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单边主义暗礁扰动全球经贸洋流,地缘博弈迷雾遮蔽国际合作航路,世界正站在 " 开放还是封闭 " 的十字路口。
作为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世界开放报告 2025》发布暨国际研讨会昨天举行。本次活动对外发布论坛旗舰报告——《世界开放报告 2025》(以下简称《报告》)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智慧力量。
最新《报告》显示,2024 年,世界开放指数同比微降 0.0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继续走在开放前列,开放指数跃升至 0.7634,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开放事业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世界开放水平仍处收缩通道
《世界开放报告》在进博会上连续 5 年发布,已成为虹桥论坛的权威品牌,也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晴雨表、世界共同开放的风向标。最新的这份《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联合编著,首次将指数时间序列追溯至 1990 年,提供跨越 35 年的历史纵深观察。
《报告》显示,世界开放呈现出 " 总体收紧、分化加剧、动能转换 " 的复杂格局。
首先,总体持续收紧。2024 年,世界开放指数同比微降 0.05%,较 2019 年下降 0.34%,较 2008 年下降 5.39%,表明世界开放水平仍处于收缩通道。
其次,分化日益加剧。一方面,社会开放保持活跃,但经济与文化开放双双承压。2024 年,经济开放指数同比下降 0.22%,文化开放指数同比下降 0.58%,均低于 2019 年和 2008 年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分化愈发清晰。欧洲与中亚地区、北美地区成为仅有的两个开放收缩地区,传统开放引擎明显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同比上升 0.42%,成为维持世界开放的重要力量。
第三,动能正在转换。世界开放的未来,将更加依赖新兴力量。数据流、绿色电、产供链价值链在全球南方交汇,正推动工业化迈向共享、低碳、互联的新征程,有望开启一个更加多元、包容的开放新纪元。
中国两项关键开放指标双双领先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开放情况引人关注。《报告》显示,中国继续走在开放前列。1990 年至 2024 年,中国开放指数从 0.5891 跃升至 0.7634,35 年间提升近 3 成,增速稳居全球前列。特别是,中国开放政策指数提升 24.6%,开放绩效指数大幅增长 37.89%,两项关键指标在主要经济体中双双领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介绍,在当前世界开放总体收紧的背景下,中国的开放逆势扩大。2024 年同比上升 0.5%,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一。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王雪坤告诉记者,此次报告还选取中国开放的几项典型举措,包括共建 " 一带一路 "、进博会、自贸试验区、完善全球治理改革等," 从这些生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同时,中国的开放实践、开放举措成为世界开放的确定性力量,并不断为经济全球化做增量、提供新动能。"
其中,进博会搭建起开放、合作的平台,国际公共产品属性进一步凸显。进博会向世界开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有力促进全球商品与服务进入中国市场。
摒弃零和思维,以开放迈向共同繁荣
现场,与会嘉宾围绕 " 世界开放之势 " 与 " 世界开放之策 " 展开深度对话。
" 世界的机遇在中国。"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直言,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的开放共识有所减弱,报告中的开放指数也在持续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国发展的意愿依然强烈,合作的动能依然强劲,却也都面临着机遇难寻的共同难题,公平、公正、法治的市场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表示,高举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旗帜不能停留在口号上,需要各国政府加强政策协调,为企业界创造稳定、透明、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需要工商界积极识变应变,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更需要社会各界勠力同心、携手同行、共同推进。
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是,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将是开放强国,过去中国的开放是 " 跟跑 ",现在则要 " 领跑 "。当前,各国应摒弃零和思维,携手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均衡、包容、共享的开放,共同迈向繁荣稳定的未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