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 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访问韩国,与韩华海洋公司高管会面,商讨为菲律宾海军提供潜艇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这次会谈的重点,是韩国 " 张保皋 3"(KSS- Ⅲ)型潜艇。这款潜艇技术先进、火力强大,被认为是韩国常规潜艇的巅峰之作。
菲律宾的潜艇采购计划不仅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也可能对南海局势产生一定影响。

菲律宾对潜艇的兴趣由来已久,但此前由于预算不足和操作人员培训困难,计划始终未能落地。小马科斯上台后,承诺未来十年内投入约 2 万亿比索(约合 350 亿美元)用于国防现代化建设,这才让潜艇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
" 张保皋 3" 型潜艇的技术特点十分突出。它的排水量达到 3700 吨,属于大型常规潜艇,续航能力达 1 万海里,静音性能优异,非常适合在复杂水文环境中执行任务。火力方面,该型潜艇配备了 6 具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 " 白鲨 " 重型鱼雷和 " 海星 " 潜射反舰导弹。此外,它还拥有垂直发射系统,第二批次更是增加到 10 个垂发筒,能够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和对地巡航导弹,这种配置在常规潜艇中极为少见。
不过,菲律宾的财力依然有限。按照常态化部署需求,至少需要 4 艘潜艇才能实现轮换值班,而菲律宾的采购规模可能远不足以满足潜艇作战的基本规律。
此外,潜艇后期维护成本高昂,菲律宾还需建设专用基地、码头、维修车间等基础设施,这些都对国防预算提出了巨大挑战。
菲律宾希望通过潜艇增强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尤其是对解放军水面舰艇形成威胁。
然而,解放军的反潜体系早已形成立体化覆盖,包括卫星监控、反潜机巡逻、拖曳阵列声呐舰艇搜索以及水下声呐监听阵列。这些要素构成了严密的反潜网,菲律宾计划采购的少量潜艇难以突破这一体系。即便实现部署,其作用更多是制造地缘政治话题,而难以真正改变南海的力量格局。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菲律宾潜艇采购计划不仅是军事装备上的升级,更是其在南海争端中增加筹码的战略选择。然而,预算有限、后勤保障不足以及装备规模难以满足作战需求,菲律宾的潜艇计划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如此,选择韩国 " 张保皋 3" 型潜艇确实有其合理性。这款潜艇的隐蔽性和火力配置能够满足菲律宾在南海复杂水文环境中的伏击需求,同时韩国在潜艇出口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成本控制也符合菲律宾的实际情况。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此次韩国之行,标志着菲律宾潜艇梦的进一步推进。然而,这一计划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经济能力的保障和地缘政治的协调。在南海局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菲律宾的潜艇计划或许能为其带来短期的战略优势,但要真正改变地区力量格局,仍面临着难以逾越的现实挑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