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11-06
碧桂园杨氏父女闯过了最难的一道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11 月 5 日,这一天注定在房地产 " 化债 " 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次日,碧桂园公告,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 11 月 5 日的债权人会议上高票通过。碧桂园这场涉及约 177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270 亿元)、历时 300 天的艰苦博弈,终于跨过了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一道坎。

碧桂园也借此,一举降债约 117 亿美元(约 840 亿元人民币)。同时,预计确认最高约 700 亿元重组收益,这都会显著增厚其净资产。

这并非当天唯一的喜讯。也是在 11 月 5 日,另一家头部房企融创中国,境外债二次重组获得法院批准。

这不是巧合。这是民营房企头部力量在历经炼狱般的自救后,一次不约而同的会师。

它向整个市场传递了一个极其强烈且迫切的信号:民营房企通过谈判存活的道路不仅走得通,而且正从个案汇聚成浪潮,它们仍有未来。

诚然,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是昨日,每一家房企都在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坐标。以碧桂园、融创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也在这场深度调整中,展示出自己的韧性,努力闯关。

如今,它们都在债务重组的路上陆续交卷,为活下来,为走向行业下半场,谋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张入场券。

艰难闯关

300 天里完成 177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270 亿元)的境外债重组,碧桂园又创了一个纪录。

对于企业来说,债务重组兵贵神速。如果管理团队的精力长期陷于债务的泥泞里,以致军心涣散,企业经营无法回到正轨,那么债务重组也便失去了意义。

一名外资银行投行主管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在一个可控的时间里,与债权人达成一致非常重要。

然而碧桂园的债务重组,是一项极其困难且繁琐的任务。

规模上来说,177 亿美元的债务体量,使其成为近年来中国房企最大规模的重组案之一。

此外,这 177 亿美元,分散在 34 笔境外债务或偿债义务中。碧桂园所面对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战场:方案不仅要覆盖纽约法管辖的美元债、英国法管辖的可转债,还要处理香港法管辖的银团贷款。不同司法体系、不同发行结构、不同增信结构,使得方案设计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倍增。

而碧桂园的债权人类型众多,利益诉求差异极大。华尔街见闻了解到,碧桂园管理层带领财务团队,连续数月与债权人开展昼夜颠倒的越洋谈判。他们面对的是涵盖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实钱基金、对冲基金、保险资金及私人银行的庞大债权人队伍。

碧桂园必须在众口难调的博弈中寻求那个唯一的平衡点。

从今年 1 月 9 日披露重组亮点,到 4 月 11 日公告重组支持协议(RSA),11 月 5 日高票通过。300 天里,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的平衡。

最后的结果在近年的房企债务重组中,也是少见的。碧桂园两个组别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中,组别二(美元债及其他债权)赞成票高达 96.03%,组别一(银团贷款组别)赞成票也达到 83.71%。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债权人对碧桂园又投出了信任票。

在这场博弈中,杨惠妍家族展现了自己的诚意。10 月 13 日,碧桂园控股股东签署不可撤回承诺,带头将 11.48 亿美元股东贷款的结余部分全额转股。

统计数据显示,自 2023 年 8 月债务重组以来,杨惠妍家族合计向公司提供约 30 亿港币的现金支持;2021 年至今,已累计向公司提供折合约 106 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借款等现金支持。

杨惠妍家族的努力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佛山市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亦在 10 月的企业家大会上公开评价,杨国强、杨惠妍和莫斌等人," 在这艘大船遇到风浪的时候,没有弃船,没有将应该要背负的社会责任、债务等等抛在一边,而是咬着牙,在这场风浪中努力地奋进。"

这种 " 不弃船 " 的担当,是债权人愿意坐下来谈判的根本前提。这也为重组后治理结构与管理运营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迎向未来

11 月 5 日的 " 关键一步 ",为碧桂园换来了最宝贵的空间。

它与此前融创的成功上岸遥相呼应,它们共同为其他仍在困境中挣扎的同行提供了清晰的模板和希望。它们向市场证明了,即便是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债务,也可以通过谈判和博弈实现有序的去杠杆。

同时,碧桂园与融创的迈出这关键一步,也有效缓解了市场对民营房企的系统性担忧。标志着行业正从恐慌阶段,向优质主体率先企稳的修复阶段演进。

债务重组的本质,就是以时间换空间。碧桂园此次境外重组,从债务规模、期限、成本三个维度系统性重塑了它的债务结构。

在方案所有选项足额认购的理想情况下,预计降债规模约 117 亿美元,折合约 840 亿元人民币。更关键的是,重组预计将确认最高约 700 亿元人民币的重组收益,这将显著增厚其净资产,进一步夯实财务安全垫。

重组后,新债务工具的融资成本被大幅压降至 1.0%-2.5% 的低位区间,且具备实物付息选项,每年将为碧桂园节省巨额利息支出。此外,方案中的债务期限最长高达 11.5 年。这长达十余年的周期,将为碧桂园穿越行业寒冬提供关键且充足的财务缓冲空间,使其能将更多的资源聚焦在业务经营上。

此前,碧桂园 8 笔境内债重组于 9 月底通过,预计可实现本金削减 50% 以上,期限最长达 10 年。

这一揽子 " 先外后内、通盘统筹 " 的债务管理策略,将帮助碧桂园实现大幅去杠杆,为其轻装上阵创造了财务前提。

财务出清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碧桂园只有真正解决经营问题,修复其现金流量表,才能顺利走出危机。

眼下,随着近三年超 180 万套房屋的大规模交付逐步进入收官阶段,碧桂园现阶段的刚性资金需求已在减少,整体资金压力预计将相对放缓。这为公司将资源从 " 还旧账 " 转向 " 谋未来 " 创造了最关键的前提。

一个极具信号意义的经营转段已经启动。碧桂园人士透露,随着三季度部分区域 " 保交付 " 任务收官,公司已经启动了新项目的经营策划。这标志着其战略正从全力保交房的状态,向资债修复与正常经营的常态过渡。

当然,旧的游戏规则已经失效,中国房地产正告别粗放增长,进入注重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十五五 " 规划所指引的高质量发展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才是这场 " 新牌局 " 的通关密码。

这亦是碧桂园试图在自救之外,为未来探寻的新生之路。其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以科技建造和代管代建为两翼的战略,正是对 " 新模式 " 的积极回应。

穿越风暴的航程固然漫长,但随着碧桂园这道最困难、最繁琐的难题得解,其经营和企业战略的新篇章,才刚刚启幕。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正在被这些守住底线、主动转型的企业所塑造。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碧桂园 房企 外资银行 闯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