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根据预测,受区域静稳、高湿等不利气象扩散条件影响,3 日起京津冀区域将出现污染天气过程。今天白天,受持续性偏南风影响,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开始缓慢累积,晚间开始到 8 日,将出现东北风 - 南风辐合,相对湿度达 80% 以上,不利气象条件叠加区域排放影响,空气质量整体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部分时段可能达到重度污染,预计 9 日上午受西北方向冷空气影响,污染过程结束。为有效应对本轮污染过程,天津市已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自 3 日 18 时起启动 II 级应急响应。
11 月 4 日,津云新闻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生态环境部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毕晓辉,对本次污染过程进行分析。
毕晓辉表示,蓝天保卫战以来,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今年截至 9 月底,天津 PM2.5 浓度 33.16 微克 / 立方米、同比改善 10.8%,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在看到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京津冀地区仍是我国大气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的区域,钢铁石化等重工业集中,重型柴油货车多,地理条件整体不利于污染扩散,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较易发生污染累积,导致较严重的污染过程。根据天津市大气污染过程案例库的统计,11 月是天津大气污染过程高发月份,多受静稳天气、逆温及高湿条件影响,风速普遍偏低(1 – 2 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时较高湿度促进二次无机气溶胶生成,显示出气象条件与二次转化共同驱动的特征。从趋势来看,天津市大气污染过程总体呈现污染频次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峰值浓度下降的趋势,既反映了常态化结构性减排的扎实推进,又体现了污染过程精准调控的显著成效。
明明是蓝天白云,为什么要启动大气污染的减排措施?毕晓辉解释说,细心的网友可能已发现,预警发布时间和启动响应时间之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给出这个时间差,就是为了企业留足时间,提前做好准备。企业将利用这段时间,提前安排调整工序,做好清仓备料,并与外地运输车队联系避免车辆跑空,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避免因紧急停工停产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这样,既统筹经济运行与污染减排,又为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争取主动。这一做法体现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与精准性,通过对气象条件和污染趋势的精准预判,将治理关口前移,将准备时间留足,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有序落实减排要求。(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