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新天地 5小时前
上海老阿姨辣评养老社区的“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康养新天地,作者:小远,题图来自:AI 生成

家住上海虹口的王阿姨,是一位干练利落、热爱旅行的教师,退休后足迹遍布全球五十多个国家。

随着年岁渐长,她又着手为自己寻找一处适宜的养老社区。

三年以来,王阿姨先后参观、试住了上海及周边十几家高端养老社区。在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施、考究的样板间之外,又亲身体验了那些宣传册上不曾写明、参观时难以察觉的细节。

王阿姨是一个热心的人,特意将这些 " 坑 " 标注了出来,希望通过我们与众多老年朋友共享,也希望养老机构能从老年客户的角度做出改进。

餐饮

王阿姨辣评:某些高端险资养老社区,餐饮是个大问题。宣传上都说得好听 " 一周不重样 "。试住了一个月,翻来覆去都是那些菜。和初入住时候相比,可堪 " 大不如前 "。再加上社区里面住了上千人,每到饭点,餐厅里人满为患,吃饭还要排队,就餐体验感大打折扣。

某养老机构餐饮

康养新天地分析:

餐饮,是养老机构服务老人的基础,也是留住老人的关键。

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因为烧不动饭而选择入住养老机构,也有很多老人因机构餐食不佳而选择退住。

从养老机构的角度而言,王阿姨所说的 " 伙食大不如从前 ",背后其实颇有深意。

在养老机构,一个好的餐饮团队是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沉淀,以便熟悉入住老人的口味。

但是一些新开业的养老机构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老人在口味上磨合,加上老人们有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导致一段时间后,老人们从主观上觉得伙食质量在下降。

当然,如果餐饮品质的确客观骤然下降,也不排除两种客观因素:餐饮团队核心人员有变动,或者机构过了强销期后,为了 " 降本增效 " 而压缩了餐饮成本,导致餐饮品质的确 " 高开低走 "。

因此,要准确考量一家养老机构餐饮的水平,不能仅凭宣传图或一次性试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妨走进餐厅,与已入住老人们聊一聊,获得真实的反馈。

环境

王阿姨辣评:苏州阳澄湖和上海淀山湖边的几家养老社区我都住过,一开始也是冲着风景去的,但真的住过之后才发现,湖边湿气太重了,身体吃不消,膝盖关节动不动就疼。夏天还有蜈蚣从卫生间的下水道钻出来,住得提心吊胆。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有一回打开衣柜,好几件衣服都发霉了——短期度假还行,长住的话要慎重。

某养老机构环境

康养新天地分析:

许多养老社区喜欢依河、临湖而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有益于呼吸健康,开阔的视野也有助于舒缓心情、颐养身心。

然而,正如王阿姨所体验的," 湿气重 " 是亲水社区无法回避的现实

长期居住在湿气重的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诱发或加重关节炎、风湿病、皮肤病等疾病,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更需要注意。

考虑到这一点,部分养老社区已在空地暖等基础配置外,为房间、公区加装了专业除湿或新风系统,以提升居住舒适度。

因此,在选择近水养老社区时,建议老年朋友们综合考量地理环境、个人健康状况以及社区配套设施,审慎选择,以便更好地适应和享受养老生活。

交通

王阿姨辣评:上海崇明岛上的几个养老项目,我也和朋友一起仔细考察过,环境和服务确实不错,最大的硬伤是交通。我平时出行主要靠地铁,去一趟崇明耗时又耗力,极为不便。要是让亲友跑这么远来探望,我心里也过意不去,还不如住在苏州方便,有高铁又有地铁。

某养老机构周边

康养新天地分析:

上海老人选择苏州养老,有的是出于乡情,有的是因为子女在江苏工作。他们在权衡各种条件时,其实也包含了一种情感上的选择——离熟悉的 " 家 " 和亲人更近。

根据我们近期的《沪上大型养老社区测评丨交通篇》也发现,对于家住虹口、主要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王阿姨而言,目前前往崇明等地的养老项目仍显周折,亲友探望亦不方便。

待明年通往崇明的地铁 22 号线正式开通后,岛上养老的交通瓶颈将得到极大缓解,届时或可成为更多老年朋友晚年的新选择。

不过在此温馨提示大家,若选择临水而居,别忘了同步关注 " 环境湿度 " 问题,全方位衡量居住体验。

户型

王阿姨辣评:我还是很看重房间朝向和布局的。这几年,陆续住过几家上海郊区的养老机构,环境好,住户的层次也高,但一些项目运营久了,设施略显陈旧、户型设计也过时了,两室户面积太大,一室户面积又太小。印象最深的一次,已经看中一套一室一厅签约试住了,最后却 " 栽 " 在了细节上。那时刚好是夏天,一开阳台门,空调外机排出来的热风混着嗡嗡声直接涌了进来,严重影响休息和阳台的使用,最后只好作罢。

某养老机构阳台

康养新天地分析:

房型直接影响着居住的舒适度与长期满意度。

当前仍有不少养老机构实行 " 一房一价 ",部分老人可能因预算考量而选择非朝南的房间,入住后常因采光、通风不尽如人意而感到不适。

此外,很多老年人的睡眠也浅,对声音较为敏感。除了空调外机、电器运行等内部噪音,也需留意社区周边是否存在在建工程等潜在声源。

我们就曾遇到过,有老人因无法忍受社区旁的施工噪音,最终无奈搬离。这无论对养老社区还是对老人而言都是一种损失:机构错失了一位稳定客户,老人则需要承担再次搬家带来的身心压力。

某养老机构

沪上,已近深秋;以往冬天,王阿姨便会如候鸟般南下避寒,四处旅居。

" 候鸟 " 飞得再远,也终有归巢之时。

如今王阿姨坦言,今年冬天她已经为自己预定了家门口的养老社区,开始认真物色一个可以长期入住的养老机构。

这份从 " 旅居 " 到 " 安居 " 的转变,或许正是许多像她一样独立、睿智的老年朋友,在阅尽千帆后最真实的回归。

愿她这段寻觅的历程,能为更多同龄朋友,提供一份全面、实在的参考。

* 文中图片仅为素材,不代表任何养老机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养老 上海 美的 准确 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