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昏时分到夜色降临,哈尔滨街边的夜市逐渐熙熙攘攘。下班途中,乘坐地铁在一个夜市周边下车,在眼花缭乱的吃食中选上一种或几种,填饱了空落落的胃,抚慰了一天忙碌后的辛苦。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几个地铁沿线的宝藏夜市,看都有哪些吸引人的美食。这些夜市一般下午四五点开市,营业到晚上九点,有的更晚一些,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满足味蕾。
道外北七市场:
夜宵打卡地,各种小吃与街边老店相得益彰
乘坐地铁 3 号线,在中华巴洛克街区站下车,从 2 号口出站,沿北五道街直行,便可以到长春街上的这个夜市,步行仅 600 多米即可抵达。夜市原来位于北七道街,现在是在长春街上。
北七市场早市、夜市都有,与其他夜市相比,它更适于吃点夜宵,因为夜市周边还有很多烧烤店、老字号东北菜馆,晚上会营业到很晚。
烧烤、小龙虾、泡菜臭豆腐……不同的美食在北七夜市里散发着各自迷人的香味儿,这里的丹丹炒鸡架、爆炒米粉和炒河粉也是其中广受欢迎的小吃。

下午四点多,丹丹炒鸡架的摊主备上足足的货,等待食客的挑选,除了很多人打卡的炒鸡架外,这里辣卤的小海鲜是甜辣味儿的,也极受年轻人喜欢。

北七夜市的火爆炒米粉,是这条街上比较经济实惠的美食,爆香之后的碳水,瞬间让肠胃特别舒服。
道里安静市场:
家长常去,拌上蒜泥吃的卤货是附近居民 " 心头好 "
道里的安字片,是本地人都难走明白的居民区。去安静街夜市,可以乘坐地铁 2 号线,在中央大街站下车,从 2 号口出站,沿安国街直行,再走安德街,走到安静小学就是了,这应该是乘坐地铁去比较近的路,步行约 1100 米。
下午三点多,夜市的摊主们就陆陆续续开始进入市场做准备了,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们,一边等着放学时间,一边可以买上点儿吃食垫补一下,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这里也是一个早、夜市,而夜市更是小吃聚集地。比较经典的吃食有很多,传统的锅包肉就有几家,传统的卤货也是较受认可的,刚一开市,许三哥熟食肘子皮的摊位前就排起了队,大多是本地居民。" 切点儿这个,回家拌上蒜末儿,可香了!" 一位顾客边选货边说。不光有烂乎的肘子皮,还有猪心、猪蹄、脊骨、猪耳朵等,都在冒着热气的盘子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夜市的葱花饼也算是一绝,它是发面的,鸡蛋饼、玉米饼、蟹棒饼等口味满足不同食客,摊主称,最多一天可以卖出几百张了。纯手工的鸡柳棒也是安静夜市上的一个老店。比巴掌还大的鸡柳棒外面裹着酥壳,一咬里面能流出汁水,一天能卖出一百多个。
南岗红旗市场:
咸香的 " 炸三样 " 大多数人没吃过,年轻人更爱它
红旗夜市不在红旗大街上,而是在南岗泰山路上,乘坐地铁 3 号线在海河东路站下车,从 3 号口出站,步行 700 多米就到了泰山路。
下午四点钟之后,摊主们纷纷摆开美食,这个夜市的小吃花样品种较多。

宋记炸三样摊位前,正在等候美食出锅的姑娘说,自己是这里的常客。炸哪三样?是腰子、鸡冠油和沙肝,咸香、酥脆的口感,颇受年轻顾客的喜爱。
一家主打芝士烤冷面、章鱼小丸子的摊位前,不少人在排队等候,光是章鱼小丸子就有番茄、沙拉、奶香芝士、芝士蛋黄、泰式甜辣五种口味,新意十足。
道里安居市场:
与地铁站 " 零距离 ",豆制品、美味炸鱼要排队
这是紧挨着地铁站的一个夜市,从地铁 3 号线工农大街站 2 号口出站即是,几乎是零距离。这里早市、夜市都有,而下班的人们更喜欢出了地铁站就走进美食的世界。

心诚豆腐坊是每天都要排队的摊位,几乎都是回头客。除了传统的大豆腐、干豆腐外,更受欢迎的是经加工后味道丰富的各式豆制品,像素鸡豆腐、豆腐丝、豆腐泡等,就是越嚼越香的感觉。

炸鱼铺前也是排着队,摊主一边炸鱼一边还开着直播。黄花鱼、晶鱼等炸鱼近十种,裹好面糊的小鱼在热油中翻滚,空气中飘着鲜香的味道,令人驻足。
平房公社大街市场:
老式的杠头饼面食,恰到好处的嚼头
地铁的快速便捷拉近了美食与食客的距离。在距离中心城区几十公里的平房区公社大街上,这里的农贸市场也不乏美味。乘坐地铁 1 号线到新疆大街站下车,从 4 号口出站,走几十米,就到了公社大街市场。这个市场从上午开始营业,一直到夜市结束。

这个市场经常要排队的,就是卖杠头饼的摊位了。杠头饼是一种传统面食,带着面香的同时又有些嚼劲儿,但也不能太硬,公社大街市场的这家杠头饼即是恰到好处地软硬度。
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市场旁边的 " 老贸易 " 综合市场也是好去处,里面的四川拌菜比较有名,以素菜原料为主,麻酱、蒜泥、辣椒、麻椒等调味料儿放得很足,获得不少食客青睐。
坐地铁逛冰城夜市,在美食的世界里 " 充电 ",让日子变得更加满足,生活的层次感丰富起来。有美食文化,有休闲消费,有社交往来,这里满载着人间烟火,也是哈尔滨的一种温暖独特的经济业态。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董艳春 文 / 摄 / 视频
编辑:刘奕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