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观察Autoobserver 11-06
133倍疯抢,港股年度最大车企IPO为何是赛力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11 月 5 日上午 9 时,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厅的显示屏跳出一组新代码—— 9927.HK。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 131.50 港元的价格登陆港股主板,募资净额约 140 亿港元,创下中国车企 IPO 规模新纪录,也成为 2025 年全球整车企业最大规模的上市案例。

从 A 股到 H 股双平台战略升维

赛力斯此次登陆港股,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的战略选择。相较于 A 股市场,港股更具国际化基因,投资者结构多元、流动性更高,可为企业打通连接全球资本的重要通道。

自赛力斯 10 月 27 日启动港股招股以来,市场的热烈反应超出预期。香港公开发售获得 133 倍超额认购,融资认购金额突破 1700 亿港元,国际发售部分获机构全额覆盖。22 家基石投资者的阵容更具深意——既有重庆产业母基金这样的本土资本,也囊括施罗德、韩国未来资产等国际机构,构建起一个 " 本土 + 国际 " 的资本协同网络。

"A+H" 双平台架构的形成,为赛力斯打造了差异化的资本运作能力。A 股市场对高成长企业的估值包容性,有助于支撑其长期技术投入的稳定性:新能源汽车研发本就周期长、投入大;而港股市场的国际属性,则为其海外并购、技术合作与全球渠道建设提供了便利。这一点在募资用途中体现得尤为清晰:70% 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20% 投向海外拓展与充电网络建设,剩余 10% 补充营运资金。每一笔资金,都精准指向全球化扩张的核心环节。

回顾赛力斯的资本进阶路径,其战略演进脉络清晰可见。2016 年登陆 A 股时,公司仍以微型车制造为主业,市值长期在百亿规模徘徊;自 2019 年与华为展开合作,伴随问界品牌的崛起,其市值在五年内增长超过 11 倍。此次港股上市,将进一步推动其估值体系的重构。

从行业视角看,赛力斯的双平台模式为中国车企提供了新的发展范式。此前,比亚迪、蔚来等企业也曾通过港股融资支持出海,但赛力斯以 " 豪华新能源 " 为定位,将资本运作与高端技术突破、品牌升级深度绑定。若这一模式走通,有望激励更多中国车企采用 " 技术 + 资本 " 双轮驱动的策略参与全球竞争。

营收占比 90.9%,问撑起赛力斯新局

赛力斯能够在港股市场获得资本青睐,问界品牌的业绩表现是核心支柱。这个从无到有的品牌,不仅改写了赛力斯的发展轨迹,也成为其估值逻辑的关键支撑。

2024 年,赛力斯汽车总销量达 49.7 万辆,其中问界系列贡献 38.63 万辆;2025 年前十个月,问界累计销量突破 32.5 万辆,10 月单月销量达 4.88 万辆,持续创新高。

问界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产品定位与技术协同共同作用的结果。自 2021 年与华为联合发布品牌以来,赛力斯逐步构建起覆盖中型 SUV 至全尺寸豪华 SUV 的产品矩阵:M5 在中端市场站稳脚跟,M7 以空间优势成为家庭用户首选,M9 则以超过 50 万元的售价成功突破高端市场天花板,证明了中国车企打造豪华电动车的能力。这种精准的产品布局,使问界在激烈竞争中找到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业内分析指出,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是问界快速成长的关键。这种合作已超越传统技术供应关系,形成了 " 华为技术 + 赛力斯制造 " 的互补生态:华为提供全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技术及渠道资源,赛力斯则贡献整车制造经验与供应链管理能力。为巩固这一关系,赛力斯于 2024 年以 115 亿元收购华为旗下引望智能 10% 股权,而引望智能作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核心资产,估值已超过 1100 亿元。

品牌的成功直接转化为财务成果。数据显示,问界对赛力斯营收的贡献从 2022 年的 60.3%、2023 年的 67.9%,大幅攀升至 2024 年的 90.9%。2024 年,问界系列收入突破 1319 亿元,直接推动赛力斯实现扭亏为盈。

20% 募资注入海外市场,全球化战略提速

赛力斯选择在港股上市的时间点,与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节奏高度契合。此次募资的 20% 将专项用于海外市场拓展,从欧洲到中东、美洲的布局,显示出这家中国车企参与全球竞争的决心。而港股平台所提供的国际资本背书与资金支持,正成为其出海进程的关键助推器。

欧洲成为赛力斯出海的战略起点,这一选择兼具合理性与挑战性。一方面,欧洲严格的排放法规推动电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为新能源车企提供了广阔市场;另一方面,成熟的汽车消费文化及对品牌认知的高要求,对新进入者构成了天然壁垒。赛力斯选择以问界高端车型切入,既避开了与其他中国品牌的低价竞争,也契合当地市场定位,但仍需直面大众、宝马等本土品牌的竞争,并应对高昂的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成本。

在出海模式上,赛力斯采取了 " 先试水再深耕 " 的稳健策略:初期通过本地经销商渠道进入市场,逐步建立品牌认知,待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考虑本地化生产,这种方式有助于降低初期风险。

充电网络建设是出海路上的另一大考验。不同国家的充电标准、电网条件与政策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赛力斯计划与华为合作,共建覆盖国际主要市场 80% 高速公路的超充网络,并在 2026 年前于欧洲、中东等核心区域设立 100 家体验中心。这一规划若能落地,将有力支撑其长期竞争力。

从行业机遇来看,赛力斯的出海恰逢其时。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固化,中国企业在供应链整合、智能制造与智能化技术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加上各国持续的政策支持,为后来者提供了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有分析指出,问界新车型周期向上、渠道与产能持续发力,叠加港股上市的资本助力,其海外势能正加速积聚。

然而,不确定性同样不容忽视。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政策变动、汇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影响其出海进程。赛力斯在招股书中多次提示相关风险,显示出其对海外市场复杂性的清醒认知。

从弹簧厂到 "A+H" 上市企业,从本土制造商到全球化参与者,赛力斯的转型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缩影。港股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其 " 资本 + 技术 " 双轮驱动全球化战略的新起点。其最终成效如何,尚需时间检验,但这种在合作中强化自主、在资本赋能下走向全球的探索,已经为中国车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赛力斯 港股 问界 a股 ip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