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4小时前
如何紧贴业务逻辑开发专用AI Agent?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沈素明

在企业争相部署专用 Agent(智能体)的浪潮中,一个普遍且要命的矛盾是:一家企业,可能花费数百万开发了一款能自动处理客诉的 Agent,它拥有最新的大模型技术,能流利地回答客户的任何疑问,但在一个最关键的时刻——客户情绪爆发,需要打破常规、灵活应变时——它却只是机械地重复条款。

最终,这个昂贵的 Agent 在业务部门眼中,只是一个速度更快的 " 复读机 "。

你看,问题可能不在于 Agent 不够聪明,而是业务逻辑没有被正确、彻底地 " 翻译 " 给它。企业普遍误以为开发 Agent 是技术问题,是购买一个先进的算法包;但我的观察是,Agent 失败的根本原因,90% 出在业务理解上。

Agent 的智能,从来不来自算法的先进性,而来自业务逻辑的清晰度。Agent 只是一个世界顶级的执行者,它需要的是一张没有歧义、没有隐性假设的业务蓝图。你给它一张模糊的地图,它就会给你一个随机的结果。

这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挑战:如何把业务专家脑海中那套靠经验、直觉、人情世故运转的隐性逻辑,转化为 AI 能够理解的显性指令

一 .   为什么 Agent 的智能不来自算法

在开始谈论如何开发 Agent 之前,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共识 / 前提:Agent 的生命线是业务逻辑的深度,而不是 AI 技术的广度。

什么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真正的业务逻辑?它绝不仅仅是流程图上的那几个箭头和方框。

真正的业务逻辑,是由三个核心部分构成的:决策规则、异常处理和边界条件。

·决策规则:某个环节的判断标准,例如:" 客户在三个月内投诉两次以上且订单金额大于五千,自动升级为 VIP 处理。"

·异常处理:预设的 "Plan B",例如:" 如果系统 API 调用失败,应该自动切换到邮件通知,并记录失败日志,而非直接报错。"

·边界条件:人性化的 " 红线 ",例如:" 无论客户如何无理,Agent 不得使用任何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汇,不得泄露其他客户的任何信息。"

你想想看。我们企业的日常运转,往往依赖于资深员工的 " 隐性知识 "。一位客服主管不用看手册就知道,面对 " 发火的客户 " 要先赔偿一个小额红包,这是多年经验形成的边界条件。但 Agent 没有经验,它只能遵守指令。如果你只告诉它 " 解决客户问题 ",它会从知识库里找一个最优解,而忽略了 " 情绪安抚 " 这个隐性逻辑。

企业在提 Agent 需求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将 " 目标 "当成了" 业务逻辑 "。

·错误的需求:" 我们需要一个 Agent 来提升客户满意度。"

·正确的逻辑:" 我们需要 Agent 能够实时监测聊天中客户情绪的负面波动,并将波动阈值超过80% 的客户聊天,在 2 分钟内自动转接给人工主管,并附上前三句话的摘要。"

" 提升满意度 " 是目标,而 " 监测情绪波动并在 2 分钟内转接 " 才是 Agent 能理解并执行的业务逻辑

如果业务逻辑不清晰,Agent 的每一次自主规划和代码执行,都可能偏离企业的核心价值,甚至带来风险。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开发 Agent,本质上是业务专家和 AI 工程师共同完成的 " 业务逻辑数字化 " 工程

二 .   业务的数字化:Agent 开发的三个准备

既然 Agent 是业务逻辑的执行者,企业在开发前,准备的就不是代码,而是三层核心的业务资产

这是赋予 Agent 判断力和行动方向的最高指令,我们必须将它提炼为目标 - 路径 - 约束

目标(T):  必须是可量化、可验证的结果。例如,不是 " 预测销售额 ",而是 " 预测未来三周内,华东地区 TOP10 客户的订单波动,并确保预测准确率高于 85%"。

路径(P):  必须是可操作、可执行的步骤序列。Agent 不能接受 " 你去想想办法 " 这样的指令。它需要的是:" 第一步:调用 CRM API 获取数据;第二步:将数据导入预测模型;第三步:将模型结果与历史数据对比,生成波动率报告。"

