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浪潮奔涌不息,中国企业的航船正驶向一片更为广阔也更具挑战的深蓝海域。今天上午,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的 2025 虹桥 HUB 大会,以 " 桥连世界:全球变局下的中国企业出海 " 为主题,将聚光灯投向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出海征程。如今,中国企业出海已迈入全新的 3.0 阶段,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正以其独特的战略定位与生态构建,成为赋能企业扬帆远航的核心 " 码头 " 与战略 " 支点 "。
出海 3.0 模式从 " 走出去 " 到 " 走进去 "
拓展国际循环,既是我国当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高盛报告,2024 年中国上市公司海外营业收入为 16.0%,2028 年预计升至 20.6%。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认为,展望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营收比重会越来越大,逐步成为跨国公司,"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
" 目前,中国企业已经从‘贸易出海’的 1.0 阶段、‘全球化布局’的 2.0 阶段,演进到当前‘本土化深度经营’的 3.0 阶段。"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中国主管合伙人李瑶认为,在这一阶段,中企的出海模式已进化为构建端到端的本地化价值链生态,通过在海外建立涵盖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的全链条体系,打造多中心全球运营网络,以此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并提升战略韧性。
毕马威观察到,当下走在 " 出海 " 最前列的是来自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医疗医药和高科技等行业的企业," 而虹桥正聚集了一大批这类企业 "。
" 出海模式的多元化成为出海 3.0 阶段的鲜明特征。" 朱民将其概括为三大典型路径:" 以光伏、机器人为代表的产品制造出口,以汽车零部件、电子产业链为代表的供应链出海,以电商、游戏、社交软件和快时尚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出海。"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教授理查德・鲍德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随着中国进入先进成熟经济体行列,服务业、高端服务出口将迎来快速增长,中国的优势将集中在高科技、绿色科技和高端服务领域,通过技术与国外劳动力的结合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不过在当下的复杂环境中," 出海 3.0" 意味着更复杂的合规要求、更棘手的供应链管理和更高端的人才需求。英国 48 家集团主席杰克・佩里认为,过去的重点是让世界理解中国文化,而如今,中国公司主动走向西方,并致力于在当地市场变得举足轻重。这标志着一个从 " 中国制造 " 到 " 由中国销售 " 乃至 " 由中国运营 " 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深入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肌理。他特别强调了 " 适应性 " 的关键作用,中国企业不应仅仅用 " 中国的方式 " 去投资,而应学习 " 英国人在英国投资 " 或 " 法国人在法国投资 " 的本地化策略,企业需要将自身培育出的创新才智与对当地市场的理解和适应相结合。
一站式生态构建出海 " 超级枢纽 "
" 如果说出海企业搭乘各种船舶走向世界舞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就是一个最好的码头。" 朱民的比喻,巧妙诠释了大虹桥在中企出海大潮中的发力点。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枢纽,大虹桥正构建一个以 " 对外投资赋能 " 为核心的一站式国际化服务生态,成为全球罕见的专门支持企业 " 走出去 " 的超级平台。
鲍德温飞抵上海后,实地探访了 " 四叶草 " 周边,参观了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等机构。在他看来,许多国家都有服务平台,但目的是吸引外来投资,而大虹桥的独特之处是支持对外投资,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进博会 " 进口和全球化 " 的更深刻理解,使其成为连接长三角制造优势与全球市场的关键节点。
根据中国企业现阶段的出海需求,佩里认为,大虹桥实际上在扮演一个高端商业学院的角色,为高管们提供全球化的实战教育。它通过一种 " 寓教于乐 " 的方式,向中国企业高管展示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则——这里的 " 乐趣 " 正是成功的商业实践。其最终的目的并非让企业依赖枢纽,而是通过赋能,让中国公司在获得充分的知识与视野后,自主地做出商业决策,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 这是一个由内而外、授人以渔的赋能过程,核心是帮助中国公司自身成长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不少企业也分享了心得。黑湖科技提供的工业的软件和智能体,服务了全球超 3.2 万个工厂,公司联合创始人李想讲了个故事,这几年,很多非常本土化的海外工厂找到他们,李想很奇怪,就问了一个菲律宾的客户,客户说," 我听说中国的蜜雪冰城做得很好,我想成为下一个蜜雪冰城 "。这句话,让他更加清楚地体会到企业的优势," 因为海外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刚好是我们系统所具备的优势。" 他认为,身处虹桥这个 " 超级枢纽 " 十分幸运,这里离上海市中心不远,但是离世界很近。
以务实举措构建起全周期赋能体系
面对中企本土化经营的核心诉求,虹桥以务实举措构建起全周期赋能体系。当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在全力打造服务企业 " 走出去 " 先行区,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海外贸易中心三大公共平台目前已汇聚 280 多家市级认定的各类总部、500 多家专业服务商,以高品质服务护航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
面对当下中国企业出海的切实所需和急难困惑,本次大会发布了由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联合多家知名专业服务机构特别打造的《中资企业出海指引》和《虹桥出海案例》,以高质量公共知识产品,为企业 " 走出去 " 提供源自虹桥的系统性支撑。
" 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 3.0" 同步发布。3.0 版本深度融合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虹桥)分平台建设要求,系统整合企业国际化发展、国际人才培养、国际经贸合作、国际科创联动等重点功能,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为企业提供从战略规划、人才输送、园区落地到创新联动的一站式、全链路出海解决方案,全力构筑支持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 " 超级服务生态 "。

李瑶介绍,毕马威入驻大虹桥后,已连续两年选择在虹桥举办 " 出海周 " ,邀请约 20 个国家成员所的近 40 位海外专家来沪,与出海企业做面对面的交流。与此同时,财税和咨询团队与区内许多已经 " 走出去 " 的企业和有意 " 走出去 " 的企业保持密切交流,就他们关注的问题、实际遇到的难题,给出专业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未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通过更好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企业以虹桥为战略支点走向全球,进一步在推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多 " 虹桥智慧 ",贡献更大 " 虹桥力量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