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氪星球 昨天
星巴克中国的“新合伙人”,博裕资本是什么来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零售氪星球  ,作者:晨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沸沸扬扬传闻一年的靴子终于落地。

2025 年 11 月 4 日一大早,星巴克官宣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一起合资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截至 2025 财年末,星巴克中国有 8011 家门店,双方愿景是将这个数字变成 20000 家。

截至 2025 年 9 月,星巴克在中国本土最强劲对手瑞幸咖啡,总门店数超过 27000 家,且有望年底冲刺 30000 家。

可以说,从主要玩家的野心目标看,中国咖啡市场的盘子还非常大。

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 60% 股权,星巴克保留 40% 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授权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基于约 40 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其相应权益。

根据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将超过 130 亿美元,总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据说,博裕是出价最高的投资人。

博裕资本是什么来头?

过去一年,能和星巴克中国携手的名单表更迭,不时引发热议。

而官宣里,最终抱得美人归的博裕投资,是一家被定义为 " 另类资产管理公司 " 的企业。所谓 " 另类资产 ",是相对传统资产(如股票、债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而言,泛指不在传统公开市场频繁交易、流动性较低、结构更复杂、估值方法特殊的资产类型。比如,私募股权、私募债券、基础设施、不动产、自然资源与大宗商品、对冲基金和创业投资 / 风险投资等。

简单说," 另类资产管理公司 " 就是专门打理 " 非传统、非公开、长周期、高门槛 " 资产的投资机构,博裕即属此类。

据《21 世纪商业评论》报道,这家投资机构,来头不小,由平安集团前总经理张子欣和 TPG 资本前中国区高管马雪征参与创立,管理百亿美元规模的基金。

正式官宣是," 博裕 2011 年创立,深耕中国市场、布局全球,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新加坡都设有办公室,投资组合超过 200 家企业,构建了涵盖私募股权、公开市场、基础设施及创业投资的多元化投资管理平台。"

2025 年,除了与星巴克中国的最新交易,博裕资本在消费零售领域频繁出手。

2025 年上半年,博裕资本通过旗下基金收购了北京 SKP 约 42%-45% 的股权,成为这一全球顶级奢侈品百货的重要股东。SKP 2023 年销售额 265 亿元,多年位居全球零售业前列。此次收购,被视为博裕在高端商业地产领域的重要布局,意在打造 " 高端消费生态闭环 "。

此外,博裕近年还投资了极兔速递、网易云音乐、完美日记、猿辅导、货拉拉、德琪医药、蜜雪冰城、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华润饮料等多个消费与科技领域头部项目,显示其在中国新经济和消费市场的深度布局。

《21 世纪商业评论》报道称," 高调扩张,低调潜行,博裕资本正撒开一张大网,紧盯中国消费领域的一切赚钱机会。"

星巴克为什么要 " 合伙 " 卖咖啡?

这是一个探讨了一年的老话题。

" 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战略,才能恢复增长。"去年 10 月,刚履新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倪睿安(Brian Niccol)谈及中国时,就明确表示基于星巴克中国的情况,要 " 探索有助于长期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

据彭 · 博社报道,从那时起,星巴克就一直与顾问讨论如何拓展中国业务,包括引入当地合作伙伴的可能性,且已非正式评估了包括国内私募股权公司在内的潜在投资者意向。

显然,倪睿安,这位职业生涯里拥有几次扭转公司颓势记录,被称为餐饮业 " 修复者 "(Mr.Fix-it)的明星 CEO,助推提速了为星巴克中国找新合伙人的进程。

无论内部还是行业内,普遍认为,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星巴克探索破局,借助熟谙本地市场的外力是一个好方法。毕竟,对于全球连锁餐饮企业,通过合资,或完全授权特许经营,运营特定市场,是常规操作,成功案例很多。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在华运营,都经历过由独资到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的转变。

只要是能有更高的回报,找个本土合伙人,不是个什么丢脸的事儿。

在星巴克体系内,与战略伙伴合作卖咖啡也十分普遍。不同市场,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运营模式,直营、合资联营,或是零股权完全特许经营,都有许多先例,是基于市场进入策略、控制力度、当地市场特点、业务发展及市场成熟度等多方考虑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星巴克进入新市场,经常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找有深入本地市场知识与渠道的知名零售商合作,降低探路与合规成本。后期,再视市场规模,对公司重要性,及一些其他具体条件,决定是否转为直营。

比如,星巴克在中国台湾与港澳从初始至今,分别由统一和美心特许经营,星巴克目前不占股份。其中,美心后期还逐步与星巴克深入合作,获得新、泰、越等东南亚市场的特许经营权。

在相对更重要的市场,星巴克会以直营为目标,逐步从初期合作伙伴手中收回股权。星巴克 1995 年进入日本,与经营理念相似的本地零售商 Sazaby 合作,找到差异化的高端定位,并成功实现本地化,逐步确立在日本市场的领先地位。2016 年,星巴克完全收回股权,实现 100% 自营。

星巴克中国初期,也是将特许经营权分拆,分别与北京美大、上海统一和香港美心合作,分区经营华北、华东和华南,2006 年中国放开外资限制后,在至 2017 年的 11 年间,逐步将所有中国门店转为直营。

在全球消费巨变浪潮下,作为星巴克第 2 大市场,星巴克中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运营模式,是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一个好选择。

善与成熟战略伙伴 " 结盟 ",是星巴克成为全球领先咖啡品牌的一个关键竞争优势和推动因素,也最终带来更高投资回报。

20000 家店,星巴克在中国的新目标

今年 10 月 15 日,倪睿安在接受 CNBC 主持人 Jim Cramer 采访时曾暗示,星巴克中国业务价值很值钱。

Crammer 次日复盘中透露,倪睿安采访后还发来补充邮件:" 我们预计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价值将超过 100 亿美元。其中包括潜在合作伙伴的前期投资、星巴克保留的股权,以及未来的特许权使用费。"

过去一年,星巴克中国吸引了多家潜在买家的出价,当时估值上限大约为 100 亿美元。

《金融时报》披露,有五家私募基金提交了报价,美国私募巨头凯雷和中资背景的博裕资本是领先竞标者。

倪睿安在这次官宣中强调,有了新伙伴,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过去,星巴克中国的目标是,将一个茶文化国家带入咖啡时代。现在,这个目标则更迭为,在激烈竞争且仍有充分发展空间的中国市场,吃掉最符合自己特质的那部分差异化市场。

精心遴选的本土新合伙人到位,星巴克在中国市场 26 年,至此,翻篇儿进入新一页。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星巴克 博裕资本 合资企业 零售业务 基础设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