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阿欣
在疫苗这个成熟市场,成都一家公司却融了一大笔钱。
2025 年 10 月,成都迈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康生物)宣布完成了 D 轮融资,金额超过 4 亿元。
IDG、深创投、瑞普医药等知名机构同时押注——深创投曾在 C 轮独家出资近 3 亿元。
连续重注说明一件事:他们相信迈科康生物的赛道选择和技术路线——
基于自主新型佐剂技术平台开发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与重组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资本真正看重的是什么?是一个被忽视的人群与正在被重估的市场。
01
故事要从迈科康生物的创始人——陈德祥博士说起。
他上世纪 60 年代生于山东,1987 年赴美留学,1991 年获得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后近三十年,他先后在辉瑞、诺华以及全球疫苗非营利组织 PATH 工作,专注于疫苗和佐剂的研发。
在 PATH 任职的 14 年间,陈德祥主持或参与了 20 多种传染病疫苗项目,涵盖疟疾、肺炎、登革热、脑膜炎等,其中多款产品最终获得上市批准。这位 " 技术型科学家 " 几乎见证了现代疫苗工业从传统工艺走向重组与新型佐剂时代的全过程。
但他也在一次国际疫苗峰会上看到另一个现实——中国虽是疫苗生产大国,却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佐剂。
" 那时候国内企业连佐剂的原材料都要进口,价格高,供应不稳。" 陈德祥回忆说," 国外药企对核心技术封锁,中国只能用传统的铝佐剂——有抗原没佐剂,效果上不去。"
所谓佐剂(adjuvant),是疫苗中激活免疫系统的关键成分。
如果把疫苗比作一道防病的 " 大餐 ",抗原是 " 主菜 ",佐剂就是那包能激发 " 味蕾 " 的 " 调料 "。传统铝佐剂只能提供基础刺激,而新型复合佐剂能同时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减少接种次数、提升保护效果。
然而,当时全球已获批的 6 款新型佐剂全部掌握在海外药企手中,中国企业想用,不仅要付专利费,还得看供应方的意愿。
2016 年,已经年过半百、在跨国药企身居高位的陈德祥,决定放弃美国的职位,回国创业。他考察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最终选择落脚在成都—— " 科研氛围浓厚、成本可控、政策友好 ",他这样解释。
2017 年,迈科康生物在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的一间 600 平方米实验室里起步。
创业初期,几乎所有设备与材料都要从零开始。" 最早连基础原料都买不到,我们只能从合成最简单的分子做起。" 陈德祥回忆说。实验室的离心机常常 24 小时运转,科研人员抱着睡袋守在仪器旁,只为第一时间拿到数据。
有一次,为验证佐剂的稳定性,团队连续试验 28 天,每天只睡四个小时。那次实验终于产出了一组合格的结果,也让迈科康第一次证明:中国团队完全有能力独立开发新型佐剂。
02
2018 年,迈科康拿到了首轮融资。那时公司没有产品,只有实验数据和一份技术蓝图。但陈德祥坚持将所有实验数据和验证过程 " 摊开给投资人看 "。
" 不藏着掖着,是我们赢得第一笔钱的关键。" 他回忆。
同年,迈科康的佐剂研发平台初具雏形,成功合成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佐剂原材料。
一年后,一个在业内广为流传的故事,让迈科康的名字开始被更多资本关注。
2019 年底,公司正准备收官 pre-A 轮融资 时,高瓴创投临时 " 杀入战场 "。即便知道融资已近尾声,高瓴仍强烈要求加入,并给出了一个信号:" 我们想陪你们走到最后。"
这份承诺并非空话——此后,高瓴连续三轮加码。
" 资本不相信一见钟情,只相信过硬的技术和清晰的路径。" 陈德祥说。
2021 年被视为迈科康的技术突破年。
历经三年攻关,团队完成了核心产品 MA105 新型佐剂 的开发,并实现 5 种佐剂原材料与 3 种传送系统的工业化生产。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首次在关键佐剂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摆脱对进口依赖,生产成本降低约 40%。
同年,公司迁入占地 7000 平方米的中试基地,建成三条自主生产线,不仅支撑自身研发,也对外开放共享,填补了中西部疫苗产业链的关键空白。
2023 年,迈科康的产品管线迎来爆发期。
搭载 MA105 佐剂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正式启动临床试验,成为国内首个基于自主复合佐剂系统的创新疫苗;
同年立项的重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仅用 11 个月即完成临床申报,刷新行业研发速度纪录。
此外,公司还获得比尔及梅琳达 · 盖茨基金会对其 HPV 治疗性疫苗项目的立项支持,为国际合作铺开了新通道。
