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9小时前
我国约2000万人在忍受这种隐痛,不少人被误诊,医生强调早干预能“止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1 月 14 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 " 糖尿病与幸福感 "。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则提醒:糖尿病管理的目标,不只是控制血糖,更是让数千万患者活得少痛、睡得安稳、心有尊严。不少人对糖尿病的印象是 " 不吃糖 "," 活得少痛 " 从何说起?其实,糖尿病会痛!只是,不少患者在默默忍受。

这是一种被人忽视、却日夜啃噬糖尿病患者幸福感的小恶魔,它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简称 DPNP。如果身边有人正经历 " 夜里加重的肢体凉、热、痛、麻 ",如果在骨科、内分泌科等看了一圈还没查出原因,这可能真不是什么 " 心理作用 ",而是 DPNP。早发现,抓住可修复的时间窗。

像穿上 " 疼痛的袜子 "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大约 10% 至 26% 的糖尿病患者会经历这种疼痛。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 1.4 亿,约 2000 万人正在忍受这种隐秘的痛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本质是高血糖损伤了周围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就像电线的外皮被腐蚀,神经纤维裸露后变得异常敏感,甚至 " 自发放电 ",让大脑误以为身体在受伤。

这种痛是怎样的感觉?一名患者这样说:" 夜里,脚像被火烤,被子都不敢盖,只能把脚伸在床边,冬天冻得发紫也忍着。"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从双脚或脚趾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人自述就像穿上一只 " 疼痛的袜子 ",很痛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典型表现可以总结为 " 三怪 "。

第一是 " 怪感觉 ",就是灼烧感、电击感、刀割感,也会有 " 像蚂蚁在爬 "" 像裹了一层厚纱布 "、麻木、发冷、发紧等感觉。

第二是 " 怪反应 ",就是轻轻碰床单、穿袜子都痛,痛觉超敏感。或者,本来不疼的刺激,比如温水会被放大成剧痛,就是表现为痛觉过敏。

第三是 " 怪时间 ",就是白天尚能忍受,到了夜里加重;或者情绪紧张、疲劳时,疼痛会升级。

高血糖如何 " 腐蚀 " 神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像一场多重打击。

患者会表现为 " 外周敏化 ",通俗地说就是高血糖让神经纤维 " 漏电 ",轻微刺激就表现为火花四射," 碰一下都疼 "。

患者也会出现 " 中枢敏化 ",形象地说,就是脊髓和大脑被长期疼痛信号 " 洗脑 ",把普通信号误判为剧痛。

患者还会出现 " 炎症风暴 ",就是神经周围免疫细胞释放 " 火上浇油 " 的炎症因子。

另外,这类患者还可能经历离子通道的 " 叛变 ",也就是钠、钙通道异常开放,神经像失控的警报器,持续拉响疼痛信号。

综上,当高血糖逐步 " 腐蚀 " 神经,患者的体内可能迎来一场多系统的 " 疼痛风暴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没有金标准,需要医生像侦探一样排除其他疾病,比如腰椎病、维生素缺乏、甲状腺问题。医生会通过 "3+1" 评估法来判断:

①病史:糖尿病病程是否超过 5 年,疼痛是否符合 " 袜子 - 手套 " 分布;

②体格检查:用棉签轻扫脚背,是否觉得像刀刮,用音叉测试震动觉,是否像踩棉花;

③量表:DN4 问卷(如疼痛是否像灼烧、针刺),PainDETECT 评分(区分神经痛与炎症痛);

在此基础上,配合辅助检查,也就是神经传导检查(看神经 " 信号 " 是否变慢)、皮肤活检(计数皮肤里的小神经纤维密度)、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看角膜神经是否稀疏)。

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排他性诊断,也就是说,必须确认疼痛不是由腰椎病、酒精中毒、维生素 B12 缺乏等其他原因引起。

神经仍有修复机会

当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类似一场 " 多兵种作战 "。并且,治疗目标不是 " 零疼痛 ",而是降低疼痛到可忍受范围,同时改善睡眠和情绪。

在这场战斗中,药物自然是重要的,起到精准打击 " 疼痛司令部 " 的作用。当前,一线药物包括钙通道调节剂一类,可以减少神经异常放电。由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的情况,建议睡前起始服药。

对有些患者,医生也会开出一些抗抑郁药,旨在激活大脑的 " 止痛系统 ",改善疼痛伴抑郁。由于可能出现轻度恶心,建议患者在餐后服用。

当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就得启用二线药物,比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这类药便宜、有效,不过,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跌倒,因此老年患者要慎用。阿片类也是二线药物之一,可以短期用,但要注意避免成瘾。尤其要提醒的是,布洛芬、吗啡等传统止痛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几乎无效,反而会引发伤胃、成瘾问题!

非药物治疗同等重要。比如,首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 7%,当然,老年人要避免低血糖。

其次,这类患者需要营养神经、改善神经代谢,可补充甲钴胺、依帕司他等。在此期间,可结合物理治疗,比如经皮电刺激像 " 按摩仪 ",阻断疼痛信号;脊髓电刺激则是一种植入的起搏器,适合顽固性疼痛。

运动康复也是非药物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比如,患者每天 30 分钟快走、打太极,有助于降低疼痛记忆;日常避免久坐,确保每 1 小时活动 5 分钟。

有些患者也可以寻求心理干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打破 " 越怕越痛 " 的恶性循环,每天 10 分钟专注呼吸的正念冥想则有助于减少疼痛情绪。

非药物疗法贵在坚持。有患者通过每天打太极,口服药物,疼痛指数从 8 分降到 3 分,开心地告诉医生:" 终于能睡一个整觉了!"

最后,特别想对患者说,疼痛不是您的错,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真的 " 病了 ",不是 " 想多了 "。早诊断、早治疗,神经仍有修复机会。而这个治疗过程就像调收音机,需要一至两周才能找到最适合您的药物组合,不要擅自停药,也不要气馁、放弃。另外,神经修复更像是马拉松,即使疼痛缓解,也要维持治疗三至六个月,避免复发。每三个月复查神经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五年,我们还会迎来一些新方案,比如可感知疼痛的 " 智能脊髓电刺激 ",可实时调节参数;基因治疗,可修复离子通道;干细胞移植,用于再生神经。作为神经内科医生,最大的愿望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被早期识别,不再被误判为 " 关节炎 " 或 " 心理问题 ",耽误了治疗时机。

(作者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糖尿病 神经病 高血糖 幸福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