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娱 11-06
宁静自曝曾因未到场奖项被转授他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据网友 11 月 5 日爆料,宁静在直播中旧事重提,直接掀开了颁奖礼背后一条 " 潜规则 " 的盖子。她坦言,当年《孝庄秘史》之所以与某个电视剧奖项失之交臂,原因并非演技不够,而是因为 " 人没到现场 "。这番爆料瞬间点燃了网友对奖项公正性的讨论。

据宁静描述,当时她因剧组拍摄无法请假——毕竟 " 一天下去钱特别吓人 ",耽误工期代价太大。然而,主办方一个电话直接甩过来:" 你不能来我就给别人了。" 这种近乎 " 最后通牒 " 的通知方式,让她当场愣住," 我以为我听错了 "。尽管多年过去,她依然耿直放话:" 这件事在我心里没有过去 ",并明确表示 " 以后别发东西给我,姐不愿意去,就不给脸 "。

这番话撕开了早年电视剧奖项评选中的一个常见机制:不到场不授奖。为了确保颁奖典礼的星光度和流程顺畅,金鹰奖、飞天奖、白玉兰奖等都曾实行类似规则——演员若缺席,奖项即转授给 " 第二梯队 " 候选人。宁静的遭遇,正是这一规则的现实缩影。

事件曝光后,网友迅速站成两派。一方力挺宁静,认为奖项评审竟以 " 到场 " 为第一标准,简直是把 " 典礼效果凌驾于专业评价之上 "。演员因剧组工作无法离场是职业操守,反而成了被惩罚的理由,实在讽刺。有评论直言:" 这哪是颁奖,简直是服从性测试。"

另一方则从活动运营角度解释,认为若获奖者普遍缺席,典礼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将大打折扣。不过,多数人也指出,即便规则如此,主办方通知时那生硬的态度,无异于 " 威胁 ",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这场争议背后,实则是一场关于 " 奖项到底为谁而设 " 的深层拷问:是真正鼓励艺术创作,还是沦为一场秀流量的游戏?宁静一句 " 怎么我不是最好的吗 ",问出了无数演员的心声。当行业规则与艺术价值产生冲突,或许我们更该反思:如何在尊重专业与维持活动效果之间,找到那个不伤人的平衡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宁静 效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