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社 昨天
接盘上汽通用旧厂仅是开始,吉利谋划500万年产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近日,有消息称沈阳原上汽通用北盛工厂(三期)被吉利汽车接盘,目前正在升级改造,后续将用于补充吉利银河的产能。

这家目前有机会追赶比亚迪,且已经在今年 10 月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百万销量目标的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目前正面临 " 产能追订单 " 的甜蜜烦恼。

笔者也从吉利汽车沈阳工厂的招聘信息中印证了这一消息。消息显示,该基地占地面积 2.22 平方公里,计划投产车型皆位于细分维度销量前列,目标改造为工艺先进、智能化程度高的整车生产基地和 4.0 工厂,计划将在今年年末实现首车下线。

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吉利银河的产能供应,吉利还计划改造位于武汉的莲花跑车工厂,该项目已经于今年 9 月份签订,预计将在 2026 年上半年落地。

据《汽车公社》统计,目前吉利汽车在全国范围内主要有 16 大基地,比较集中的是浙江,另外湖南、贵阳、四川、西安、河北、山西、山东等地都有基地布局,实际规划产能超过 450 万辆。

如果再算上吉利目前谋划通过 " 租赁 + 改造 " 的方式扩充产能,以及海外工厂的布局,吉利汽车的总计年产能规划将超过 500 万辆,明显是瞄准国内第一大车企的目标而去的。

按照吉利内部 " 明年是产品大年 " 的说法,结合其产能规划和布局,你觉得吉利会在什么时候真正坐上国内第一车企的宝座?

01新车火爆,吉利 " 借 " 产能?

其实吉利接盘通用北盛工厂消息正式披露之前,事情也是有迹可寻的。2025 年 2 月上汽通用北盛工厂全面关停,之后消息披露南厂工业用地将转商住开发,而北厂(即三期)则被保留下来。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沈阳,放在过去也是汽车重镇,华晨、宝马、金杯、通用等汽车公司和基地,撑起了当地工业基础,也形成了汽车产业工业集群。只不过随着华晨、金杯、通用等企业的没落和下行,宝马在豪华车市场被中国新能源蚕食,沈阳当地也需要引进强大的汽车企业做发展支撑。

今年 5 月份,沈阳吉驰汽车成立,虽然背后的资本全部为沈阳国资,但名字其中含有一个 " 吉 " 字,其用意也不言而喻。当时的消息是该公司将投入 8.9 亿元对该基地进行改造升级,且几乎同一时间,沈阳当地就传出吉利将接手北盛工厂的消息。

之后就有招聘网站显示," 吉利汽车沈阳基地 " 密集招聘焊接工程师、新能源产线技师等岗位,要求 " 熟悉电动车产线改造优先 ",这种人才结构和职位的需求,暗示着这座传统燃油车工厂将被改造为新能源专属基地。

今年 9 月份,吉利沈阳项目正式敲定,之后就陆续开启了产线员工的招募,10 月起该工厂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这个曾年产 50 万辆整车的合资基地,正式迎来了属于中国品牌的新时代。

吉利之所以这么着急地到处 " 借 " 产能,核心原因是从吉利银河到领克再到极氪,其最新的一系列新车都远远超出预期。

" 虽然现在单日排产 700 台左右,但产能严重不足,目前分给银河 M9 的产能只有 1 万辆左右,还欠 2 万左右的订单,而且现在每个月的新增订单都在 2 万左右。" 在 10 月 31 日吉利银河 M9 2 万辆新车下线仪式上,生产银河星耀 8 和 M9 的吉利钱塘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银河星耀 8 和银河 M9 都卖得很好,现在欠用户很多车。

还有包括像领克 900 和极氪 9X 这样的大型旗舰 SUV,每款车的产能都无法满足市场的订车需求。根据领克和极氪内部人士透露,领克 900 的产能只有 7000 左右,目前已经全面拉满;极氪 9X 的初期产能只有 5000 台左右,但上市以来,订单数已经远超极氪预期,现在下单提车至少要等半年。

根据吉利 10 月份公布的数据,该月吉利银河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 100 万辆的年销目标。吉利银河 11 款在售车型中,有 7 款车进入万辆俱乐部,还是在产能紧张的情况下,可见吉利银河品牌在市场上的认可和火爆程度。

" 太缺车了,产能严重不足 ……"。笔者从吉利多款车型项目内部人士打听到,其实不光是这几款大车产能不足,还有像吉利星愿、银河 A7、银河星耀 6 等车型,都是爆款。

然而问题是,吉利真的缺产能吗?根据《汽车公社》的初步统计和求证,目前吉利拥有 16 大基地,规划年产能超过 450 万辆。但今年吉利汽车预计年销量实现 300 万辆,也就是说其还有约 150 万辆的富裕产能并没有拉满,就算吉利明年规划销量瞄准 400 万辆,以目前的产能情况,也是完全足够的。

