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硕的学费!又又又又涨了?"
随着港大工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开放了 26fall 申请通道,不少同学在准备材料时突然发现:今年的学费,又上浮了一截!

要说 " 学费刺客 ",如今工学院的表现恐怕比商学院更有过之。
从 23fall 的 21w 起步,在四年间划出一道陡峭的上升曲线:24fall 升至 28w,25fall 达到 32w,直至 26fall 的 37.5w。三年来累计上涨 16w,折合涨幅高达 76%,谁看了不得说一句:" 港大,你想钱想疯啦?!
而且不只是港大 " 发疯 ",港科、港理工、港城的工科也都贵到离谱:
☑︎港科工程企业管理,暴涨 7.85 万港币;
☑︎港理区块链科技,暴涨 3.9 万港币;
☑︎港城计算机科学,暴涨 5.7 万港币;
☑︎港城今年新开的工程学博士(全中文授课),学费竟高达 101w 港币!
港城、港理工,摸着你的良心说话,学费涨成这样真的不是在 " 割韭菜 " 吗?
以前提起港硕,只觉得商学院是天价学费,其他学院二十几万就能拿下,但现在眼看着港硕的学费都快追上英美了,2025 年,香港留学的性价比还在吗?
"
工学院才是真 · 学费刺客
"
谁说只有商科学费贵?如今港校工科的涨价幅度,可能比商科还狠!一起来看数据:

1. 港大:工学院学费翻了两倍
短短几年,港大工学院的学费已经完成 " 两级跳 "。
从最初的 14w 港币,飙升至 26fall 的 37.5w 港币,整体涨幅惊人。

今年港大工程学院多个专业学费统一上调 5.5w,其中包括创新设计与科技、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能源工程理学硕士等,学费从原先的 32w,清一色站上了 37.5w 港币。
对比港大商学院最低的 39.8w、港中文商学院最低的 30w,工科专业今年的 " 低调赶超 ",属实让人猝不及防……

港大商学院学费一览

2. 港科单科暴涨 7.85 万
我们再来看,理工科的另一大强校,港科技今年的学费涨幅。
工程学院的学费数字看似 " 温和 ",都在二三十万港币,实则暗藏玄机!
乍一看,港科几个专业似乎总价不高,但一对比去年的价格,才发现每个专业的涨幅都在 3w 港币左右!

其中涨幅最猛的当数工程企业管理理学硕士,从 25fall 的 24.15 万,直接暴涨 7.85 万,冲到 32 万,比港大商学院的 6.6w 还要夸张,果然专业名里带上 " 管理 " 二字,学费就有机会跟着大 " 升级 "。
至于其他的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理学硕士,由于名字里带上了近年的行业热词,三四十万可就跑不了喽。

3. 港理工 & 港城悄悄暴涨
别看港理工和港城平时相对低调,涨起学费来真不手软。
虽然港理工工程学院的涨价力度比不上港大和港科,但去年新成立的计算机学院,却迎来集体涨价!像是区块链科技、元宇宙科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计算等专业,这几个热门专业的学费今年都来到了 38w+ 港币。

而今年新开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数智科技硕士更是 " 狮子大开口 ",一上来就定价 42.6w 港币,这是要向学费老大哥商学院看齐的节奏。

港城这边,今年也是如出一辙,只要是和计算机、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通通暴涨 3-6 万不等。
只不过港城过往的学费基数普遍不高,所以 26fall 暴涨完,也不算高不可攀,在港五中还算是相对便宜的存在。
不过,学费再涨,尚可凭专业选择巧妙规避;真正让学生们难以躲过的,是随之水涨船高的留位费!这笔动辄数万元的 " 锁定费 ",几乎成了每位录取者必过的财务关。

不只港硕,全球学费疯涨?
其实,学费暴涨的不只是港硕。
放眼全球,绝大多数留学地区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01
英国高校学费开启 " 永久涨价 "
最近英国传来一大噩耗:从 2026 年起,英国本土生的学费将开启 " 无限模式 ",这意味着英国地区的大学学费将永久绑定通胀率,以后每年都会自动上调。

我们以伦敦大学学院(UCL)26fall 的学费为例:
像电子工程、技术管理等专业,今年学费已经来到 4.67 万英镑 ( 大约 43.6 万人民币 ) 。而其他一些工科专业,像是计算机、化学、生物化学、土木工程等专业学费大多为 4.27 万英镑(大约 40 万人民币)。
而 G5 之外的英国高校,学费也迎来不同幅度的增长:
其中爱丁堡大学的学费普涨 2000 英镑左右(大约 1.8 万人民币),计算机相关的的学费在 4.5w 英镑(大约 42 万人民币)、部分工科专业稍低约 3.8w 英镑(大约 35.5 万人民币)。

