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淘宝闪购呼朋唤友,喊来菜鸟助力的同时,美团也开始在运力层面找外援了。然而与淘宝闪购不同的是,他们为骑手减负的方式不是找到更多骑手,而是基于分工协作这一逻辑来为骑手找 " 搭子 "。
日前美团方面透露,为攻克用餐高峰写字楼外卖配送难题,已在重庆等地试点组建 " 接力送 " 团队,探索分段履约模式。据了解,在这个模式下,当骑手将订单放至楼下交接点后,驻楼接力配送员将专门负责楼宇内部的配送,从而协助骑手完成 " 最后 100 米 " 的配送。

美团配送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台已组建专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服务团队,并采购配套工具、与各地物业洽谈合作,补贴接力员收入,首期规划投入超过 1 亿元,以保障用户及时收餐体验,提高骑手和接力员收入。
众所周知,打工人是餐饮外卖的高频用户。然而高层写字楼同样也是外卖配送的 " 老大难 " 场景,往往存在 " 电梯等不来 "、" 地址找不到 "、" 楼栋进不去 " 等难题,不仅影响用户体验,也直接限制了骑手的接单能力和收入水平。
引入接力配送员这一角色,无疑是一次模式的创新,也打破了 " 外卖配送全程由骑手负责 " 这一固有模式,既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给骑手减负。
事实上,在美团亲自下场、试点接力送模式前,深圳华强北等地因楼宇密集、楼层高耸等,便已自发出现了一批 " 跑楼人 " 负责转运楼内订单。只是由于缺乏监管与治理,这套模式也面临着楼内交付及售后环节责任不清、赔付难定、骑手不易追溯等问题,给骑手、用户、商家、平台带来新的困扰。

如今美团下场,显然是看中了这一模式的价值。据相关报道援引重庆某地美团骑手站长透露的信息," 骑手托管给写字楼接力配送团队后,一单可以节省 10 分钟,而且避免了很多投诉纠纷问题,一个月能多赚四五百元,一个站点 100 名骑手总收入增加数万元 "。
当然,美团为何会在此时聚焦写字楼配送模式的创新,也是一个必须放在 2025 年即时零售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审视的问题,此举也折射出美团在日益激烈的外卖和即时零售竞争中的破局思路。那就是在补贴难以持续的共识下,美团试图通过运营创新与技术赋能来提升效率,而这无疑是一个更能够持续的路径。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即时零售品类的不断扩展、场景的多元化,类似 " 接力送 " 的模式创新或将不断涌现,从而推动这个行业从 " 万物到家 " 向 " 万物高效到家 " 演进。

另一方面,美团此举还可以视为一次从只提供标准化服务,到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的突破。这或许就意味着他们将开始在细分场景加大投入,以构建竞争壁垒。例如,高校、医院、园区等场景外卖配送也或多或少面临 " 电梯等不来 "、" 地址找不到 "、" 楼栋进不去 " 等难题,如果 " 接力送 " 模式能够在写字楼跑通,美团就有望将其复用至更多场景,从而在市场上拿下更多的话语权。
要知道以高校为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方面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中就显示,2023 年中国校园外卖市场规模达 1025 亿元、同比增长 18.7%,预计 2026 年将突破 1800 亿元。而且这些细分市场也正是因为更难啃,才有可能为美团带来加更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更何况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平台也已经开始在细分赛道发力。例如京东秒送在继续强调 " 品质 " 二字的同时,也开始发力 ToB 场景。据今年早些时候京东外卖方面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已与众多行业头部企业在品质工作餐、节日福利、会务茶歇、市场营销、社会责任等领域展开合作,为其带来多场景、高品质的企业用餐解决方案,覆盖重点企业数量超过 15000 家。

说到底,随着淘宝闪购、京东秒送逐步站稳脚跟,再加上用户、商家、骑手也都纷纷 " 良禽择木而栖 ",美团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发生变化。相比于赶走对手,对他们而言更务实的选择,或许是放大自己的优势、守好自己的地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