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现在的 AI 是越来越牛,连带着智能硬件也跟着卷上了天。从手机到手表,甚至眼镜耳机都装上了大模型,主打一个全面儿。
但也跟 AI 一样,很多硬件的更新也变快了,那咱手里那些刚用了一两年的设备咋办呢,难道只能二手平台上门给你打骨折?
而且现在什么都得智能化,如果每个设备都得塞最强芯片,别说芯片够不够用,咱钱包也顶不住啊。

正好前两天 2025 全球计算大会 ( CGC2025 ) 开了,哥们也去逛了一圈,结果还真就让我看到新思路了。
这次全球计算联盟 GCC-CloudDevice 专委会的分论坛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 "云终端与 Agent 平台的融合"。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说白了就一句话:设备算力不够是吧?好说,给它接个云大脑不就完了!
这么一来,你手里不管是旧手机、老平板,哪怕机顶盒,都能连上云平台,无论是最新的 AI 大模型,还是十几个 G 的 3A 游戏,就都能直接 " 云玩 " 了。

但实际上," 云玩 " 还只是初级应用,他们在现场讲的东西,前景比这要牛逼得多。。。
因为上面说的这些,属于云终端的应用。不管是玩游戏,还是面向行业的餐饮收银 、金融办公等用的 pad,都还是这个阶段。

而未来靠着云终端与 Agent 平台融合,就会在任何云终端上,都能实现一个更加高级自主的智能体 ,Agentic AI 。这玩意儿会更有主观能动性,能持续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主动给你提供服务。
要知道,现在你用的传统大模型 Agent 看起来很智能了,但其实还属于功能性的 AI 助手,是要靠你主动发起,然后他被动响应来服务的。
这Agentic AI ,就比一个简单的 AI 助手牛 X 的多了,是真正懂业务会干活的数字员工,而且用这套系统也可以给其他产业,打造一支数字员工大军。

那这种数字员工怎么融合出来的呢?现场他们也说了思路,就是既要有一个能定制各种 " 大脑 " 的平台,也要有一套能把这些 " 大脑 " 装进各种 " 身体 " 的方案。
先说大脑。
像华为云用来定制 AI 大脑的工厂,就是用的他家智能体平台,Versatile。

拿这个平台里最牛的生产车间 AgentStudio 来说吧,这个的门槛特别低,甭管是搞研发的还是跑业务的,上手都特容易。
像最基本的创建 " 单智能体 " 咱就不多说了,文本描述就完了,完全 0 代码,大家都懂。而要是业务逻辑复杂点,这里面还可以自己画工作流编排;或者用 " 多智能体 " 协同能力,AgentStudio 里可以让你创建多个不同职能的 Agent,然后让它们像团队一样开会协同,互相摇人,合作执行任务。
但最牛逼的是,这里面还有个一键生成功能。你就直接把公司的业务文档、S-O-P 流程图啥的丢上去,它能自己阅读、理解,然后嘎嘣一下,自动生成一个对应的 Agent 出来!
就像这次中软国际副总裁、AIGC 研究院院长万如意博士说的,现在要解决大模落地的 " 最后一公里 ",关键在于构建 " 高保真数据 " 的环境,让 AI 能真正理解组织的 " 黑话 " 和上下文。Versatile 干的,就是这个活儿。

比方有家大型银行,就是用 Versatile 定制了 AI 客服,对用户意图的识别精度超 90%,满意度比真人还高。关键的是,能确保智能外呼场景实现真正的商用落地。
还有我国西南的一家医院,原本查基因库需要几个小时,用 Versatile 搭完了科研助手以后,直接缩短到了 10~30 分钟。
说白了,Versatile 就是个能做一站式搭建,也就是简单好用的企业级的智能体平台。
那么这一时刻又有老铁要问了,说智能体平台这国内外不都有很多吗?
确实,如果只是做智能体平台,那搞得人是有很多。然而光有个智能体大脑是不够的,你得有身体去互动。
就是说,华为云这套方案的关键,是因为它还有一套成熟方案——云终端 CloudDevice。这个在之前的 HDC 大会上他们也提过,核心就是算力与硬件解耦。
说白了就把最耗资源的计算,都扔到云上去,然后你手里的设备不管新旧,都只是个接收画面和发送指令的界面。

举个例子,机顶盒见过吧,这玩意儿只有 8g 内存,CPU、GPU 这些别说跟网吧比了,拆下来网吧老哥都不要的。
但成都卓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峻峰就在分论坛上分享说,他们就给运营商的机顶盒接上了 CloudDevice,这下像 "AI 健身环 " 这种需要实时图形渲染和复杂计算的应用,就全放到云端跑了。

