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第二届国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天津市胸科医院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发的围术期不良事件预警设备首次亮相。
据了解,围术期是指患者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结束后的康复阶段这一完整过程,涵盖术前、术中、术后三个关键阶段。" 目前,心血管疾病手术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高于非心脏手术,比如谵妄、脑卒中、呼吸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衰、肾损伤、心肌损伤等。" 天津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郭志刚介绍,围术期不良事件预警设备突破传统依赖医生经验判断的局限,通过实时监测和采集围术期患者基本资料、生理指标及干预措施等数据,进行个体化大数据智能分析,测算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安全范围,该设备并非单纯显示数据,而是提前预测围术期潜在并发症,实现对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实时预警。
据介绍,该系统深度融合了天津市胸科医院的高质量临床数据与围术期医学知识,通过可穿戴设备、床旁监护仪等实时采集患者的多模态生命体征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不良事件的 " 准实时 " 预测与分级告警。从术前风险精准分层、术中风险动态监测,到术后恢复期并发症的早期识别,该系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周期、前瞻性的智能决策支持平台。
目前,这一设备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主要用于心脏外科非体外搭桥手术的围术期监测活动。" 围术期不良事件预警设备的应用可帮助医务人员早期识别病情恶化并及时进行干预,从而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天数,最终实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目标。" 郭志刚表示。
文 / 摄 记者 信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