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认为,近期美股市场约 5% 的回调,是 AI 周期中典型的年末季节性波动,并非预示着涨势终结的异常信号。
高盛交易员指出,尽管市场经历了回调,但年底前的上涨空间依然存在,在季节性因素、尚处早期的 AI 投资周期以及相对较轻的机构仓位共同作用下,指数仍有潜力进一步走高。
据高盛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交易员 Shreeti Kapa 表示,每年这个时候出现 5% 的下跌是本轮周期的正常现象。她认为,尽管市场自四月低点以来已经历了一轮强劲反弹,但整体来看 " 并没有过度 "。
Kapa 的乐观看法基于年底的有利季节性因素,并预计市场在年底前还有 5-10% 的上涨空间,且这种上涨将伴随着广泛的市场参与。她指出,目前许多机构投资者对后市持怀疑态度,认为今年的市场顶部已经出现,并试图据此调整仓位。在她看来,这种普遍的谨慎情绪反而为指数在今年剩余的 35 个交易日里 " 大幅上涨 " 创造了可能性。
对于宏观不确定性,例如联邦政府停摆的风险,Kapa 认为这只是暂时性问题。而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取代白领工作岗位的担忧,她承认这是零售需求的支柱,但认为 " 这在今天还不是个问题 "。
年底上涨空间犹存
支撑年底前市场继续走高的核心逻辑,建立在人工智能革命仍处于早期阶段的判断之上。
Kapa 认为,机构投资者的仓位尚未完全配置到人工智能主题中。同时,资金流向在年底前将趋于有利,并且市场预期美联储明年的货币政策可能比去年更加鸽派。
在企业基本面层面,大型科技公司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额资本,但它们拥有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合理的市盈率以及超过 20% 的复合每股收益增长。Kapa 强调,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不是对投资回报率的担忧,而是 " 解决支出问题,并投资于这场可能具有历史意义的科技革命 "。
现在是 1998 年还是 2000 年?
关于当前市场是否正在重演科技泡沫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关键区别在于今天的估值基础与盈利能力。
高盛科技、媒体和电信研究主管 Eric Sheridan 指出,相比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时期,当前关于 " 人工智能泡沫 " 的讨论要多得多。他承认,私募市场估值远高于公开市场,且更关注营收增长而非利润,这与历史上的风险信号有相似之处。
然而,他强调,如今的上市公司估值仍基于自由现金流、资本回报率和利润率,与 1999 年那些没有收入的公司获得最高估值的情况截然不同。他表示,当今的科技巨头大多能产生巨额自由现金流,并进行股票回购和派息,这在 1999 年 " 几乎是凤毛麟角 "。此外,当前的资本市场活动也远低于历史泡沫时期的水平,IPO 市场表现得 " 更加挑剔 "。
万亿级投资仍在可控范围
人工智能竞赛引发了对未来资本支出规模的巨大想象,但从宏观角度看,这轮投资热潮或许仍在可控范围。
红杉资本合伙人 David Cahn 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换算:他将建设人工智能所需的数据中心能源需求从 " 吉瓦 " 换算成 " 美元 "。他估算,建设 100 至 250 吉瓦的 AI 能源设施,意味着 4 万亿至 10 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支出。他认为,如此巨大的投资,其合理性必须建立在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突破之上。
不过,高盛宏观经济学家 Joe Briggs 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他指出,虽然以名义美元计算,当前的人工智能投资规模巨大,但如果以占 GDP 的比重来衡量,其影响则显得 " 更为温和 "。过去 12 个月,美国的人工智能投资占 GDP 比重仍低于 1%,而历史上基础设施投资的峰值通常能达到 GDP 的 2% 至 5%。Brigg 团队估计,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终将为美国创造 20 万亿美元的 GDP 经济价值。
估值与仓位提供支撑
多项数据显示,当前市场的估值和投资者仓位相对于历史高点仍有距离,这为后市提供了潜在支撑。
根据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GIR)的数据,目前纳斯达克 100 指数的交易价格较互联网泡沫时期折让约 46%,较低的市盈率水平表明盈利为估值提供了支撑。尽管当前国债收益率低于 1999-2000 年时期,但过去 12 个月的市场回报率也相对较低,报告认为这表明未来 6-12 个月市场仍有上涨空间。
此外,投资者仓位数据也支持了 Shreeti Kapa 的观点。数据显示,在第三季度大部分时间处于中立状态后,目前的市场仓位实际上已进入 " 轻仓位 " 区域,这意味着一旦市场情绪转向乐观,将有大量资金等待入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