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1-06
范小青:在最熟悉的苏州讲述买房人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短篇小说《遇见你》以当下买房的情节为故事基础,通过主角在新购老宅中发现原主人遗留的手稿,展开了围绕王爷爷的回忆叙事——既有老宅原主人手稿中关于王爷爷的回忆,也有女主角作为王爷爷远在他乡的孙女对往事的追忆。

老宅的原主人王卓青在手稿中写道——住在朝北厢房的王爷爷,在每个月十五号都会定期收到一张十五元的汇款单,他十分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直到有一天,汇款金额从十五元变成了十元,王爷爷心急如焚,猜测寄钱的子女可能出了什么事,慌乱中不慎摔了一跤,之后一病不起,最终离世。

而在女主角的童年记忆里,她的父母每个月都会想方设法寄十五元的汇款单给王爷爷。直到有一次,女主角出于私心,偷偷将汇款金额改成了十元。没过多久,王爷爷就去世了。当女主角读到王卓青的手稿时,才意识到爷爷的去世与自己当年的行为有关。往事的真相似乎逐渐完整起来,正如主人公所言:" 真的是弥补了历史的缺失、我的缺失。"

虽然故事有两条回忆线索,但作者有意将两位叙述者的身份模糊为同一人,甚至让两个时空的界限也变得朦胧。例如,房产中介小刘不小心将女主角徐越蓝的微信备注改为了王卓青;王卓青手稿的字迹与主角的十分相似;主角购入平江后街老宅的过程,也仿佛鬼使神差一般,似乎她原本就是这栋老宅的主人……而主角与王卓青的联系,也仅止于一次视频通话,之后再也无法联系上。

老宅背后的往事仿佛来自另一个平行时空。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暗示老宅的往事与主角之间的关联,为故事营造出一种虚实交织的神秘氛围,同时也似乎对现代社会网络上联系方式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这种设计的重点并不在于主角和王卓青是否为同一个人,而在于揭示另一种真实——个体对生命缺失之处的弥补。这种弥补并不完全依赖于客观事实,而在于我们对精神世界的追寻。主角在真真假假的经历中,找回了当年种下的因所结出的果,知晓了爷爷去世的真相,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因此得以完整,或者说,形成了一个闭环。

范小青曾坦言,自己的小说总是不自觉地写到 " 寻找 " ——无论是具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精神、哲学意义上的追寻。《遇见你》的故事,其实也正是主角寻找生命缺失部分的过程。

范小青还说过," 我的文学图谱就是从苏州故土出发。"《遇见你》的故事,无疑也参照了她最熟悉的苏州。而小说中提到的 " 爆改迷你棺材房 " 视频,以及可能被伪造的视频通话等较新的社会素材,也让当下的读者更有代入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苏州 文学 微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