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长达 20 个月的悬空之后,华泰保险集团终于迎来了新一任总经理。10 月 31 日,北京金融监管局正式核准胡玮出任华泰保险总经理。
胡玮是一位来自中国平安(601318.SH)的老将,出身科技条线,曾任平安国际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
人事调整之外,华泰保险的股权结构在过去几年发生重要变化。随着多家本土股东陆续退出," 安达系 " 逐步加强控制权,华泰已转型为一家外资控股的保险集团。在资本重塑治理格局的同时,旗下寿险与财险板块业绩出现明显波动,对集团稳健经营形成持续挑战。
1
57 岁老将出任集团总经理
早在 2024 年末,业内就已传出胡玮已到岗华泰保险,出任总经理一职,直至十个月后,这一任职资格才获监管核准。公开资料显示,胡玮 1991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此后获得美国坦普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胡玮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国际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早年专注于亚洲区域的 IT 创新与数字化布局,是国内保险科技领域最早一批具备前瞻视野的技术专家之一。2013 年,他加入中国平安,先后担任平安科技首席系统运营官、平安云事业部总裁。在构建集团级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体系及区块链基础设施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
2018 年起,胡玮开始担任平安国际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CTO),仅用三年时间,这一新兴板块便以 500 亿估值跻身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成为其科技能力的重要佐证。
胡玮今年已 57 岁,华泰保险集团及控股公司董事长、副总以上级别的高管也普遍不年轻,多名重要岗位人员面临到龄退休的节点。

图源:罐头图库
华泰保险董事长赵明浩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与创始人王梓木一样来自 " 体制内 ",1996 年随王梓木一同 " 下海 " 创办了华泰财险(华泰保险集团前身),此后便一直在华泰深耕,2011-2022 年期间任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首席运营官及其他重要职务。2022 年王梓木退休并卸任董事长职务后,赵明浩顺理成章成了接班人。
赵明浩已 61 岁,看似到了退休的十字路口,但前任董事长直至 69 岁才交棒,赵明浩是否会 " 遵循惯例 "?
除此之外,华泰财险董事长丛雪松年满 60 岁,今年 8 月已不再担任集团副总经理、临时负责人,但仍保留华泰财险董事长职务。华泰人寿女董事长张蓓 54 岁,也到了将退休的年纪。
华泰保险旗下已握有四大关键金融牌照:除财险与寿险这两大核心主业外,更通过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 " 华泰资产管理 ")与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 " 华泰保兴基金 "),将业务触角延伸至资产管理及公募基金领域。这四大支柱共同构成了其综合金融服务的布局。

来源:华泰保险官网
梳理华泰保险与控股金融公司的人事关系发现,存在这几种现象:
一是高管团队中,很多人都在华泰体系任职多年;
二是高管年龄偏大,集团与旗下财险、寿险公司董事长、副总以上级别高管均在 50 岁以上,部分人员接近退休年龄;
三是集团与控股公司交叉任职、一人身兼多职现象比较普遍。
集团董事长赵明浩,兼任华泰资产管理董事长;集团副董事长张蓓,兼任华泰财险董事、华泰人寿董事长;集团资深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杨平,兼任华泰保兴基金董事长、华泰资产管理总经理;集团资深副总经理兼首席人才官、合规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吕通云,兼任华泰财险和华泰人寿董事;集团副总经理王俊建,兼任华泰财险总经理;前不久刚卸任的集团前副总经理丛雪松,兼任华泰财险董事长。
2
中小股东持续退场,
股权向 " 安达系 " 集中
过去几年华泰保险的股权变更,是一部 " 安达系 " 通过一系列交易,从重要股东走向绝对控股的历程。
安达保险集团是美国知名保险公司。2002 年,安达天平再保险有限公司(简称 " 安达天平再保险 ")、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简称 " 安达北美洲 ")及安达美国控股公司(简称 " 安达美国 ")受让部分股东转让的股权成为原华泰财险股东,合计持有公司 22.13% 股份,成为公司重要股东,原华泰财险自此成为外资参股的保险公司。
此后公司经历了增资扩股,单独设立财险子公司,原财险公司更名为华泰保险集团,公司股东也几经变更,但在 2019 年之前," 安达系 " 对公司的股权比例没有太大变动,截至 2019 年末旗下三家公司合计持有公司 21.79% 股份。
2020 年之后,中资股东尤其是央国企股东陆续转让股权," 安达系 " 通过不断受让股份一步一步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2020 年 1 月,华泰保险原股东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陕西省华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厚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 2.74%、1.28%、0.55%、0.11%、0.08% 转让给安达百慕大保险公司(简称 " 安达百慕大 "),转让后,后者持有公司 10.93% 股份。
2020 年 6 月,原股东君正集团(601216.SH)及旗下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 11.74%、3.57% 股份转让给安达天平再保险;2020 年 11 月 18 日,深圳市秉浩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 0.88% 股份转让给安达天平再保险。
截至 2020 年末,安达天平再保险、安达百慕大、安达北美洲合计持有公司股份升至 42.72%。