2025 年 10 月,迈科康宣布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RSV 疫苗完成 III 期临床首批受试者入组。紧随其后,公司披露获得超 4 亿元 D 轮融资,由 IDG 资本、深创投和瑞普医药领投。
截至当年底,迈科康的累计融资额已超过 20 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创新疫苗赛道中融资规模领先的企业之一。
03
迈科康众多产品管线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带状疱疹,也就是俗称的 " 缠腰龙 ",发病时常伴剧烈疼痛,严重者甚至彻夜难眠。40 岁以上人群都是高危对象。
长期以来,中国市场上只有进口带状疱疹疫苗,不仅价格高、接种门槛高,还常常 " 一针难求 "。
迈科康的这款疫苗则藏着 " 中国芯 " ——自主研发的 MA105 新型佐剂。
" 老年人免疫系统衰退,普通疫苗往往‘叫不醒’免疫细胞。" 陈德祥打了个形象的比方,"MA105 就像在疫苗里装了‘精准导航’,能直接找到休眠的免疫细胞并激活它们。"
这一机制带来了显著提升:临床数据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良好、保护效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更重要的是,作为国产产品,它未来在价格上将更亲民——意味着更多普通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另一款重磅产品是重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
这种病毒对婴幼儿和老年人极不友好,每年全球引发大量重症甚至死亡病例,而中国长期缺乏针对性疫苗。
迈科康的 RSV 疫苗搭载自主开发的 MA103 佐剂,针对老年群体免疫特性进行优化。
从 2023 年底立项到 2025 年进入 III 期临床,仅用两年时间就跑到行业前列,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蛋白路线 RSV 疫苗。
这不仅验证了平台技术的效率,也体现出中国企业在高难度疫苗研发上的追赶速度。
除了这两款核心产品,迈科康已搭建 10 余条创新疫苗管线,覆盖 HPV 治疗性疫苗、肿瘤免疫等多个领域。
公司真正的 " 底座 " 并非某一款产品,而是 自主新型佐剂技术平台。这些佐剂就像 " 万能钥匙 ",能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疫苗的设计和配方中。
截至目前,迈科康已自主开发近 20 种佐剂原材料,数量位居全球前列,形成了从原材料、配方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
04
迈科康的崛起,踩准了中国疫苗产业加速创新的时间点。
据《2025 年生物科技产业预测报告》,国内疫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 8500 亿元,同比增长 40%;其中带状疱疹和 RSV 等新品种疫苗将贡献超 300 亿元 增量空间。
但黄金期背后,行业痛点依然突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老年疫苗覆盖率低、研发周期漫长。
企业的突围路径大致分三类:
一是引进国外技术做本土化生产,风险低但利润有限;
二是改良传统疫苗,成本可控却难以突破疗效瓶颈;
三是自研核心技术,投入最大但壁垒最高——迈科康正是少数选择第三条路的公司。
通过攻克 " 佐剂 " 这一卡脖子环节,迈科康不仅掌握了疫苗研发的核心话语权,也显著缩短了研发周期。
带状疱疹疫苗仅用八年就进入注册阶段,为国际同类产品周期的三分之一;RSV 疫苗从立项到 III 期临床仅两年,刷新国内纪录。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突破具有示范效应。
2025 年,中国疫苗行业正处于技术爆发期。
新型佐剂、mRNA、数字化研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路线正在重塑格局——
新型佐剂技术成为最核心方向,可显著提升免疫反应并拓展至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预计到 2027 年,搭载新型佐剂的疫苗将占据市场近半份额;
mRNA 技术因研发周期短、应对新发传染病快而持续高热度;
数字化与 AI 算法正在加速研发流程,使平均周期缩短 30%、成功率提升约 20%;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则在病原体改造与新型抗原设计中崭露头角。
这些技术变革也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老年疫苗因人口老龄化加速将率先爆发,带状疱疹、RSV、流感等多价联合疫苗需求激增;
宠物疫苗市场年增速已超 30%,成为新蓝海;
治疗性疫苗(肿瘤、过敏等)有望打开千亿级新空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