约束(C):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被遗漏的人性输入。约束,是人赋予 Agent 的最高智慧。它包括伦理底线、安全红线和价值偏好。例如,在任何情况下,Agent 不得以牺牲客户数据安全为代价来提高效率。

为什么很多 Agent 跑偏?就是因为它的 " 宪法 " 里只有目标和路径,而没有约束。约束缺失,Agent 就会为了效率最大化而采取任何手段,这在商业世界是极度危险的。

Agent 在执行任务时,需要调用知识来指导决策。企业拥有的私有知识(产品手册、历史报告、FAQ、企业文化文档)是 Agent 智能的来源。

Agent 的 " 记忆力 " 不在于你扔给它多少 PDF 文件,而在于这些文件的结构化程度。

一个堆满杂乱 PDF 的知识库,对 Agent 来说就像一个杂乱无章的图书馆。当 Agent 需要一个关键信息时,它必须翻遍所有文件。这是低效的。

真正的知识准备,要求企业将核心文档进行结构化、语义化处理。我们必须告诉 Agent:这份文档是 " 产品说明书 ",它的优先级最高;那份是" 历史案例 ",只供参考。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让 Agent 在检索时实现精准定位,快速提取,从而避免 " 答非所问 " 的低级错误。

Agent 最终是要落地的,它必须能够操作企业的内部系统,如 CRM、ERP、财务系统等。这是 Agent 的 " 手脚 "。

这层准备的关键在于权限和接口的标准化

我们必须为 Agent 提供API 文档和安全的访问凭证,而非让它通过模拟人工点击网页(Web 操作)来执行任务。API 接口的调用,比模拟人工操作更稳定、更安全、更可控。

一旦 Agent 获得了 API 权限,它就获得了自主执行的能力。企业必须清晰地界定它的操作边界:Agent 可以 " 读取 " 数据,但不能随意 " 修改 " 或 " 删除 " 关键数据;Agent 可以 " 发送 " 邮件,但不能以 " 高管 " 的名义发送。这种权限的精准化,是确保 Agent 在业务环境中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 .   翻译的艺术:从隐性经验到 AI 指令

Agent 开发最难,也是最稀缺的能力,就在于 " 翻译 "。它横跨了业务专家和 AI 技术之间的巨大鸿沟。

这种 " 翻译 " 工作,不是一个纯粹的业务专家能完成的,也不是一个纯粹的 AI 工程师能完成的。

·业务专家能说清 " 怎么做 ",但说不清 "AI 能懂 " 的显性规则

·AI 工程师能写出代码,但听不懂资深业务员那句带着人情世故的潜台词

我们需要一个具有复合型思维的人,一个能坐在业务专家旁边,将他 20 年的隐性经验,转化为 Agent 的 "if/then""when/then""unless"的逻辑规则。他需要能够访谈一位销售老兵,提炼出他 " 对客户情绪的判断阈值 ",然后将这个阈值精确地编码成 Agent 的约束条件。

技术在快速平民化。今天的 Agent 开发平台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你不需要写复杂的代码就能部署一个 Agent。

业务理解的门槛,却在不断提高。越是复杂的业务,越是涉及多部门协作、多目标冲突的场景,对业务逻辑清晰度的要求就越高。

未来的竞争,比拼的不是谁的技术更先进,而是谁的业务理解能被更清晰、更准确地编译成 Agent 的指令。那些真正成功的 Agent,不是技术最先进的,而是业务逻辑最清晰、最贴合企业核心价值的。企业要找的不是 "AI 专家 ",而是 " 懂 AI 的业务专家 "。

这才是 "Agent 开发 ",这场 " 管理变革 " 的真正核心。它倒逼我们重新审视:公司的业务到底是如何运转的?

开发 Agent,是一次将企业的灵魂——那些由无数经验、教训、价值观沉淀而成的隐性业务逻辑——进行数字化、显性化的伟大工程。

必须先在纸上把业务逻辑说清楚,才能让 Agent 在云端跑得安全、跑得有价值。否则,公司只会得到一个成本高昂、答非所问的 " 复读机 "。

决策权,始终在人手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生命线 浪潮 库里 翻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