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6 日,灭菌乳新规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灭菌乳只能使用生乳作为原料。复原乳被分离出灭菌乳原料行列,使用复原乳的将统一归于调制乳进行管理,并且需要明确标识。这让很多人都对复原乳产生了疑问,复原乳是不好吗?它会被淘汰吗?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科学角度重新认识这种乳制品,了解其在规范管理下的真实面貌,以及它在我们日常饮食中扮演的角色。
复原乳,简单来说就是将鲜牛奶制成浓缩乳或乳粉按比例加水还原而成的液态乳。这个过程类似于我们用奶粉冲泡牛奶,只不过工业化生产在设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上更为精密和严格。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日常饮用的一些调制乳、酸奶等乳制品,其原料就是复原乳。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24)对复原乳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新规强调,使用复原乳作为原料的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标识。这一规定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强化了复原乳的质量管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从营养角度看,复原乳经过两次高温灭菌处理,确实会损失部分热敏维生素 B 族,但蛋白质、钙质等核心营养成分基本不受影响。并且含量和吸收率也和鲜奶相差不大。而两次高温灭菌处理,灭菌更为彻底,让复原乳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延长保质期。因此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新规之后,尽管复原乳退出了灭菌乳市场,但它仍然在乳制品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复原乳保质期长,储存运输都方便,作为乳制品原料,可以做到稳定供应。同时,标准化生产的复原乳,质量品质更加稳定,适配性也更强,更便于依据不同乳制品的特点,调整比例配方,加工成各类乳制品。
在新规的实施下,复原乳凭借基础营养足够,适配性强,安全性又有足够的保障,成为消费者可信赖的选择。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不同加工方式的乳制品各有特点。巴氏杀菌乳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的天然风味和部分热敏性营养素;超高温灭菌乳在常温保存和营养保留间取得平衡;复原乳则提供了稳定、安全、口味多样的乳品供应。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储存条件和经济考量做出选择。
在食品安全视角下,复原乳并非 " 次等 " 产品,新规的实施强化了其安全性和透明度,使消费者能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复原乳在内的各类乳制品将继续为国民营养健康提供多元、安全的选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