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 11-07
Tier 1智驾竞速,将被AI洗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浪潮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供应链重构。对于 Tier 1 而言,转型已不再是前瞻性的布局,而是关乎存亡的必然选择。

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直指人工智能(AI)。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赵福全所言,AI 的本质是基于算法与数据驱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行为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的综合性系统。

如今,AI 正深刻改变着汽车产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一类以   " 更懂数据、算力、算法 "   为核心特征的新型 Tier 1 应运而生,它们不再满足于单一零部件供应,而是致力于成为车企在智能化时代的 " 赋能者 "。

此前,聚焦智驾赛道的四维图新、千里科技等企业,已高调宣布 All in AI 并进行品牌升级,率先迈出了步伐。博世、均胜电子等传统 Tier 1 巨头也已积极布局,将推出 AI 智能座舱等产品,显示出向 AI 靠拢的明确姿态。

那么,Tier 1 智驾竞速,将被 AI 洗牌?

AI 驱动下,新型 Tier 1 破局而出

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从根本上重构汽车产业。步入 2025 年,行业已清醒认识到:AI 带来的并非仅是功能升级,而是一场根本性的范式革命。

赵福全强调,要正确认识、系统面对、加速布局 AI 对汽车产业的重塑。他表示,汽车产业积极拥抱 AI,首先是思维方式、认知理念的改变,其次则是能力与技术应用体系的建设。

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刘亦功也在演讲中表示,Al 将根本性重建产业底层逻辑。他表示,汽车将成为 " 数据驱动、持续进化、生态共生 " 的智能终端产业,竞争的关键要素正从 " 马力 " 转向 " 算力 ",企业 " 护城河 " 正在被 AI 重新定义。

目前,AI 对智能汽车的影响高度聚焦于智能座舱与智能辅助驾驶两大领域。

图片来源:四维图新

在智能驾驶领域,AI 正将无人驾驶的实现周期急剧压缩。四维图新 CEO 程鹏更是表示,随着 AI 能力、数据量与算力的同步跃升,五年内有望出现无需驾驶座和方向盘的真正无人驾驶产品。

市场数据与政策环境共同印证了这一趋势。

据相关数据,目前我国智能化领域的数据引人注目:L2 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已普遍超过 50%,L3 级高级别自动驾驶已进入小规模产业化阶段。更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已密集出台自动驾驶相关法规,为 L3 级商业化落地铺平道路。业内预计,工信部年内将发布 L3 级认证制度,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正推动智能驾驶从 " 测试示范 " 阶段迈向 " 商业化推广 " 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逻辑也随之生变,焦点正从 " 价格战 " 转向 " 价值战 "。根据程鹏分享的调研数据,消费者对使用成本低的关注度为 71.5%,对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关注度则达到了 72.9%。

如今,Tier 1 尤其是专注于智驾的 Tier 1,已经完成这场 " 认知思维变革 ",积极拥抱 AI。在行业最清晰的风向标还未形成之前,提前看到未来的企业已经率先行动。" 更懂数据、更懂算力、更懂算法 " 成为新型 Tier 1 区别于传统巨头的价值锚点。

毫无疑问,在 AI 时代,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竞争力、以软硬协同为能力底座的新型 Tier 1 的崛起,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们不再仅仅是零部件提供者,而是智能化浪潮中帮助车企重塑产品体验的关键 " 赋能者 "。

" 新老 " 玩家,以 AI 赋能智驾、智舱

AI 在汽车行业的落地应用,已初见成效,智能化汽车已经具备了超越人类的知识储备与感知能力。因此,当下的竞争焦点,正从功能实现转向如何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打造更自然、更拟人的交互体验。

在此前 2025 EVOLUTION 创想大会上,程鹏宣布,四维图新公司品牌战略升级为 SEEWAY.AI,标志公司从 " 地图人 " 到 " 汽车人 " 再到 "AI 人 " 的全面跃迁。

在程鹏看来,四维图新的 AI 转型,代表了部分侧重技术的汽车供应链企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方向选择。他指出," 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到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这条路是必然选择。"

事实上,在 AI 驱动下进行品牌升级的并不止四维图新一家。更早之前,千里科技以全新姿态开启 "AI+" 战略转型,发布了新的品牌英文名—— "AFARI" 和品牌标识,表示 "AI+" 布局已完成第一步,加快 AI 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坚定决心,迈入品牌新的发展阶段。

图片来源:千里科技

对于新型 Tier1 来说,其业务聚焦与牵引也在发生改变。 

四维图新明确提出了 " 以智驾为龙头的新型 Tier 1" 的总体战略。之所以将 " 智驾 " 置于龙头地位,是因为智能辅助驾驶因其技术复杂度最高、涉及产业链最广,能强力牵引包括地图、定位、芯片及座舱软件等其他业务的协同发展,天然地成为新型 Tier 1 证明自身价值的核心战场。

千里科技也表示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出行三大核心业务。其中,千里智驾旨在打造 AI 智行开放平台,实现从 L2+ 到 L4 级智能驾驶方案的持续迭代升级;千里智舱目标是构建自然、拟人化的座舱交互体验;千里智行则瞄准 Robotaxi 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的构建。

纵观行业发展,中国智驾供应商在近年来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供应链效率革命。曾主导汽车供应链话语权的博世、大陆等国际 Tier1 巨头,正在以 " 追赶者 " 姿态直面中国本土供应商的挑战。

