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7 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 "2025 金融发展年会 " 在北京召开。来自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的金融大咖们相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多种形式,直面行业转型核心挑战,共商差异化发展路径,解码特色金融创新实践,共同探寻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本次年会上,江苏省数字金融协会会长、苏商银行董事长黄金老在题为《中小银行的际遇》的主旨演讲中,不仅以翔实数据展示了民营银行的发展韧性,更以苏商银行为样本,生动阐述了其作为 " 科技驱动的 O2O 银行 " 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成功突围的实践路径与深层思考。
黄金老认为,在科技驱动下,民营银行凭借自身力量及差异化竞争赢得了市场。当前息差收窄虽然带来挑战,但也缩小了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的资金成本差距,推动行业竞争从 " 价格内卷 " 转向 " 服务赋能 "。展望未来,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突破银行业数字化的深水区,为科创金融等复杂业务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数字银行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江苏省数字金融协会会长、苏商银行董事长黄金老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民营银行凸显发展韧性
从 2014 年首批试点启动以来,19 家民营银行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运营,迄今已走过近 11 年历程,不仅实现了总资产合计规模超 2 万亿元的跨越式发展,更在息差持续收窄、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 这些年,每家银行都在依靠自身力量服务客户,通过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充分展现了民营银行顽强的发展韧性。" 在本次年会上,黄金老通过资产规模、贷款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一系列行业整体数据,勾勒出民营银行作为 " 补位者 " 的稳步发展轨迹。
他还分享了苏商银行的实践路径。在 " 科技驱动的 O2O 银行 " 战略定位下,该行成立 8 年来,净资产从 40 亿元增长至 90 亿元,资产规模达到约 1600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实现 18.8% 的营收增速,并有望在全年实现近 60 亿元的营收。
在长三角这样银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区域,面对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和上市银行,仅有约 700 名员工的苏商银行依然凭借数字技术与效率优势争得了一席之地。据介绍,该行资产和营收规模目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六,成本收入比长期保持在 23% 左右,2024 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达 15.7%,处于省内同业领先水平,并稳定保持每年 5% 的股息率水平。
苏商银行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黄金老认为,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对数字技术的全面拥抱。民营银行诞生的这 11 年,恰逢数字技术蓬勃发展,该行从成立第一天起,就确立了科技驱动的战略," 每一项业务、每一项管理,我们都要思考,能不能通过科技手段加以改进 "。
他指出,科技驱动本质上是数据驱动,苏商银行朝着数字银行方向建设,所打造的核心能力也集中在 " 化数据为资源 " 上,将数据转化为信用资产,并应用于业务发展与内部管理的全流程。据介绍,该行在 2021 年已基本完成全部业务的数字化,近三年来则在重点推进管理数字化。
中小银行需跳出 " 价格战 "
面对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挑战,黄金老认为,息差收窄在带来普遍压力的同时,也缩小了中小银行与大行的资金成本差距。
他分析称,过去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较大行可能会普遍高出 1 至 2 个百分点,但如今,这一差距已大幅收缩至约 0.5 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极大地缓解了中小银行在负债端的压力,为其在贷款端提供了足够的定价空间与大行展开竞争。
" 当然,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如果仅仅是在资金利率上进行‘内卷’,银行业不会有好的未来。" 黄金老强调,中小银行不应参与追求规模的 " 价格战 "、依赖平台的 " 流量战 " 等无序竞争,而是应将资源集中于构建多元化的服务能力上,进行适度、高效的数字技术投入,从而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应收账款管理、资产负债表优化、汇率风险管理、税务规划……在黄金老看来,这些深层次的企业需求正成为新的服务空间,中小银行应顺势而为,超越传统存贷业务服务模式,打造多元化的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例如,当前,中国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周转困难,这为银行提供了深化服务的契机,可通过专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与融资服务,帮助企业改善现金流状况。
另外,在企业经营中,一些企业由于资产负债表管理不善,导致负债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过重。这并非企业经营本身出现问题,而是债务工具运用不当所致,凸显出专业的债务结构管理和融资顾问服务的迫切需求。
" 今天,金融服务其实大有空间,不仅仅在资金上。" 面对超越传统信贷的广阔服务蓝海,黄金老指出,苏商银行在战略上恪守 "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专注于耕耘风险可控、盈利清晰的业务领域,着力开拓主流银行 " 不愿做 " 或 " 做不了 " 的差异化市场,并将不辜负国家信任、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经营底线,以此打造持久的生命力。
AI 破壁银行业数字化深水区
" 人工智能技术将把数字银行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 在本次年会上,黄金老还分享了对人工智能赋能银行业的深刻洞察。
他指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效,消费金融、产业链金融、小微金融等领域实现了较好的数字化覆盖。然而,在科创金融和大额贷款等复杂业务领域,由于风控难度较高,始终是数字化进程中的深水区。
而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传统模式下难以数字化的科创金融和大额贷款等复杂业务,迎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 传统风控依赖海量数据建模,而人工智能依靠的是数据提炼和数据分析能力。" 黄金老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这就像文学创作,有人读遍千卷却难成佳作,而杰出诗人却能留下千古名篇,这就是智力的差异。"
基于这一认知,苏商银行已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在信贷全流程的应用。据黄金老透露,该行每年将营业收入的 6% 至 8% 投入科技研发,自 2023 年起,更将科技投入的 10% 专项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良好成效,从尽职调查报告的自动生成,到信贷审批的智能决策,再到全流程风险预警,AI 助手已实现信贷业务全链条的智能化覆盖。
在黄金老看来,人工智能正在演进为全能型的 " 数字金融专家 ",不仅是能深度洞察用户需求的 " 客户经理 ",又是客观严谨的 " 审批官 ",还是敏锐可靠的 " 审计师 "。尤为重要的是,这一能力体系的构建不再依赖基于流量平台取得规模效应,而是基于算法能力与数据智能的深度融合,只要具备足够的 " 智力 " 储备,就能实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输出。
" 国务院推出‘人工智能 + ’行动计划,我觉得对银行业来讲,是恰逢其时。" 黄金老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科创金融等 " 大业务 " 的数字化突破,加上此前已完成数字化的消费金融等 " 小业务 ",中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将跃上新的高度。金融业应积极把握这一政策机遇,深入实践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科技创新为千行百业赋能。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