其余英国高校的涨幅略有不同,但大多普涨了 1-2000 英镑。可以说,目前英国大多数热门专业学费已经来到 30 万甚至 40 万人民币,仅有部分文社科或冷门专业还停留在二十几万。
02
新加坡高校涨幅相对温和
相较于中国香港和英国学费的连年大幅上调,新二所(新国立、南洋理工)的涨幅显得温和许多。其中,工科专业的涨势仍在领跑。
例如,新国立计算硕士(含细分方向)在 26fall 的学费达到 67,144 新币(约 36.6 万人民币),相当于一年增长了约 3.2 万元;南洋理工的区块链理学硕士也升至 63,220 新币(约 34.5 万人民币),年涨幅约 2.1 万元。
看到这样的价格,不禁让人掂量:这理工科的门票,我还负担得起吗?
03
学费到底为什么涨个不停?
表面上看,各地教育部门的解释都差不多:
高等教育运营成本越来越高,通胀让学校收入缩水,所以不得不涨学费来维持教学质量。
早在 2024 年 6 月,香港特区政府就宣布过,自 2025-2026 学年开始,港八大将连续三年上调学费,平均年涨 5.5%,算下来大概多出 6 万港币。

如果只是因为通胀和成本上升,学费小幅上涨倒也算情有可原。但港大工学院在短短三四年里,学费翻了不止一倍,而且接下来竟然还要再连涨三年——这不禁让人想问一句:通胀的锅,真有这么大吗?
其实,在指南君看来,通胀只是一部分原因。推动这些学科学费 " 高歌猛进 " 的真正推手,其实是更深层的 " 供需关系变化 ":
当下,文科专业的冷清是不争的事实,商科专业也逐渐陷入瓶颈,而异军突起的理工科,正在成为新时代的 " 香饽饽 ",就连现在的 QS 排名,都开始偏爱理工类大学,如果不是理工科这么抢手,它们的学费又怎么有底气向商科看齐呢?

这一系列变化都在说明:工科,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正变得越来越抢手,让更多申请者 " 跑步入场 "。
于是,在当下留学趋势适度扩招的背景下,工科类申请人数不降反升,跨专业想 " 上车 " 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人一多,学校自然就有了择优录取的底气,学费嘛,也就顺理成章地 " 水涨船高 " 了。
通胀之下,性价比是比出来的
学费一路高涨,相信很多同学心里都在打鼓:当初选择港硕,图的不就是 " 性价比 " 吗?结果一年光学费就直奔 30 万,这种情况下,港硕还能香吗?
别急,性价比这事儿,关键看你和谁比、比什么。当你把港硕和英硕放在天平两端,会发现它们各有各的 " 真香定律 "。
1
同样的学费,港硕实习香
当下的就业环境,一纸学历早已不再万能。" 有学历 " 不如 " 有学历 + 有经验 " 来得硬核。
在这方面,港硕拥有一个 " 王炸 " 优势:便利的实习。
港硕留学生不仅容易找到香港本地的实习,而且香港到深圳的通勤便利,也能回内地找到适合的实习机会。
如果能利用好这段时间学业实习两手抓。那么毕业时,简历上不仅有港校的文凭,还有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反观英硕、澳硕、新加坡硕,想在异国找实习面临的签证和文化障碍要多得多。

2
英硕的性价比是比出来的
那么英硕的优势呢?在学费差不多的情况下,英硕能提供的是截然不同的价值。
作为纯正的 " 出国留学 " 体验。英硕期间你可以利用假期游历欧洲,感受不同的文化与历史,极大地开阔眼界。这份独特的 " 人生阅历 ",是很多人选择英硕的核心原因。
而且,从申请难度出发,在港校卷成 " 修罗场 " 的当下,一些同等排名水平的英国大学反而更容易申请。如果你的背景不是翘楚,那么用同样的精力去申请英国,或许能拿到排名更亮眼的 offer。
3
国内读研成本也在递增
而且,如果我们把视野拉回国内,会发现这几年国内的读研成本也在悄然攀升。
不少专硕的学费大幅增加,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学、管理学等热门专业上。例如复旦的金融、保险等专硕学费,从 21.8 万涨到 25.8 万;更夸张的是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专硕,从 6.8 万 /2 年涨到了 9.8 万 /2 年,涨幅高达 44%。

相比之下,留学的价值在对比中愈发清晰:
时间成本是最大的差异: 国内硕士普遍需要 2-3 年才能毕业,而港硕 / 英硕等授课型硕士通常只需 1 年。这节省下的 1-2 年时间,让你能更早进入职场,不仅多赚 1-2 年的薪水,更能抢占宝贵的职业发展先机。
学费涨幅下的 " 价值对等 ": 当国内热门专业的学费直追海外,一年制留学所带来的国际化视野、顶尖学术资源和时间优势,其 " 含金量 " 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样是二三十万的花费,你买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成长加速度和职业可能性。
选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最契合你的那一个。
真心建议大家早早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更长的校园生活,还是更快的职业起步?如果你看重的是时间效率与国际背景,那么留学无疑是值得的投资。
目前,港大、港中文、港理工等院校的第一轮申请已临近截止,意向留学的同学们,请务必理清需求,果断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未来抢占最佳起跑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