以 " 答题准确率 "" 用户满意度 " 等自定指标作为宣传点,但用户难以判断产品的真实价值。这种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更加谨慎,进一步降低了付费意愿。

AI 家教赛道的另一问题是低门槛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多数产品的核心功能都是拍照搜题、作业批改、AI 讲题,缺乏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营销成为企业获取用户的关键手段,行业陷入了 " 重营销、轻研发 " 的困境。

图 / 左为 " 夸克学习 ",右为 " 小猿 AI"

坦白来讲,AI 家教赛道的爆发式增长,是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互联网大厂与教育大厂的博弈,让赛道充满了活力与变数。然而,赛道的成熟并非一蹴而就。

变现难题、技术瓶颈、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都需要行业玩家共同破解。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回归教育本质、实现可持续盈利的企业,终将在赛道中脱颖而出。

参考资料:

非凡产研,全球及中国 AI 应用榜单(教育类)

定焦 ONE,《"AI 家教 " 火了,哪家大厂领跑?》

山西晚报,《AI 也会算错题 记者亲测 6 款 AI 辅导 App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互联网 辅导 家庭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