" 终端不用再承担那么多负担,大家用起来就非常顺畅 ",相当于几百块的电视盒子直接干了几千甚至上万高性能主机的活儿。

华为云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上面说的 Versatile 和 CloudDevice 是俩产品,本来是各干各的。
但过去一段时间他们突然想到,既然这俩都这么成熟了,把它们融合起来,岂不是要牛逼坏了?
华为云 AI 应用平台服务产品部部长、全球计算联盟 GCC-CloudDevice 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建军在演讲中也提到了,他们的核心思路就是:" 把云终端产业和 AIAgent 平台结合在一起。不光是以前所说的云网端边芯协同,还要加上智。"

所谓一朝心念解,顿觉天地宽,当他们把 Versatile 和 CloudDevice 搓到一起以后,一个融合了云终端和 Agent 平台的新模式就诞生了:
Versatile 变成了一个中央大脑,负责处理信息、决策和调度 Agent;而 CloudDevice 云终端,则变成了深入万物毛细血管的触手。

具体来说,首先 CloudDevice 挂载的各种终端设备,什么云手机、云 Pad、云电脑、云车机…… 它们都能通过 CloudDevice 上云,变成了一个个标准化的 "Agent 执行工具 ",通过这些终端感知到的外界场景数据,都可以上云。
然后 Versatile 平台通过各种 API 接口,向下连接 CloudDevice,接收它们传上来的 UI 交互、应用管理等上下文数据;向上,则为各种行业应用(智能家居、智慧办公 ...)提供 Agent 搭建服务。
也就是说," 大脑 Versatile " 在拿到这些互动数据反馈后,可以再进行分析,作出决策,同时学习这些场景数据,训练更强的 Agent 模型,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而当大脑的决策做出后,云终端再把这些指令变成具体的行动,然后行动再产生新的交互场景数据,再上传大脑继续分析学习,做下一个决策。

发现没,这就闭环了,AI 开始和真实场景互动,并能自己迭代,就像胡建军在会上说的," 通过这种方式把各行各业客户的生产系统、效率提升上来,让更加智能的智能体帮助客户完成细分、复杂场景的生产。"于是它这就不再是被动响应的工具了,而是开始从效率工具向业务伙伴转变,变成了一个能自主进化的智能体。
说白了,CloudDevice 负责把千奇百怪的身体标准化,Versatile 负责给这些标准化的身体装上定制化大脑。
但这却不是简单地把两个东西打包,它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能自我进化的工作逻辑,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而在现实中,这种融合体已经在复杂的工业场景里大显身手了,而且非常带派。
比如在化工厂里,Versatile 通过融合多模态 AI 模型和专家知识库,对设备异常精准监测,没一个漏报的,还能辅助中控提升故障诊断效率。
在矿山里,Versatile 能连接矿井下的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不仅能分析工序生成决策,还能指挥无人矿卡作业,安全系数提升了 50%。
还有在智慧港口,这套系统实现了指挥无人集卡和机械作业,还能自己生成调度计划,这么一来把整个计划生成效率提升了足足 26 倍!
说实话,对很多企业来说,与其苦等那个昂贵又不成熟的物理机器人,今天直接雇佣这种数字劳动力可能反而要更合适。
中国电信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AI 机器人产品总监缪如春也认为,未来陪伴机器人的核心趋势之一就是 " 云边端结合,本地响应快,云端能实现大计算,把大模型真正用起来。"

因为把顶级的 Agent(大脑)和能上云的数字终端(身体)融合起来,这其实很可能是未来世界真正的数字基建,这是个很有想象力的事儿。
实际上,不止我们觉得这个方向很有想象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政企数字化转型部主任徐恩庆就在论坛上提到,国家《" 人工智能 +" 行动》的目标," 到 2027 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要达到 70%。"
而云终端和智能体的协同融合,恰恰是实现这个国家级战略的重要抓手,需要产业各方共建生态、携手发展。

在今年 9 月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云就联合了一大票产业、生态伙伴,组建了一个全球计算联盟 GCC-CloudDevice 专业委员会。
他们要干的,就是把这套 CloudDevice & AI Agent 的模式,变成一个行业标准,让更多的硬件厂商、应用开发者、服务伙伴都能参与进来。依托 CloudDevice 专委会,未来将持续深化云终端 +AI 产业研究与标准制定,助力生态建设。
深圳广电集团技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崇波这次就提到,他们正利用云化和 AI 技术,把生产平台打造成 " 媒体的智慧大脑 ",而下一步," 也想和华为 CloudDevice 解决方案一起,在云端渲染、云端制造方面进行相关合作。"

而中国移动互联网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杨佳雄也分享了他们的实践,通过云 OS 承载 AI 和生态服务," 实现只要用户能找到一块屏幕,有一个手机号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云手机,享受一整套的生态云智服务。"

总之,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在修一条通往未来的 " 信息高速公路 "。
当所有的数字终端都与专业的 Agent 深度融合,那可能就像从 " 智能音箱 " 变成 " 全屋智能 " 一样,我们离一个真正万物互联、主动服务的智能时代,就又近了一大步。
而对整个产业链而言,这也是一种智能化时代的新路。与其在旁边观望,不如早点上车,一起把这条路修得更宽、更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