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距今 3000 多年的三星堆青铜面具、唐代琉璃瓶、明代德化杯,清代珐琅彩水丞等遇上当代艺术,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90 后视觉艺术家覃云以自己的艺术语汇解码。

受东方美学与西方时尚的启发,他尝试以不同个体的生命力为创作起点,利用水溶性颜料在人体肌肤上留下独特痕迹,这些瞬间被摄影镜头捕捉并定格,从而形成了千人千面、万物万相的艺术效果,打造出具有当代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作为 16 年艺术实验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他的首个个展《相 · 200 万》眼下正在长宁华萃当代美术馆展出,集中呈现其近两年创作的同时,特邀艺术家石墨、周长江、杨丹凤、季平、黄天漾及摄影艺术家杨正共创艺术作品。他们打破固有的观念,通过新的媒介尝试重塑艺术的当代性。

" 我们习惯于远观一幅画,欣赏一张面容,却未真正‘看见’承载着我们生命与感知的肌肤本身,它是我最熟悉的画布。" 覃云说,200 万指向的是人体皮肤的毛孔数量,希望观众在展厅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应是一种内在的共鸣,与自我的对话。
展览尾声设置互动环节,由舞蹈艺术家谭远波带领观众在一座特制的双色雕塑上进行即兴涂鸦,让人们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完成从外部凝视到自我感知的转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