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5 年三季报收官,光伏行业终于在持续一年的亏损泥沼中透出微光。21 家主产业链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净亏损幅度显著收窄,14 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环比正增长,大全能源、双良节能更是成功扭亏为盈,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龙头单季减亏超 20 亿元,让市场看到了 " 反内卷 " 的初步成效。

这轮业绩改善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产业链价格的企稳反弹。在跌破现金成本线后,三季度硅料、硅片价格率先回升,多晶硅均价环比上涨 8.6%,N 型复投料涨幅更是达到 55%,单晶硅片价格回升幅度至少 40%。价格修复直接带动毛利率改善,叠加企业主动降本增效控制期间费用,共同推动了亏损收窄。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上游环节成为本轮复苏的最大受益者,硅料、硅片企业的盈利修复速度远快于中游的电池与组件环节,行业盈利修复路径呈现明显分化。
逆变器板块的表现则更为亮眼,成为行业盈利的 " 压舱石 "。阳光电源三季度盈利高达 41.45 亿元,是唯一单季盈利超 10 亿的光伏企业,固德威净利润环比增幅近 7.6 倍,德业股份、锦浪科技等企业也稳居盈利榜前列。这背后既有海外高毛利市场占比提升的推动,也得益于储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天合光能便凭借储能业务高增及海外组件出货占比提升至六成,实现连续两个季度营收环比增长,其已签的海外储能订单超 10GWh,将在今明两年逐步交付。
然而,这份 " 减亏 " 成绩单背后的隐忧同样不容忽视。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行业营收规模的下滑态势尚未扭转,21 家主产业链企业前三季度营收总额同比下滑 17.05%,三季度超半数企业营收环比降幅超过 10%,爱旭股份、东方日升等企业降幅均超 20%。营收承压的核心原因在于需求低迷,三季度国内新增光伏装机仅 29GW,同比环比分别骤降 51% 和 81%,即便组件出口实现 13% 的同比增长,也难以对冲国内市场的疲软。
更关键的是," 供大于求 " 的行业根本矛盾仍未解决。和众汇富分析,10 月国内多晶硅产量达 13.7 万吨,环比增加 6.2%,超出市场预期,尽管 11-12 月累库速度可能放缓,但年末库存量仍大概率超过 40 万吨。当前市场已进入四季度传统淡季,二季度抢装潮透支的需求尚未恢复,企业普遍反映订单不及预期,组件价格仅能维持弱稳,行业复苏缺乏实质性支撑。
龙头企业的业绩预期也透露出行业的谨慎态度。隆基绿能虽预计四季度实现扭亏,但管理层坦言 2026 年市场需求难有显著增长,仅电力欠发达地区可能出现增量;通威股份则明确表示,行业供需失衡矛盾尚未显著改善,仍需时间消化过剩产能。和众汇富认为,当前的亏损收窄更多是政策托底与价格超跌反弹带来的阶段性改善,而非需求驱动的实质性复苏,真正的 " 反内卷 " 需要完成实质性的产能出清。
展望未来和众汇富从长期来看,行业正在经历从 " 规模扩张 " 到 " 质量跃升 " 的艰难转型。企业纷纷将技术升级作为破局关键,隆基绿能推进 HPBC2.0 电池产能建设,计划年末占比超 60%;大全能源通过灵活调整产销策略实现量价齐升,四季度产量预计达 3.95 万 - 4.25 万吨。这些举措或许能为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只有当需求真正回暖与产能理性收缩形成共振,才能彻底走出内卷困境。
光伏三季报的 " 减亏 " 信号值得肯定,但行业仍未脱离深度调整期。在四季度淡季考验下,企业的盈利修复能否持续,将成为判断行业复苏成色的关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