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0 日,记者从云岩高质量完成 " 十四五 " 规划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十四五 " 的五年,是云岩区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五年。五年来,云岩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坚持落实 " 四主四市 " 战略,全力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文化高地样板区、区域消费中心区、美好生活实践区 " 四区建设 ",在拼搏奋斗中开启了多元并进、高质发展的崭新局面,连续获得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等荣誉。

这五年,云岩区奋力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实现了跨越千亿的标志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从 " 十三五 " 末的 860 亿元提升至 2024 年的 1092 亿元," 十四五 " 末可望达 1150 亿元,跨越 900 亿、1000 亿、1100 亿三个台阶,年均增长 5.3% 左右,成为全省三个千亿市、区之一,也是国土面积最小、经济密度最大的 " 千亿之区 "。云岩区明确以生产性服务业 + 都市新制造为主攻方向,下决心划出占全区 8% 的国土面积规划建设云岩经济开发区,并成功获批省级开发区,为一批优势产业、优质项目、优强企业入驻夯实了阵地保障。以粤黔合作重点项目 " 贵州工业设计城 " 建成投运为引领,服务全省工业发展的工业设计、工业检测等新服务业态已经崭露头角、成势见效。全力打造 " 云商会客厅 " 助企品牌,扎实开展 " 五帮 " 行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区市场主体新增 4.2 万户、总量达 15.41 万户," 四上 " 企业数量突破 1000 家,稳居全市前列。

这五年,云岩区奋力建设文化高地样板区,谱写了重塑 " 烟火老城、魅力主城 " 的崭新篇章。作为贵阳的城市原点和发展起点,云岩区紧紧围绕 " 城市核心、老城灵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园 " 定位,全力实施 " 一河一道一片 " 项目,带动阳明文化、历史文化、群众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着力赓续省会 " 母城 " 的深远乡愁,揭盖复涌了贯城河太平路段和大十字广场段,让贵阳 " 母亲河 " 全新亮相;贯通复现了历史城垣步道,让大西门、新东门等历史节点重回视野;改造复兴了文昌阁片区,集中呈现最有贵阳烟火、最有贵阳味道的生活场景,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不断探索创新文化新 IP 新标识,在文昌阁首创 " 路边音乐会 " 并火爆出圈,被赞为 " 装点了贵州特色的‘诗和远方’ ",成为全国基层文化创新的典范;在避暑季首倡 "5 · 19 民族巡游大联欢活动 ",重现 20 年前万人空巷的盛况,以 " 行走的非遗 " 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城市记忆。

这五年,云岩区奋力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区,点燃了 " 日咖夜酒、爽在云岩 " 的新场景新赛道。围绕消费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云岩区聚焦提质核心商圈、打造特色街区、丰富业态玩法,打造了一批非标商业,太平路、新印 1950 成为全省城市文旅和夜间经济 " 新地标 "。倾力支持新消费业态发展,乔治队长、TripSmith、去茶山等精品咖啡、精酿啤酒、精致餐饮声名鹊起,文昌阁 " 咖酒迷宫 " 成为在地生活方式 " 新风尚 ",越界影城打造了全国影旅融合 " 新范式 "。创新推出 " 老贵阳 · 城厢街市 " 品牌,焕发了民生路、虎门巷、友谊路等老街巷的新活力,让更多市民游客在走街串巷中寻味老贵阳。在这些新消费场景和新生活方式的领动下,以喷水池为核心的中华路商圈活力强劲,跻身全国商圈商业力百强第 35 位。全区文旅经济蓬勃发展,2021 年至 2024 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过夜游客数分别年增长 4.65%、11.17%、21.22%。

这五年,云岩区奋力建设美好生活实践区,彰显了 " 民生为本、幸福云岩 " 的厚重底色。结合市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云岩区开展了 29 个 "15 分钟生活圈 " 建设,联动推进 " 一圈两场三改 " 和农村 " 五治 ",补齐提优 " 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 " 功能要素,群众生活办事更加便捷舒心。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累计新增就业岗位 18.89 万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5 万元大关,连续四年领跑全省全市。坚持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免费开放黔灵山公园,加力实施城中村、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总面积达 470 万平方米,惠及 17 万人。特别是,守牢守好生态底线,成为全省首个入选联合国 " 自然城市 " 平台的区县,持续六年上榜 "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优质便捷的生活配套,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 十四五 " 期间全区净增常住人口 13.4 万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德政
编辑 周欢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