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感冒药,刷医保 22 元,付现金仅 12.8 元——近期多地消费者反映的这一现象,揭开了部分药店 " 阴阳价 " 的套路。不少消费者吐槽,进店买药时,店员总会先问 " 刷不刷医保 ",再推荐药品,这看似平常的询问背后,藏着价差近一倍的猫腻。
连锁药店虽有自主定价权,可在电商分流、运营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部分药店既想借医保资质揽客,又想靠市场化定价扩利,这种 " 双重诉求 " 为 " 阴阳价 " 滋生提供了空间。但自主定价绝非 " 任性定价 ",《价格法》明确要求定价需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原则,向参保患者高价售药,本质上已涉嫌价格欺诈。
更值得警惕的是,医保支付的特殊性,让不少参保人放松了警惕。刷医保时很少核对价签、查看明细,部分药店正是利用这一 " 支付盲区 ",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多花钱。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 " 保命钱 ",每一分都应用在刀刃上,容不得侵占与套利。当 " 刷医保 " 变成药品涨价的 " 开关 ",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更背离了医保保民生的初衷,透支着公众对医保体系的信任。
面对这一问题,监管层面已明确态度。今年 9 月,国家医保局启动医保基金管理专项整治 " 百日行动 ";近日又发文要求加强定点药店价格管理,将 " 阴阳价 " 纳入重点监控,视情节采取约谈负责人、暂停医保结算、追回医保资金等措施。未来若能推动建立价格动态监测系统,实时比对医保结算价与现金售价,对异常差价自动预警,定能从技术层面堵住监管漏洞。
对消费者而言,也需多一分警惕。目前全国多地已上线 " 医保比价 " 小程序,输入药名即可查询周边药店医保结算价,买药前多对比、多核实,才能避免被 " 阴阳价 " 套路。
整治药店 " 阴阳价 ",既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然要求,更是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关键举措。唯有监管不松劲、消费者不松懈,才能让 " 阴阳价 " 失去生存土壤,让医保真正成为保障民生的 " 定心丸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