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场外配套活动,11 月 5 日下午,第二届 " 四海珍萃 " 中外优秀文化论坛在长宁区非遗保护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 " 传统的未来:文化转化与传播的新路径 " 为主题,汇聚政府部门、收藏界、文化界、教育界、产业界及协会团体等领域专家学者,共探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的可行路径。
论坛与进博会开幕同日举行,凸显 "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 的深度融合。活动由上海茗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光帆文化发展中心协办,王宣言先生主持。论坛指导单位代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一级巡视员张国华,支持单位代表、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张坚分别致辞。他们一致表示,进博会既是全球经贸合作盛会,也是文明交流互鉴重要平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提升城市软实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演讲:多维视角勾勒文化发展新蓝图
主题演讲环节,五位不同领域嘉宾带来精彩分享,从区域协同、文化传承、数智科技、艺术实践和 AI 前沿等角度,深度解读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重点区域组副组长、松江区经委副主任戴志明,以《协同向新、动能跃升:2025 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蓝图》为题,阐述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文化资源流通与整合带来的新机遇,为传统文化产业融入更广经济圈层提供宏观视角。
上海市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文创领军人物胡建勇,在《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演讲中结合三十余年深耕经验指出,文化传承并非简单复古,而是要在理解核心精神的基础上,提炼能满足当代人精神需求、塑造品牌价值的文化 IP,让传统在市场中彰显新生命力。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创意实验室总经理童茵,凭借主持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多个场馆信息化工程的丰富经验,在《数智科技赋能文化创新转化与传播的探索与实践》中,展示如何运用数字孪生、大数据、AR/VR 等技术,打破文化体验时空限制,构建可感知、可互动、可分享的文化新场域。
刘海粟美术馆原馆长鲍薇华以《在历史维度下探寻本土艺术发展路径 —— 中外展览作品解析》为题,通过对比中外经典展览案例强调,全球化语境下,本土艺术需扎根自身历史文脉,同时以开放姿态开展国际对话,方能找到独特发展路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数字人文实验室主任吴夏平压轴演讲,以《AI 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与传播的新路径》为题,深入探讨生成式 AI 对传统文化内容、形式、载体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巨大潜力,并基于研究成果提出 AI 时代传统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方法论。
专家座谈:聚焦实践,共话创新生态

最后的专家座谈环节,来自论坛主办单位及协办单位的四位实践派嘉宾,围绕 " 从模仿到共创—— AI 时代的文化传承与传播新路径 "" 现代环境下的民营艺术馆发展 ""AI 时代的艺术创作与推广 "" 如何打造 IP" 等议题,分享独特见解,为与会者带来诸多思考与启发。
第二届 " 四海珍萃 " 中外优秀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既为第八届进博会增添了浓厚人文色彩,更通过跨领域、高层次对话,为传统文化未来发展汇聚智慧、探索方向,充分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开放、创新与包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