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1 月 7 日消息,北交所上市委员会 2025 年第 29 次审议会议结果出炉:海圣医疗(873794)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过会。
海圣医疗是面向全球的麻醉、监护类医疗器械综合产品提供商,主营业务为麻醉、监护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麻醉科、ICU 病房、急诊科等科室的终端临床需求。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深耕麻醉和监护医用耗材的研发和制造,是我国较早从事麻醉和监护类医用耗材研发制造的科技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之一,也是该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麻醉、监护、手术及护理三大类麻醉相关医疗器械产品,涵盖气道与呼吸管理系列产品、生命信息监测系列产品、椎管及神经阻滞系列产品、动静脉通路系列产品、电外科系列产品、氧疗系列产品、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剂系列产品、镇痛系列产品等在内,共八个系列的麻醉和监护医疗器械产品综合化产品矩阵。
公司主要产品矩阵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 " 省级研究开发中心 "、"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截至目前,公司已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十余项,已累计获国家授权专利 6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3 项。
一、公司情况
1. 公司地位
海圣医疗自成立以来持续深耕麻醉和监护医用耗材的研发和制造,是我国较早从事麻醉和监护类医用耗材研发制造的科技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之一。经过医疗器械行业内二十余年的持续研发投入与创新,公司已成为麻醉医疗器械领域内产品系列齐全、营销渠道广泛、品牌实力较强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出具的证明文件,公司在国内麻醉类医用耗材市场的市场份额名列前茅,是行业内品牌优势明显、行业代表性强的头部企业。
公司产品线种类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市场和品牌影响力,已搭建起麻醉类、监护类、手术及护理类三大类产品矩阵。在自主技术储备方面,公司已形成包括有创血压传感器封装、生物电信号获取、导管粘接定量控制等在内,面向各系列及各品类主要产品的 14 项核心技术,为公司产品矩阵构筑了较强的技术护城河。其中,以有创血压传感器封装、生物电信号获取、导管粘接定量控制等为代表的公司核心技术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2. 业绩情况
从业绩来看,2022-2023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2.68 亿元、3.06 亿元和 3.04 亿元,CAGR 为 6.50%;2025 年 1-9 月,公司营收为 2.48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9.89%。

2022-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011.04 万元、7803.67 万元和 7091.75 万元,CAGR 为 0.57%;2025 年 1-9 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5878.20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26.70%。

从营收结构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麻醉类耗材、监护类耗材、手术及护理类耗材等医疗器械产品的销售收入。其中,麻醉类耗材占比较高,2022 年 -2025 年 H1,公司麻醉类耗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2,960.30 万元、14,626.01 万元、15,963.31 万元和 7,872.21 万元,主营业务占比占比分别为 48.51%、47.92%、52.60% 和 50.61%。

二、医疗器械增长动能强劲
1. 政策支持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目前我国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进口比例仍然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巨大。2024 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升级的政策文件,包括《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24 年本 ) 》等,这些政策的核心聚焦于加速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高端化和创新发展。国家药监局在 2024 年初的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将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上市作为重点,持续深化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2024 年,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集中化、标准化采购成为医疗器械采购 / 配置和升级更新的重要手段和要求。带量采购已在医疗器械的主要品类全方位开展,聚焦临床用量大、市场规模可观的医疗器械产品。据药智医械数据统计,2024 年,无源植入类器械中标数量最多,占比 28%;其次为临床检验类器械,占比 22%。带量采购政策的全面推行,不仅聚焦临床用量大、市场规模可观的医疗器械产品,更通过价格的大幅下降,加速了行业的整合与转型升级。尽管短期内企业面临盈利压力,但长远来看,这无疑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优化、医改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不断凸显、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2. 老龄化与医疗需求升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住院人数为 2.47 亿人,住院病人进行手术 8271.75 万人次,住院病人平均进行手术比例达到 33.51%。手术对麻醉镇痛药物需求较强,手术人次的增长将带来对麻醉镇痛药物更大的需求。
同时,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密切相关。报告数据显示,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 2015 年的 10.5% 升至 2024 年的 15.6%,9 年间上升了 5.1 个百分点,年均增幅达 0.6 个百分点。老龄人口的增加直接拉动了对医疗设备和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对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领域医疗器械的需求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与社会支出占比持续扩大,2023 年政府支出(2.4 万亿)和社会支出(4.2 万亿)合计占比已超过 70%,体现了医保覆盖的不断深化。
3. 医疗器械市场扩容
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器械的研发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逐年增加,中国品牌海外认知度的提高,共同推动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向海外市场拓展,寻求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2023 年医疗器械行业总规模达到 4,793.6 亿美元,展望未来,预计在 2023 年之后,随着全球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来更为坚实的增长势头,预计到 2028 年总规模将达到 6,379.6 亿美元,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 ( 2024 ) 》统计,2016-2023 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3 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10328 亿元,同比增长 5.07%,2016-2023 年复合增长率为 16.12%。

三、公司优势
1. 技术优势
公司是我国较早从事麻醉和监护类医用耗材研发制造的科技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之一,也是该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目前已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包括一次性使用麻醉呼吸管路、一次性使用压力传感器、一次性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和一次性使用体温传感器等麻醉、监护类产品;以及在研的创新产品,包括麻醉深度监护仪、血流动力学监护仪等,均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
2. 客户优势
公司已建成遍布国内绝大多数省市地区的销售网络,主要产品已实现销售覆盖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广泛应用于全国上千家三级医院及数千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已超 600 余家,并已覆盖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在内的众多国内知名大型综合性医院,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品牌知名度,获得客户高度评价。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出具的证明文件,公司在国内麻醉、监护类医用耗材市场的市场份额名列前茅,是行业内品牌优势明显、行业代表性强的头部企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境外业务,与境外主要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代表性境外客户包括 MEDTRONIC/COVIDIEN(美敦力 / 柯惠医疗公司)等在内的国际知名医疗器械企业。2025 年上半年,公司境外市场销售 2,135.01 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13.73%。拓展海外市场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方向之一。
四、同行业对比
同行业上市公司方面,选取维力医疗(603309)、三鑫医疗(300453)、天益医疗(301097)为可比公司。

IPO 募投方面,本次拟募集资金 3.70 亿元用于麻醉监护急救系列医疗器械升级扩产及自动化项目、研发检测中心项目和营销服务基地建设项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