图源:罐头图库
君正集团在 2019 年就发布公告称,拟向安达天平再保险转让所持有的华泰保险合计 22.36% 的股份,交易总价为 107.89 亿元。但转让过程一波三折,曾遭到当时的第三大股东 " 当代系 " 的反对," 当代系 " 通过旗下重庆当代砾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天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华泰保险 12% 股份。
两次股东大会股权交易均被否决,主要因 " 安达系 " 绝对控股后,小股东影响力将被削弱,且失去出清股权的谈价窗口,小股东日后交易的谈价空间更加受限。导致该笔股权采取 " 两步走 " 的策略,第二笔股权于 2023 年交易完成。
据《第一财经日报》数据," 君正系 " 对华泰保险总投资在 65.4 亿元左右,此次转让可净赚超过 40 亿元,溢价率接近 65%。
2023 年,除了受让君正集团剩余股份," 安达系 " 还受让了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39% 股份,截至当年末," 安达系 " 四家公司持股比例升至 76.54%,确立绝对控股地位。
2024 年以来,多家央国企小股东持续清仓退场,背后是央企 " 退金令 " 的全面落地。截至 2024 年末," 安达系 " 持股比例升至 85.53%。虽然 2025 年以来,华泰保险仍陆续有小股东将所持股份挂牌转让,但这些零散股权的变动并不影响 " 安达系 " 对华泰保险的控制地位。随着股权结构进一步清晰,华泰保险已成为国内由外资绝对控股的保险集团。
3
集团业绩波动起伏,
财险、寿险业务影响较大
股权更迭的同时,华泰保险在业绩上也呈现出一定波动性。2020-2023 年集团营业收入增幅分别为 2.96%、2.78%、2.27%、0.87%,增幅明显放缓;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降幅分别为 10.8%、25.79%、77.83%,2023 年归母净利润仅 1.91 亿元,较 2020 年高峰期缩水 85.33%,创下近年来最低水平。
不过 2024 年公司业绩强势反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0.12% 至 206.19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06.16% 至 13.49 亿元,创下九年新高。

数据来源:Wind
集团营收、净利的波动,受旗下寿险、财险公司的业绩影响较大。
过去几年,华泰财险对集团的业绩贡献较大。虽然自 2022 年以来华泰财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此后两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两连跌,其中 2024 年营业收入 66.9 亿元,同比下降 4.88%,净利润 4.03 亿元,同比微降 0.1%。一方面,已赚保费连续下降;另一方面,投资收益降至 4 亿元以下的较低水平。
2020 年,华泰保险与安达集团共同决定,将安达中国的业务并入华泰财险,2022 年 12 月经监管批复同意后,2023 年 1 月,华泰财险与安达保险签署了转让协议。在完成全盘受让后,2024 年末安达保险进入解散程序。但此次整合似乎存在 " 重规模轻管理 " 的隐患。
根据《理财周刊 - 财事汇》报道,安达保险原有 30 余个分支机构的人员安置、保单承接与系统对接尚未完全落地,部分保单出现 " 无专人跟进 " 的真空状态,已有投保人反映 " 续保通知延迟 "" 保障范围擅自变更 " 等问题。" 安达系 " 绝对控股之后,华泰财险将业务重心向高端财产险倾斜,但原有个人险业务的服务质量持续下滑,导致收入进一步萎缩。
此外,今年以来,华泰财险及各地分支机构已收到 5 张监管罚单,问题集中在财务造假、利益输送、费率违规等风险点," 机构 + 个人 " 双线追责已成行业常态。

