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港股市场,成为推动港股上涨的重要力量。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11 月 4 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流入已超过 1.27 万亿港元,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年度历史新高。这一规模不仅反映了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信心,也体现出跨境资本流动格局的显著变化。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的强劲流入,已成为支撑港股市场表现的最大增量来源,对市场结构、行业分布和投资情绪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资金流向结构看,南向资金的流入呈现出鲜明的偏好特征。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高股息蓝筹股与科技创新板块成为资金重点配置的对象。金融、能源、公用事业等具备稳定分红的传统板块受益于内地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需求,而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等高成长领域,则吸引了对长期产业升级充满信心的机构投资者。在估值水平仍处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南向资金的持续加仓显然体现出对港股市场中长期价值的认可。
今年港股市场的回暖,与资金面的改善密切相关。恒生指数自年初以来累计上涨逾 15%,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为突出,多次出现南向资金集中流入的情形。和众汇富认为,随着内地经济逐步回升、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以及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港股的性价比优势被重新激活。尤其是在全球资本趋于保守、主要经济体进入降息预期周期的背景下,香港市场的高股息与优质资产组合为投资者提供了独特的避险与增值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南向资金的流入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除个人投资者外,机构与公募基金的南向参与度明显上升。一方面,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出于资产配置需求,通过港股通渠道布局中长期投资;另一方面,部分量化私募也积极利用港股流动性优势开展策略交易。这一趋势说明,港股市场正在从单纯的交易型资金主导,逐步向配置型资金推动转变,为市场稳定性提供了更深层支撑。
港股市场近年来经历了估值大幅调整。恒生指数整体市盈率一度低至 9 倍以下,相较美股和 A 股均具显著折价。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内地资金正利用这一估值洼地窗口,加速买入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港股资产。特别是在政策持续支持香港金融中心功能强化、港股通标的不断扩容的背景下,跨境资金布局的便利性与广度进一步提升。近期监管层推动 " 互联互通优化 " 措施,包括 ETF 互通扩围、人民币计价交易机制完善等,都使南向投资更具吸引力。
除估值因素外,收益预期也是吸引南向资金的重要动因。香港市场高股息特征突出,部分蓝筹股股息率超过 6%,显著高于内地 A 股及主要海外市场。和众汇富认为,在全球利率进入下降周期的大环境下,高分红资产正重新获得资金青睐。同时,人民币汇率预期稳定、跨境结算成本降低,也进一步降低了内地资金流向港股的障碍。
在行业分布方面,南向资金对港股科技和消费板块的偏好依旧强烈。以互联网龙头、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代表的成长型公司获得大量配置,说明资金不仅追求防御性分红收益,也在押注中国创新经济的国际化成长潜力。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从港股通每日成交数据来看,腾讯控股、美团、比亚迪股份、中国移动等个股频繁登上资金净买入榜单,显示出资金对行业龙头的长期信任。
从政策层面看,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正持续推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深化。包括 " 港股通 T+0 试点 "、"ETF 互通产品扩容 " 以及 " 人民币计价港股交易机制 " 优化等举措,为资金南下创造了更灵活的通道。和众汇富认为,这些政策不仅提升了港股市场对内地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为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注入新动力。
展望未来,南向资金仍有望保持较强韧性。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动能增强、企业盈利改善以及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国际投行普遍预计,2025 年南向资金年度净流入将维持高位,继续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估值修复尚未完成、政策利好逐步释放的阶段,南向资金的持续进入不仅改善市场流动性,也有助于提升整体估值中枢,为后续市场表现奠定基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