如今,传统 Tier 1 巨头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凭借其深厚的制造功底、质量体系和客户关系,积极向 AI 靠拢。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在 2025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发表了关于 "AI+ 终端 " 未来趋势的五大判断,其中便提到," 尽管智舱目前所受到的关注不及智驾,但其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价值同样巨大,未来三年内有望成为智能汽车新的增长极。随着汽车逐渐转变为人类的 " 第三生活空间 ",基于 AI Agent 技术打造的新一代智能座舱,将重塑人机交互模式,并创造崭新的商业模式。"

今年上海车展上,博世已首次展出 AI 智能座舱平台,并计划于 2026 年正式推出。

随后在今年 6 月,博世与阿里云在人工智能领域达成重要合作,双方将联合推进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深度应用。据了解,博世智能驾控事业部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和通义万相大模型,结合百炼大模型服务平台及磐曦数字人技术,成功开发出 AI 智能座舱技术原型。该解决方案的核心亮点在于首次实现了座舱环境的主动感知能力和 3D 数字人交互体验。

图片来源:阿里云

均胜电子则依托全球领先的域控系统研发能力,整合了旗下普瑞公司的视觉、声觉、触觉、动作等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协同车机、智能内饰、汽车安全等业务,推出了全新的 AI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JoySpace+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与市场上其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相比,JoySpace+ 可以兼顾智能、体验与安全多个方面的优势,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驾乘体验。比如,在大屏化趋势下,智能座舱既要简化控制按键,满足不同个性化功能需求,还要考虑驾驶中的操控安全。均胜电子首创的 " 水晶自定义按键 ",将按钮的功能定义权交给了用户自己,既减少了按钮数量,又让驾驶员在行车中可以 " 盲操 ",增加驾驶安全性。

汽车智能化趋势之下,全球智驾 Tier1 正在面临重新洗牌。这场竞争的背后,不仅是技术路线的交锋,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权力重构的缩影。可以看到,Tier1 在 AI 战略布局转型速度的差异,或将成为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

竞争白热化,AI 重构赛点

如果说 " 智能化 " 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竞赛的下半场,那么 " 智能驾驶 " 则是这场淘汰赛中当之无愧的赛点。在 AI 的驱动下,正加速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走向竞争终局。

2025 年是智驾商业化的 " 关键年 " 与 " 合规元年 ",行业在经历了 " 智驾平权 " 的加速与安全事故的 " 急刹车 " 后,正回归理性。

不过,对于智驾 Tier1 来说,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其一便是价格战。在车企 " 价格战 " 的压力下,成本控制已传导至整个链条,智驾供应商的生存处境也不容乐观。其二则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新势力还是部分传统主机厂,都开始倾向于通过 " 全栈自研 " 的方式来把握汽车品牌自动驾驶的灵魂,将一些中低端版本的智驾方案交给供应商做。智驾厂商的竞争范围,不仅要包括传统 Tier1 巨头,还有车企自研方案、座舱 Tier1 等。

尽管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但行业的破局关键,恰恰在于技术本身的又一次飞跃。正是上述挑战,倒逼智驾供应商必须寻求颠覆性的解决方案,而 AI 带来的新范式,正展现出破解困境的潜力。

如今,AI 转型已成为整个汽车产业链变革的缩影。据媒体报道,到 2027 年底,博世在 AI 领域的投资将超过 25 亿欧元。此外,博世计划到 2035 年,AI 驱动的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业务营业额将可达逾 100 亿欧元。

盖世汽车了解到,AI 正在带来辅助驾驶领域新范式,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实现点到点。二是可以使成本大幅降低。

据悉,随着数据量积累和模型优化效率提升,前沿算法已能够在有限算力下实现高阶功能,这为打造高性价比的智驾方案奠定了技术基础。当技术进步让功耗和成本大幅降低,用户便能享受到体验又好又便宜的服务,端侧无需依赖庞大算力和高功耗就能实现这些功能。

这也就意味着,当数据量和模型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前端便不再需要庞大的算力,这将为具备算法和数据优势的企业建立新的竞争壁垒。

印奇也提到,智驾行业三年内将收敛,提升 " 含模量 " 是关键。未来三年,智驾系统将收敛为一个以大模型驱动,以视觉为核心能力,多传感器协同的解决方案。

在智能化的初步竞争中,Tier 1 之间已悄然拉开身位,AI 的到来将这种竞争推向高潮。最终能胜出的,唯有那些以 AI 为内核,融通软硬件与服务,并构建起生态与数据飞轮的企业。

Momenta 创始人曹旭东此前直言,明年城市辅助驾驶的市场格局将会初步确立,到时候中国市场可能就剩下 2 到 3 家头部企业,全球可能也就 3、4 家。他表示,⾃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上半场可能是⾼阶辅助驾驶,下半场则将⾛向⽆⼈驾驶。

同时他指出," ⽆⼈驾驶赛道不排除还会有⼀些新的‘超级玩家’进⼊,因为毕竟这个市场既能创造价值,又能带来回报,是⼀个⾮常巨⼤且极具挑战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 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有多位业内专家指出,中国 AI 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产品与交付能力,已成为全球车企应对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解决方案。因此,智驾出海也成为中国 AI 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路径。

结语:

当 AI 的浪潮漫过传统汽车产业的堤岸,Tier 1 的竞速赛已更换了全新的赛道。这场比赛的关键,不仅是技术的有无,更是落地速度的快慢与生态壁垒的高低。AI 的应用深度与迭代速度,正成为划分阵营的 " 分水岭 ",急剧拉大先行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差距。

未来的赢家,必然是那些能最快将 AI 内核转化为产品力,并成功构建起数据飞轮与商业闭环的企业。

这场深刻的变革,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更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在电动化的先发优势之上,于智能化的下半场,建立起持续领先的系统性全球竞争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竞速 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 数据驱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