华泰保险集团利润的 " 三连降 " 则更多是受华泰人寿影响。
从保费收入来看,近年来华泰人寿处于持续增长趋势,2024 年保费收入达到 92.93 亿元,同比增长 27.1%。从业务结构看,分红险成为华泰人寿重要的收入来源。2024 年,其分红险业务收入达 42.18 亿元,较 2023 年 19.36 亿元增长超过一倍,成为推动营收增长的关键因素。
但是在利润方面波动较大。具体来看,2019 年,华泰人寿净利润在达到 5.06 亿元的历史高位后,便开始逐年下滑。2020 年、2021 年分别为 4.12 亿元、2.82 亿元,2022 年由盈转亏,亏损 2.25 亿元,2023 年亏损 8.93 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这是集团利润跌至谷底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2024 年华泰人寿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 0.92 亿元,扭亏的核心因素则在于投资收益的增长。2024 年华泰人寿投资收益 21.91 亿元,同比增长了 81.5%。
从支出项来看,华泰人寿 2024 年赔付支出、保单红利均有所下滑,分别为 14.08 亿元、1.83 亿元,分别同比下滑 12.5%、31.46%。
退保金、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华泰人寿的退保金已连续三年增长,2022-2024 年分别为 5.08 亿元、6.5 亿元、7.28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仅华泰人寿财富金账户年金保险 ( 万能型 ) 一款产品,保户投资款 2024 年退保金额就有 6.07 亿元。
产业经济学家支培元建议华泰人寿调整产品策略,减少对万能险等退保率高产品的依赖,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保障型产品;加强保单全生命周期管理,改善客户体验,减少非必要退保,可利用 " 犹豫期 " 和 " 缴费宽限期 " 等政策窗口,为客户提供更多缓冲选择。
除了保险业务,资产管理与公募基金也是华泰保险的核心金融业务。华泰资产管理主要为保险公司、央国企、银行及其他机构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从业绩表现来看,在华泰保险各业务线中无疑是最为稳定的公司,近几年,不管是资产规模还是业绩都稳步增长。
2024 年华泰资产管理总资产 53.38 亿元,同比增长 22%;营业收入 18.34 亿元,同比增长 17.64%;归母净利润 8.29 亿元,同比增长 31.03%,近两年华泰资产管理已超越华泰财险,成为集团最赚钱的公司。
华泰保兴基金的管理规模在过去一年持续突破,在 300 多亿元徘徊三年之后,2024 年三季度首次突破 400 亿元大关,2024 年四季度突破 500 亿元,2025 年二季度更是创下 677.07 亿元的历史新高,三季度规模下降 58.61 亿元,但仍在 600 亿元以上。
不过华泰保兴基金 " 偏科 " 严重,债券基金 " 一枝独秀 ",规模超 500 亿元,占总规模的 8 成以上,固收类基金规模合计占比则超 94%。
4
2025 年业绩全面增长
2025 年,受资本市场回暖影响,各类金融机构都从中受益,尤其是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推动公司盈利水平整体上升。
前三季度,华泰财险保费收入 86.4 亿元,同比增长 4.25%,净利润 3.92 亿元,同比增长 23.45%,在两连跌后实现正增长。华泰人寿保费收入 87.28 亿元,同比增长 10.23%,净利润 2.17 亿元,扭亏为盈,盈利水平持续回升,已超 2024 年全年利润。

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稳健增长,意味着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下,消费者对锁定长期收益的需求不断加强。前三季度 73 家人身险公司合计盈利 3180 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且已超 2024 年全年水平。拉动寿险公司盈利大增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收益率的提升,行业同比提升近 1 个百分点,大部分公司投资收益率超过 3%。
不过在这种背景下,华泰人寿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率 3.45%、综合投资收益率 1.01%,相较去年明显下滑,且综合投资收益率创下近几年最低水平,在 73 家寿险公司中位列 60 位。业绩增长,但挑战犹存。
今年 7 月,华泰人寿还迎来了新任总经理牛增亮,入职不到一年实现 " 两级跳 ",由临时总精算师升至副总经理、总精算师、首席风险官,再升任总经理。
牛增亮于 1994 年投身保险行业,先后在平安人寿、美国通能精算顾问公司、英大泰和人寿等保险公司担任重要管理岗位。2018 年起,牛增亮先后在安达人寿香港区域总部及美国全球总部从事产品开发定价和精算评估等工作,并负责协同安达人寿与华泰人寿的精算事务。
在高层人事方面,华泰保险集团及旗下公司中,来自 " 安达系 " 的成员或拥有外企背景的高管逐渐增多。相较于前临时负责人丛雪松超过 30 年的行业积淀、前任总经理李存强深耕寿险领域十余年,胡玮长期扎根于科技条线,在保险资产与负债两端的管理经验上稍显薄弱。
2024 年 3 月 1 日,华泰保险发布公告称,李存强不再担任集团总经理职务,指定集团副总经理、华泰财险董事长丛雪松为集团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务。在胡玮上任前,丛雪松卸任了临时负责人职务。
高层换任、外资掌舵、业绩波动之下,华泰保险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路口。胡玮的正式上任,能否为这家老牌险企带来新的气象,在科技基因与传统保险管理之间实现有效融合,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