所以吉利无论是收购沈阳上汽通用的北盛工厂,还是接盘武汉的莲花工厂,其核心目的一方面是扩充产能,另一方面还是调整产能、市场和产业布局。

从吉利基地的产能布局地图来看,大本营是在浙江,目前布局了 8 大基地,主要辐射华东和华南市场。而从全国基地的辐射情况来看,最北的是张家口、山西晋中、山东济南三大基地可以辐射北方市场;成都和贵阳可以辐射大西南市场,西安和宝鸡可以辐射西北市场,目前湖南湘潭基地辐射中部市场。

但是随着新能源需求提高,渗透率逐步增长,吉利的新能源布局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的因素。特别是西部、北部、中部,展现出销量爆发与产能缺口的矛盾,而且如果从更远的基地采用长距离运输的方式投向市场,也会增加物流与管理成本。在如今这个利润逐步压薄的时代,基地离市场越近,对企业来说越有利。

因此从市场端分析,东北市场的新能源渗透潜力构成关键吸引力。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 18.2%,远低于全国 35% 的平均水平。吉利将基地布局沈阳,既能以 " 本土制造 " 降低物流成本,更可借助地缘优势推广吉利旗下适合严寒地区的混动车型,而目前这个区域的新能源车,核心还是比亚迪的天下。

所以再回想今年 1 月吉利控股集团(含吉利汽车、沃尔沃、远程商用车等)宣布 2027 年整车销量 500 万辆,对外口径还是有些偏保守了。

02产能是把双刃剑

上汽通用北盛工厂的兴衰,堪称中国汽车产业合资模式变迁的缩影,合资时代的 " 黄金十年 " 已正式落幕,自主大 · 跃进的新篇章正在开启。

这座 2004 年落户沈阳的合资基地,巅峰时期年产能达 50 万辆整车、45 万台发动机,生产的别克 GL8、雪佛兰探界者等车型曾长期主导东北市场。但随着上汽通用销量从 2017 年 200 万辆的巅峰持续下滑至 2024 年的 43.5 万辆,其产能利用率仅余 22%,北盛工厂的关停成为必然。

而当通用将东北基地让渡给吉利时,实质是承认了中国品牌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汽协数据显示,合资品牌市占率从 2020 年的 60% 跌至 2025 年的 31.3%,而自主品牌占比朝 70% 奔去,同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市占率超过 60%,而合资还不到 10%。通用、大众等巨头的产能退出,恰好为吉利、比亚迪等头部自主品牌提供了扩张契机。这种转变不仅发生在沈阳,未来也将在全国范围内上演。在国家严控新增产能的政策背景下,收购老旧厂房成为头部企业 " 曲线扩产 " 的最优解。

实际上今年 6 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在 2025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当今世界的汽车工业存在 " 严重的产能过剩 ",因此吉利决定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或扩大现有工厂的产能,尽最大可能地展开务实合作、资源重组。

所以通过收购(如沈阳北盛、武汉莲花跑车)、改造现有基地(如杭州湾、成都工厂)实现产能升级。这种模式既规避了新建工厂的审批门槛,又能快速获取成熟产线与现成的供应链资源,为产销目标奠定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处在水深火热的基地、政府和投资方,巴不得迎来新的大腿,以解决税收、就业和发展的问题,吉利现在 " 低价 " 入局,也展现出吉利作为浙商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洞察。

就拿目前沈阳的北盛工厂来说,吉利除了让其零部件体系的地通工业控股集团落地沈阳辉山经开区外,尚未在当地成立明显和乘用车制造相关的商业组织。根据行业分析认为,目前基地的初期改造资金为地方国资委出资,不排除未来吉利和当地政府共享产业收益和分摊市场风险的可能。

毕竟产能的扩张并非一锤子的买卖,也并非当下吉利新车火爆,未来一两年内就一定会继续大卖。市场瞬息万变,竞争对手汹涌而至,无数的前人故事告诉我们,胜利会使人疯狂,一旦走上了产能扩张的道路,就要承受市场变化企业下行的风险,而过去很多合资车企从辉煌扩张,到没落卖厂的案例也告诉我们,扩产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产能扩张的关键在于 " 精准 " 与 " 柔性 ",既要匹配市场增长节奏,又要具备快速调整的弹性,成败取决于企业对市场周期、自身实力的判断,以及对未来市场格局的深刻洞察。而在扩张道路上吃过一次亏的吉利,这一次还会顺利达成 500 万辆的年销目标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吉利 沈阳 上汽通用 吉利汽车 新能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