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闫晓寒
随着医疗设备采购和院内诊疗需求逐步恢复,叠加各企业渠道库存清理逐步推进,医疗器械板块营收端开始复苏。
根据国金证券研报,医疗器械板块在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2.05%,增速实现由负转正。该研报预计行业恢复趋势有望持续,第四季度行业收入端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多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也迎来营收拐点。国内 " 医械一哥 " 迈瑞医疗(300760.SZ)此前营收曾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自 2024 年第四季度持续至 2025 年第二季度。
根据迈瑞医疗 2025 年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其营收为 90.91 亿元,同比增长 1.53%。" 如期迎来拐点。" 迈瑞医疗在业绩报告中表示。迈瑞医疗初步测算,2025 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相较 2025 年第三季度有所提速。
联影医疗营收增速也在回升,今年上半年联影营收同比增速为 12.79%,第三季度其营收为 28.43 亿元,同比增长 75.41%;做呼吸机、电子血压计等产品的鱼跃医疗,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9.63%,略高于上半年营收增速。
而今年上半年营收下滑的心脉医疗(688016.SH)、乐普医疗(300003.SZ)、澳华内镜(688212.SH)、开立医疗(300633.SZ),在第三季度营收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做血管介入的心脉医疗营收同比增速达 64.68%,开立医疗营收实现 28.42% 的同比增长。
不过,多位医疗器械公司相关人士在与时代周报记者交流时表示,当前医疗器械行业或并未迎来真正拐点,而是相对 2024 年及今年上半年,行业营收端表现有所回升。
11 月 7 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乐普医疗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本身内部竞争激烈,且竞争程度不断加剧;另一方面,集采等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当前仍承受较大压力。"

图源:图虫创意
医疗设备回暖,IVD 寒意仍存
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营收虽有所增长,但各细分板块差距较大。
医疗设备行业逐步回暖,该板块因 2023 年年中开始的医疗行业整顿,导致医疗设备采购需求量阶段性下降,影响一直持续到 2024 年底。2025 年上半年国内招标需求已呈现恢复趋势,到今年第三季度,国内医疗设备行业下行调整期已基本结束。
有医疗器械企业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24 年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放缓持续一年,对各企业营收影响较大,企业需要逐渐适应这种状态。今年从政策端来看,医疗行业整顿对医疗设备企业的影响已经接近尾声," 目前部分企业通过不断调整和适应,已经从影响中逐步走出来。"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医疗设备板块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10.6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0.63%,毛利率目前也基本企稳。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医疗设备招标同比增速逐步恢复,其中 3 月增速达到 110%。" 上半年由于渠道库存去化及收入确认周期影响尚未体现在报表端。" 研报预计,第四季度招标恢复趋势将更加显著。
而医疗耗材、体外诊断(IVD)两个领域需求端仍面临压力。上述研报显示,医疗耗材和 IVD 两大板块收入在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均同比下滑。
据众成数科统计,医疗设备上市医械企业中,近 66% 营收实现增长,市场复苏明显。而低值耗材和 IVD 领域上市医疗器械企业中,实现营收增长的分别有 4 成和 3 成,这意味着大部分 IVD 和以低值耗材为主的企业目前尚未跟上行业整体复苏节奏。
背后原因或在于,医疗耗材领域在 DRG(按病组付费)政策全面推广背景下,部分手术需求短期略有承压;体外诊断版块同样受 DRG 推行影响,同时各地逐步推出医院检验互认等举措减少不必要的检测需求。
以迈瑞医疗为例,今年第三季度,其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收入同比增长 2.60%,医学影像产线同比基本持平,而体外诊断产线收入同比下降 2.81%。
" 受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持续深化的医保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体外诊断试剂的检测量和价格持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使得国内体外诊断产线面临阶段性挑战。" 迈瑞医疗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乐普医疗相关人士表示,公司面对集采常态化也感受到一定压力。一方面公司保持创新的方向不变,积极研发投入一些新的、可替代国产化的医疗器械;另一方面,乐普医疗也在逐渐转型,布局一些非集采类产品。
利润还未 " 回血 "
虽然国内医疗设备行业有所回暖,但第三季度医疗器械行业营收端迎来拐点,或更多来自海外市场的贡献。医疗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等板块的头部企业,海外业务增速均高于国内,且国际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迈瑞医疗第三季度国际业务同比增长 11.93%,高于公司整体营收增速。分业务来看,其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和体外诊断产线的国际市场,在第三季度营收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联影医疗前三季度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 23.70%,而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41.97%。" 海外业务已成为公司整体增长的重要战略引擎。" 联影医疗在 10 月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心脉医疗同样在 2025 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增速同比超过 65%,超过整体营收不到 12% 的同比增速。11 月 7 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心脉医疗,相关人士表示,国内受集采、DRG 等政策影响较多,公司在国际市场增速相对更高。
" 国内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竞争一直存在,而且会不断加剧。" 上述乐普医疗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乐普医疗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今年公司会在海外达成一些 BD 交易,将国内的研发管线授权出去,这是乐普医疗国际市场营收和利润的增长点。同时,乐普医疗也会在创新可降解材料方面发力,以增加国际市场的收入。
不过,从利润端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盈利能力仍未恢复。
根据国金证券研报,今年第三季度医疗器械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5.07%。在高值耗材及体外诊断部分产品带量采购及 DRG 控费等因素影响下,产品价格出现下降趋势,第三季度医疗器械板块毛利率(整体法)有所下降。
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也在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前三季度,迈瑞医疗、心脉医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 28.83%、22.46%;鱼跃医疗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4.28%,其中第三季度同比下滑 35.99%。
部分体量相对小的医疗器械企业则面临更大挑战,万东医疗虽营收维持增长,但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720.98 万元,同比下滑 123.51%。澳华内镜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609.25 万元,同比骤降 250.37%。时代周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澳华内镜,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利润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等投入较大;另一方面是公司产品结构在变化,导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
有医疗器械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面临集采常态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挑战,体量较小的医疗器械企业可能有较大压力,而具备竞争优势的头部公司通过以价换量能够稳住基本盘。" 大家面临的行业环境是一样的,能否适应并消化困境考验各家企业的战略布局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